孟子何时被尊为亚圣(孟子之所以成为儒学)

文/唐朝

在中国历史上,孟子孟轲能够成为中兴儒学的“亚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除了他自己博学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与他的母亲对他的特殊教育分不开的。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汉族,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他和孔子一样,都是先贤圣人。

孟子何时被尊为亚圣(孟子之所以成为儒学)(1)

从小,孟子就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里。史载,孟子的父亲孟激,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读书人,为了光耀门楣,在孟子出生不久,他就抛妻别子,远赴宋国游学求仕。但是,三年以后,孟激却因病去世,命丧异乡了。对于孟子来说,这是噩耗,是莫大的不幸啊!

从此,孟子与母亲相依为命,过着贫寒的生活。

孟母仉氏(或为李氏),是鲁国大夫党氏的女儿,是一位颇有见地、善于教子的好母亲,位居我国历史上三位伟大的母亲(孟母、徐母、岳母)之首。孟母聪慧贤德,知书达理,是个远近闻名的人,令人称赞。

孟子何时被尊为亚圣(孟子之所以成为儒学)(2)

《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传诵名句,孟母的“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妇孺皆知的历史佳话,成为天下母亲教育子女的样板故事。“三迁择邻”、“断机教子”,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中,闪耀着明珠般的光辉。

孟母确实是个伟大的女性。话说当年,在得到丈夫早逝的噩耗后,痛失丈夫的孟母,十分悲伤,但她并没有气馁。她从悲伤中走出,昂起头来,下定决心依靠自己的双手,把儿子培养成一个有用的人,完成丈夫的未竟之业。这种心愿,说起来简单,但要是顺利实现,却是很难的。

孟母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她能够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按照不同时段给予儿子不同程度的教育。母亲对儿子是了解的,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需要科学的设计。

孟子何时被尊为亚圣(孟子之所以成为儒学)(3)

据《列女传》记载,孟家虽出身贵族,但家境只属一般。所以,他们一家最初的住处,靠近一处墓地。由于经常看到出殡送葬的人群从附近经过,少不懂事的孟子与其他孩子模仿送葬的人群,兴致勃勃地玩起了抬棺材、掩埋死人的游戏。孟母认为这样的环境,会影响孩子读书,妨碍孩子正常思想的形成,会让孩子走向不健康的道路。环境可以改变人,现在大家都很了解,那时候的孟母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啦!

孟母决定搬家。毅然带孟子到远离墓地的一繁华的集镇。这里是接地气之处。孟子置身于人来人往的闹市之中,很快和其他孩子们熟悉了!就同集镇上的孩子,一起玩起做生意的游戏,与同伴们学习商贩叫买吆喝,讨价还价,还学邻居屠夫杀猪宰羊,等等。但,孟母觉得这里仍然不是培养孩子的理想场所,这样下去,孩子很容易受小商贩的影响,而不认真读书。

孟子何时被尊为亚圣(孟子之所以成为儒学)(4)

在这个集镇上,刚刚居住了半年的孟母,毅然决定再一次搬迁自己的住处。他们搬到了学校的旁边。那所学校,是孔子之孙(子思)设馆讲学的地方,后人称它为“子思书院”。母子搬迁到这儿后,天资聪颖的孟子,果然被书院里的琅琅读书声所吸引,常到书院里跟着学习诗书,演习礼仪。孟母很高兴,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培养孩子的理想场所,从此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后来孟母把孟子送入学校,随子思的弟子学习,使孟子从此走上学业之路。

孟子虽然天性聪颖,但是和其他孩子一样,有些顽皮。在学校,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开始的新鲜劲头过去了,贪玩的本性又出来了!有时还逃学,对母亲谎称是找丢失的东西。

孟子何时被尊为亚圣(孟子之所以成为儒学)(5)

有一次,孟子又早早地跑回了家,孟母正在织布,知道他又逃学了。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把织了一半的布全部割断。孟子问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回答说:“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接着,又对孟子说,“学习就像织布,靠一丝一线长期的积累。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才能成才,不可半途而废。逃学就如同断机,线断了,布就织不成了,常常逃学,必然学无所成。”

孟子听后,幡然大悟,从此勤学苦读。孟子再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成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孟母对于孩子品格的成长同样十分看重,她的“杀豚不欺子”的故事,至今让后人赞叹。

孟子何时被尊为亚圣(孟子之所以成为儒学)(6)

有一次,邻居家磨刀霍霍,正准备杀一只小猪。孟子非常好奇,就跑去问母亲:“邻居在干什么?”“在杀猪。”“杀猪干什么?”孟母笑了笑,随口说道:“是给你吃啊。”刚说完这句话,孟母就后悔了,心想本来不是为孩子杀的猪,我为什么欺骗他呢?这不是教他说谎吗?为了弥补这个过失,孟母真的买了邻居的猪肉给孟子吃了,以此教育孩子,做人要“言必信,行必果。”

孟母的这一行为,看似没什么了不得的,但它对一个孩子来说,母亲的话应该是真实的,如果有一点点水分,都会影响教育的效果。孟母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并能够及时处理好,真是个了不起的人!

孟子何时被尊为亚圣(孟子之所以成为儒学)(7)

孟子也是包办的婚姻,所以婚后对自己的妻子一直都不喜欢,认为她太过孤傲。有一天,天气十分炎热,他妻子从田间劳作回家,进了房间就脱衣纳凉。正巧,孟子突然推门进来,看到妻子光着身子在房间里凉快,孟子异常生气,认为妻子行为放荡,不守礼节,当即就有了休妻的念头。孟母知道后,严厉斥责孟子道:“你进门之前应该先敲门,问屋里是否有人,才能进去。你没有敲门就推门而入,是你先失礼节,并不是你妻子的过错啊。”

听了母亲的话,孟子深感自己过于鲁莽,也惭愧于自己没有把所学应用于生活当中。从此以后,孟子对妻子芥蒂尽除,与妻子和好如初。孟母用家庭小事,教育孟子“万事礼为先”的做人道理,这种教育的力量,是强大的,令人敬仰。

孟子何时被尊为亚圣(孟子之所以成为儒学)(8)

孟母对于家庭一生操劳,尽管孟子已经长大成人,但对孟子的教育和督促,从来没有放松过。在齐国,孟子多次向齐宣王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齐宣王虽然以年禄十万钟酬谢孟子,但是却不肯积极推行他的政治主张。非孟子常想去愿意采纳他政治主张的宋国,可是又担心母亲年事已高,无人照料。

孟母知道了儿子的心事后,对儿子说:“年少则从乎父母,出嫁则从乎夫,夫死则从乎子,礼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孟母的一席话,把孟子的担忧和犹豫一扫而空。孟子随即离家,周游列国,受到了各国的欢迎,他的政治主张在许多诸侯国,得到顺利推行。

孟子何时被尊为亚圣(孟子之所以成为儒学)(9)

就在这个时候,为儿子倾尽毕生心血的孟母,一病不起。在归葬故乡的途中,沿途经过的地方,无论民众官员,无不争相在路旁祭奠,表达对这位伟大母亲的尊敬和哀思。孟母,也因为贤德和教子有方,在历史上留下了芳名。

(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