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工匠精神学做大国工匠(快评有更多双师型)

传承工匠精神学做大国工匠(快评有更多双师型)(1)

CFP供图

“双师型”教师占比不低于50%、教师企业实践时长每年不少于1个月、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纳入专业课程教学……教育部日前面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提出了全新的建设方案和要求。对于在读职校学生和正在考虑中考后选择的家长来说,这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双师型”教师这一与众不同的称谓,鲜明地亮出职教教师特殊的身份。可能还有不少人对这个“双师型”是什么比较陌生。简单地说,“双师型”是指具有“双证”的教师,不但需要有教师系列职称,还需要有中级以上技术职务或者是职业资格;另外还需要老师能够胜任教育理论,可以尽心实践操作和指导。发展职业教育,师资是关键。这一新的要求透露出一个信号:职校的老师要求越来越高了。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存在着对职业教育一种另眼相看的偏见,有些家长忧心忡忡,认为上职校是无奈之选,甚至是考不上普通高中之后的下下策。家长不愿让孩子进职校的原因无非是担心职校管理松懈,学生容易被带坏;担心职校教学水平,学不到真本事;担心未来找的工作既苦又累,收入不高。

但实际上,从宏观层面讲,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道路上,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正在日益凸显,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职业技能人才正在成为社会的“急需品”。对个体家庭而言,办好职业教育不仅缓解教育焦虑,甚至可以说是学业和职业生涯上的“弯道超车”另辟蹊径。

先有工匠良师,再有大国工匠。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教育部的这个新要求对提升职业学校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和学校品牌都大有好处。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绝不能简单地追求形式、堆砌证书,能力才是“双师型”的本质。那么,“双师型”教师怎么认定,如何培养?这些问题浙江很早就进行了探索,既有让老师下车间的“走下去”,也有企业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的“请进来”。

每年“浙江工匠”中不少是从职校出来的师生,比如今年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章跃洪,他是一位从事制造业16年的“80后”,从一名学徒到全国技术能手,也从一位普通工人成为了职校教师。还有只有23岁的最年轻“浙江工匠”庄庆康,2020年他还是温州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班的一名应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他特聘为该校的创新创业指导老师。

在我省职业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要重点建设50个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职业教育按下“快进键”。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我省职业教育成为打造“浙里优学”金名片的有力推手。正是因为这一系列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举措,让章跃洪、庄庆康选择留在学校教书育人,也正是因为他们的留下,改变了一个个普通学生的命运。凤栖良木,良师是改变教育的力量,有了更多的双师型工匠之师,才会有更多的大国工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