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朱棣驾崩传位给谁了(朱棣的牵挂和执念都是他)

本以为《大明风华》是一部宫斗剧,没想到编剧一开头就展现了朱家五子的日常,虽然是帝王之家,但烟火气十足,他们也和普通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也要维持不同的兄弟感情,父子感情,叔侄感情等等。里面每个人下线,都让皇太孙朱瞻基快速成长。

大明风华朱棣驾崩传位给谁了(朱棣的牵挂和执念都是他)(1)

该剧的主角是朱瞻基,但爷爷朱棣的戏份占的比重非常大,可以这么说,朱瞻基的性格形成和最后被权力支配,都像极了爷爷,他人生走的每一步也始终脱离不了爷爷的影子,毕竟在很小的时候,爷爷就带着他上战场,他也亲眼目睹了靖难那场屠杀,不经历这些,怎么能长大呢?

大明风华朱棣驾崩传位给谁了(朱棣的牵挂和执念都是他)(2)

朱棣一场仗打了一年,从春天打动冬天,为什么还没打赢?是他太自视甚高还是过于轻敌?打仗,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古代战场更是如此,战线拉得越长,遇到大风大雪便无法施展明军火器优势,最终从快攻变成消耗战,看谁耗得过谁。

大明风华朱棣驾崩传位给谁了(朱棣的牵挂和执念都是他)(3)

最后朱棣耗不起了,他早知天命,希望在去世前完成宏愿,让自己的后代都不流血,因此攻三峡口开始,朱棣作战方略就已经显得急躁,不给自己留退路,决一死战,就像于谦所说,用兵多算胜少算。不留退路的打法实乃兵家大忌。

大明风华朱棣驾崩传位给谁了(朱棣的牵挂和执念都是他)(4)

坚持了那么久的持久战,中途退兵根本不是朱棣的做法,否则他无法向世人交代,朱棣此人雄才大略,性格坚毅沉稳,倔强却不孤傲,冒进也能坚守。两军作战死伤在所难免,在消耗战中,谁能撑得到最后谁就是赢家,马哈木也深知这一点。然而,在远非胜算的战争面前,意外经常发生,也先攻击皇帝老营,胜算已失,战争开始陷入被动。

大明风华朱棣驾崩传位给谁了(朱棣的牵挂和执念都是他)(5)

朱棣每次出征,留下的都是太子爷监国。对内稳定朝局,为部队提供后备支援;对外太子爷不掌兵权,精锐都被朱棣带走,辎重部队还多是汉王、赵王旧部,防止太子爷关内拥兵自重:对内赵王汉王不掌朝政,朝臣控制在太子爷手中,赵王汉王虽佣兵无治权,在关外只能听命朱棣。

大明风华朱棣驾崩传位给谁了(朱棣的牵挂和执念都是他)(6)

另外,朱棣把朱瞻基带在身边制约太子,朱瞻基实际上手中无兵权无战功。太子爷拼命工作,为的就是三角结构的稳定性,一旦出现意外,这种结构会瞬间倾斜,朝内外大乱,因此,在战事不利,两大王者均病危的时刻,最危险的就是朱瞻基,如果朱瞻基回京一旦朱棣离世赵王汉王就会率关外精锐动手,如果朱瞻基不回京,关内太子爷离世无人主政,汉王赵王趁乱起义,马上国家大乱。这也是为什么朱棣舍不得朱瞻基、太子爷要他回来的原因。

大明风华朱棣驾崩传位给谁了(朱棣的牵挂和执念都是他)(7)

朱棣的牵挂和执念都是朱瞻基,他早就叫老和尚算过命,知天命后,希望自己能死在马上,这也是他迟迟不退关的原因,但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于是急召杨士奇,两人商量一个能保全皇太孙的对策,因为以他现在的能力是打不过汉王的,所以朱棣想让汉王即位,这样是最好的结果,可以避免兄弟互相残杀。

大明风华朱棣驾崩传位给谁了(朱棣的牵挂和执念都是他)(8)

但是朱瞻基执意不肯,看到这个孙子突然野心这么强,朱棣不知道该高兴还是不高兴,朱棣问他:“你打得赢吗”?朱棣何尝不知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在此题无解的情况下,他问出这句话的意思并非他孙子打的赢还是打不赢,而是用最小的代价完成帝王更换,不要再来一场靖难之役,朱家子孙相争,血流成河。

大明风华朱棣驾崩传位给谁了(朱棣的牵挂和执念都是他)(9)

结果最朱瞻基一听帝王要给汉王,他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举刀想自尽,他已陷入对汉王的恐惧不可自拔,忘了理智,忘了再掀争端的后果。如果没有杨士奇,他可能真就抹了脖子。

大明风华朱棣驾崩传位给谁了(朱棣的牵挂和执念都是他)(10)

打不赢就去死。对于朱瞻基给出的回答,朱棣其实并不满意,最终留下了这道无解之题,唏嘘啊。

大明风华朱棣驾崩传位给谁了(朱棣的牵挂和执念都是他)(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