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陶教授是怎么来的(任教北京34)

作为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中国农业大学情系“三农”,一批又一批中国农大人为我国食品安全保障贡献着智慧和力量,其中就包括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范志红副教授。除了是一名传道授业的师者,她还拥有微博百万博主、科普书籍作者、电视节目嘉宾等不同“身份”。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这位营养学界的“网红”,走近她的“斜杠人生”。

北大陶教授是怎么来的(任教北京34)(1)

范志红,1983年考入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植物生理生化专业;1987年获学士学位,1990年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营养食品的开发,食品保健功能因子的提取、利用和效应,食物营养及安全性与栽培、储藏、加工因素的关系。曾当选中国科协2015“十大科学传播人”。

范志红的科普之路可谓漫长而又精彩。2000年左右,她作为环保志愿者在参加活动时认识了一些媒体人,并通过这些媒体人向公众初步传播了环保的相关理念。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媒体便邀请她写一些关于营养的科普文章,范志红也由此“出道”,慢慢走向了自媒体科普之路。

一次次科普文章的撰写让范志红的文字表达能力得到提升,为同时满足不同媒体的需求,她也不断变换自己的文章风格、文字软硬度。通过一定积累,范志红开始尝试在博客做起自媒体科普,并跟随“微博时代”将她的自媒体科普“阵地”转移到了微博上

北大陶教授是怎么来的(任教北京34)(2)

要想成为社会大众喜爱的科普专家,不断创新必不可少。为了将观点准确全面地表达出来,范志红首创了在科普文章里标明参考文献的形式,给所有人接触科学的机会;还运用了多种科普方式,如对话、问答等,将生涩难懂的学术论文转化为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科普性文章,让营养学知识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据不完全统计,自从做营养健康方面的科普以来,范志红仅在微博上就回复过近15万名粉丝的消息。粉丝们也会向她反馈自己在接受建议后,心态变好,身体变健康等进步的消息。这些反馈和互动成为了范志红多年坚持科普工作的最大动力

北大陶教授是怎么来的(任教北京34)(3)

在进行科普工作时,范志红还致力于击碎食品谣言。她曾出版过数十本食品营养科普著作从营养专家、消费者的双重立场出发,结合专业知识和生活经验,解答了大众关心的日常饮食问题。今年5月的全民营养周,范志红登上了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为大家解答了生活中常见的健康话题。

节目中,对于很多人总是容易感冒、发烧、过敏、腹泻、睡不好的情况,范志红认为,可以通过饮食来提升免疫力。她强调早餐是全天补充营养的最佳时机,一顿丰富的营养早餐,应该包括碳水化合物、优质蛋白、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其中优质蛋白和提高抵抗力最相关,是抵抗力的主力军,而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是抵抗力的后备团。

北大陶教授是怎么来的(任教北京34)(4)

范志红认为,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普及、推广科学知识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她不想让科研成果仅仅停留在SCI论文上,而是想通过自己的方式,让成果走向千家万户。“我觉得我的存在能够让别人过得更好,这让我感觉非常欣慰,非常有意义。”范志红说。

范志红任职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是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学院,历经30多年的发展,学院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下设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生物工程3个系和实验教学中心。学院本科生入校时按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招生,入校后一二年级第一、第二年实施实行统一的基础教学,从三年级第三年开始,分成四个专业,即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北大陶教授是怎么来的(任教北京34)(5)

中国农大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成就斐然,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食品科学(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A ,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欢迎同学们报考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金秋九月,我们中国农大相见!

欢迎关注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头条号!

本文素材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官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官网、北京卫视养生堂官微、新浪微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