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王的盛宴(王的盛宴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吗)

中国人处理问题的规律

 对於近20年来中国生产的大多数历史电影,陆川不敢苟同。他认为可以戏说编篡,但总有些历史片应该以影像和视觉重新建构过去的时代,及那时代中人们的风貌,「可这20年来,我所看到的片子里,除《荆轲刺秦王》之外,再没有人试图去做这种事,我觉得很遗憾。」因而《王的盛宴》绝不是简简单单拍一个「鸿门宴」、拍一场刺杀,而是经过大量考证、推理,复原历史场景,甚至找出历史说了哪些谎。「御史司质问史官那场戏,就是排练中,我们发现《史记》对历史的纪录,在逻辑上构不成完整的链条。」

 《王的盛宴》的整个拍摄过程,陆川本人其实很像片中的刘烨——手持一把剑在森林中走。「大家都在找答案,但解决历史问题很难,因为找不到真相。」

 所有好电影都有政治性,《教父》、《现代启示录》,以至《阿凡达》等西方例子都是如此,但陆川想做的是总结中国人从古人那里继承下来的「规律」,他认为这规律同样在影响人们当下的日常生活。「微博上如果发生意见之争,你会感觉只要手里有枪,大家就能冲过去杀人。头上信奉的是精神,内心、血液里信奉的却是丛林法则。」就像电影后期发行中发生的风波与挫折。

我和陛下其实早在鸿门宴前就相遇过,只是他不记得了。那天项羽华丽的铠甲和魁梧的英姿让陛下和我很羡慕,成为项羽的部下,是当时我最大的梦想,我想陛下也是如此想的,跟随在英雄的身旁,做着伟大的事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电影王的盛宴(王的盛宴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吗)(1)

电影王的盛宴(王的盛宴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吗)(2)

我如愿成为了项羽的持戟郎中,可是我不开心。他也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他是天生的贵族,带着高高在上的姿态俯瞰众生,我为他鞍前马下,却始终得不到个正眼,只能看着他遥远的背影渐行渐远,这种距离感让我迷茫且屈辱,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电影王的盛宴(王的盛宴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吗)(3)

电影王的盛宴(王的盛宴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吗)(4)

终于,他完成了灭秦的伟业。在秦王宫,他册封诸侯,宣布回归周代贵族封建制,过以前的日子。他怎么就不明白呢,贵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贵族就是这样,他们只能看到自己的光芒,忽略别人的欲望。我想起了那天让我倍感亲切的陛下,是时候换个活法了,我相信这个乡下亭长,能做到贵族所做不到的事情: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电影王的盛宴(王的盛宴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吗)(5)

电影王的盛宴(王的盛宴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吗)(6)

电影王的盛宴(王的盛宴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吗)(7)

之后的几年,是我这一生最快乐满足的日子。项羽到死的不会明白,当年这群他瞧不上的乌合之众为什么可以逼死他。陛下对我推心置腹,我也以满身才华报答。项羽把我当卫士,不用正眼瞧我。而陛下拜我为大将,和我畅怀大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电影王的盛宴(王的盛宴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吗)(8)

电影王的盛宴(王的盛宴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吗)(9)

我推翻了一个王,却迎来了一个皇。征服天下之日,也是我和陛下心生芥蒂之时,他关了我六年。我和陛下最大的不同是,我觉得天下应该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天生贵族们的天下,也不应该是一个人的天下。我帮陛下打下了半壁江山,又杀了项羽,只是要个齐王,就让他记恨不安。张良努力的在向陛下表示自己有多老多糊涂,他也建议我这样。他不明白,若不能做自己,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他们都忘了我们当年的口号了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电影王的盛宴(王的盛宴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吗)(10)

电影王的盛宴(王的盛宴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吗)(11)

电影王的盛宴(王的盛宴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吗)(12)

毫无意外的埋伏和栽赃,我的生命终于走到尽到。不知道不远处的陛下,是否会有一丝愧疚。我脑海中最后的画面,是当年逃离项羽时,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憧憬,这辈子,值了。

电影王的盛宴(王的盛宴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吗)(13)

电影王的盛宴(王的盛宴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吗)(14)

是的,而且被低估的相当严重。

结合论坛,影迷,影评人口碑,本片略好鸿门宴传奇,远逊大明劫,属于烂片。

票房烂得一塌糊涂,不提也罢。

而客观的说,这片很有历史的厚重感,演员发挥高于平均线,人物塑造饱满,美术效果一流,剧情上很多地方把历史解读出了深意,整体而言应该至少是7.5分的片子。

这是一部非常有质感的佳作,国内要找到比它好的古装历史题材电影,也就《投名状》和《荆轲刺秦王》了。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我认为这部片子是非常有史诗感的,这在国内是非常难得的。所谓史诗感不一定是说百分百还原历史,而是极好的塑造的群像,讲述了一个时代,并且蕴含对时代的思考和辩证。

这里先澄清个事情,本人陆川黑,特别反感他在南京南京中贩卖国难和自己扭曲趣味的事迹。

就其他答案几个黑的,基本都是为黑而黑。文艺腔要看是不是装的,如夜宴那样确实非常出戏,可这片子我是真没感觉台词跳,反而印象深刻,比如韩信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刘邦的“你敢反我”,“我的怒火被点燃了”,吕后的“不要成为项羽”等等,我认为不但不出戏,而且非常精彩有戏剧张力,人物情绪到了,剧情铺垫到了,说这话顺其自然,还挺有意境的。

刚说的台词,画面也确实漂亮,构图,服装,光影,都是下了功夫的。服装是否考究我不知道,但至少有质感和美感。而画面上,项羽之死,子婴之死,韩信萧何跪拜,韩信最后一段路,等等,都让人印象非常深刻。抛开剧情,单谈这些画面,你如果觉得不美那应该去看看眼睛。

然后剧情,我个人的看法是这片剧情属于精品的,即使抛除个人喜好,也是准一流的。以刘邦噩梦开场,刘邦回顾他的一生,接韩信之死。全片紧扣一句话,我的一生有两个噩梦,一个叫项羽,一个叫韩信。

人物非常的饱满,有个细节,刘邦进了咸阳,在修车,张良冲进来找他,他先是不耐烦,然后又明白肯定是有大事,慌慌张张提起裤子见张良。这样一段是非常写实的。

特别是一些浪漫的情怀,把这片拔高了很多。萧何骂史官那段,他特意以后人,我们所知道的历史记录为逻辑进行推断,证明鸿门宴这段历史有问题,非常严谨。

历史的辩证:一个喜欢历史,特别是秦末历史的人,很难不喜欢这片子,因为可以在这部片中看到相当多历史的思考和彩蛋。项羽问刘邦:听说你是龙的儿子?刘邦答:都是我媳妇编的。简单一句对比,懂得人会心一笑,既揭露了古代的迷信宣传,也侧面反应了刘邦媳妇不是普通女人。这是片中一个简单的例子,还很多复杂有深意的,既尊重历史,也解读出了深度:比如萧何看了史官写的鸿门宴历史后,大怒,以他们编写的(既我们现在所读的)历史为基础进行逻辑上的质问,1.赴会要上缴武器,那樊哙的盾和项伯的剑是哪来的?2.张良私自去账外找樊哙,然后带着樊哙去救刘邦,账外300卫士为什么没有阻拦? 最后得出结论,这段历史就是樊哙吹牛逼和史官忽悠的,真正情况是项羽阵营内部意见不同意,项羽安排了韩信秘密保护刘邦。这个结论也许并非是历史的真相,但确有他的道理:鸿门宴项羽是顶着压力放走刘邦的。

人物的塑造:不得不说,吴彦祖的项羽帅,有贵族气质,但是演的并不算好,感觉霸气没出来。特别灭秦演讲那段,那么大的场面,各路诸侯都在场,说话还细声细气平平静静的,我就纳闷真这样下面人听得到,你可没麦克风。但是刘邦韩信张良萧何,甚至樊哙夏侯婴项庄,都是演出了风采和层次感。萧何和张良,两名顶级谋士确演出了完全不同的两种性格,萧何正直单纯,发现吕后想杀韩信,不断的喃喃自语“我要见陛下”,然后迈着小碎步就往寝宫走,像极了委屈的小孩。张良则是世故,一直自污想保全自己保全韩信,但被吕后交底后,哭着给吕后出主意杀韩信,把愧疚、恐惧和屈辱交织在了一起。

希望有一天,这部电影会得到公正的评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