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王钱镠生辰八字(吴越国开国君主一一钱镠)

吴越王钱镠生辰八字(吴越国开国君主一一钱镠)(1)

唐末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国开国君主一一武肃王钱镠,是当时雄踞一方的军事家、政治家,他治理两浙有方,修筑海塘,拓展杭城,疏浚西湖,发展农桑,扶持手工业,在制瓷茶丝中都有长足发展(秘色瓷达到青瓷顶峰),开拓海运,扩大海内外丝绸之路贸易,使吴越之富"甲于天下"。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妥妥的是货真价实的经济家。王又是一个优秀的诗人,他在征战之余写了不少诗文 ,但多数散佚,今存钱镠作品有诗19题21首,文54篇,(《全唐文卷》、《唐文拾遗》、《全唐文补编》可以查到)。其中写给探亲回娘家的吴王妃的诗:"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清朝王士祯《香祖笔记》云:"不过数言,而姿致无限,虽复文人操笔,无以过之。"这句诗被称为中国最深情的爱情诗,很柔很美很浪漫很缠绵,全句的落脚点还在一个"归"字上,就是丈夫盼着妻子回来,可是不愿意妻子因为丈夫的思念厚厚,因为丈夫的焦急期盼,错过陌上花开的美丽风景,这是非常深沉而且很含蓄的爱情的表达,赠予后人一个艳称千古的爱情佳话和难解之谜。

再看王的《巡衣锦军制还乡歌》:

(《吴越备史》:"镠既贵,昭宗改其乡曰广义,里曰勋贵,所居营为衣锦营。俄又升为衣锦军,号大木为衣锦将军。天复元年(901),镠于其地大会故老宾客,山林树木,皆覆以锦幄,表衣锦之荣。开平四年(910),镠游[衣锦](锦衣)军,作还乡歌。")

三节还乡兮挂锦衣,碧天朗朗兮爱日晖。

功臣道上兮列旌旗,父老远来兮相追随。

家山乡眷兮会时稀,今朝设宴兮觥散飞。

斗牛无孛兮民无欺,吴越一王兮驷马归。

(《湘山野录》云:时父老不解此歌,王复以吴音歌云:“你辈见侬底欢喜,别是一般滋味子,长在我侬心子里。”至今狂童游女能效之。)王就是这样:"武足以安民定乱,文足以佐理经邦"。"诗言志",他能把一个英明君主的豪情与诗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结合起来,用诗的方式淋漓尽致的抒发。他造的福址、功德在千年后更是被后人铭记。

吴越王钱镠生辰八字(吴越国开国君主一一钱镠)(2)

下面把王的生平事迹分享出来,或许会给今天的人们很好的心灵补给,更好地生活奋斗。

武肃王讳镠,字具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人。唐大中六年(公元852年)二月十六日生于石镜乡临水里,卒于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公元932年)三月二十六日,享寿八十一岁。从任杭州节度使,到王位越王(公元902年始)、吴王(公元904年始)、吴越王(公元923年始),主政两浙四十一年,其中王位计三十年,历事唐、后梁、后唐三朝五帝,谥武肃王进凌烟阁。传位于瓘,瓘子弘佐、弘唳、弘俶共三世五王,迄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弘俶纳土归宋,计有国七十七年,为五代十国国祚最长者。

吴越王钱镠生辰八字(吴越国开国君主一一钱镠)(3)

王生逢晚唐期间,时当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灾难迭出,民不聊生,"浙东大疫,死去大半","江南大旱,饥人相食"。有童谣说:"八月无霜寒草青,将军骑马出空城。汉家天子西巡狩,犹向江东更索兵"(如果盛唐气象是人间天堂繁华堪夸,那么现在晚唐是人间地狱惨不忍睹)。钱家居于临安大官山现称功臣山下的石镜乡临水里,山北溪谷坡地即石镜镇兵驻所。传说王诞生之夜有甲马声甚众,又见红光满室。父宽自外归,奇怪之,又见王初生貌丑声野,认为不祥,欲弃之屋后井中,祖母留之,因取小名"婆留 " ,今钱坞垄其地,仍存"婆留井"。此时乡邑中大旱,邑令道士起龙临水里茅山池中以祈雨。道士曰:"不可起,起之必有大灾。"乃止。王生三日,复令起龙,道士过王居所,指池龙已生此家。王幼年"喜武而厌文",邑中有棵大树,常与邻里群儿戏树下,树旁有巨石,王能缘树登石,指挥孩儿们颇有章法,众孩儿皆敬畏之。王七岁修文;十五岁祖父母相继去世,家道败落,穷人孩子早当家,王十六岁开始贩盐挑米,侍奉父母,赡养家庭;当时贩卖私盐是既赚钱又危险的事,盐是必需品,唐王朝横征暴敛,釆取"因民所急而税之",不断增加盐税,盐价因此昂贵。江淮一带的豪商为牟取暴利,比官价要高出许多,几斗谷才换得一升盐,有本事特别是武艺超群的人都贩私盐营生,而唐王朝查辑私盐严刑峻法,凡私自贩盐一石以上的即处死。但图利走险的人前赴后继。王凭高强本领,走上了这危险道路,他从杭州、海盐贩来私盐,一次要挑二百余斤,到宣州(今安徽省宣 城)、歙州(今安徽省歙县)等山区换粮食。为避被唐兵查处,躲人耳目,王与伙伴夜行晓住,绕城闯山, 都在深山冷坞歇脚落铺,临安"钱王铺"就是当年王落脚息过的地方。小小少儿郎,了不起走四方,他奔走两浙,贩运私盐,广见民情,悉知地形,长了见识,增了才干,目睹乱世,深知习武才有出路。十七岁,在贩卖私盐之余,练弩戟,读兵法,倜傥有大度,志气雄杰,机谋深远。 及少,好拳勇,喜任侠,在乡里以解仇报怨为能事, 风评很好。县录事钟起有子数个,与王饮博,初起曾禁此诸子,而兄弟几个多私下与王交游,时有善相术者见王,大惊对钟起曰:"此真贵人也!"钟起大笑曰:"此乃吾邻钱生耳",钟起从此允其数子与王结伴,时时贷其穷乏。

到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王二十一岁。唐初旧制"二十为兵,六十而免,能骑而射者为越骑。"他以贩盐收入,办足一个义务"越骑"所需的甲杖、粮秣,去茅山南麓的石镜镇镇兵营投军。石镜镇指挥使董昌,是临安东天目南庄人,看见王自愿充当义兵,当即保举他为偏将(平时习武花功夫的积累多么重要,而董昌此时对王有知遇之恩,后王也报恩昌及分道扬镳时也做到仁至义尽)。王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戎马生涯。早期击破王郢,时 浙西镇遏使王郢投靠黄巢拥兵作乱,而董昌乡兵初建,区区300余人,时有探马来报,王郢叛军近万人来犯临安,淮南节度使高骈传令董昌迎战王郢。董昌认为双方兵力悬殊,寡不敌众,迎战无异于失败告终,因此按兵不动,龟缩驻地,情况危在旦夕,王主动站出来担责:"乡军初建,怯战避敌,会重挫乡军士气, 既不能保境安民,又会违抗上命,我自有退敌之策。"于是董昌派王领兵迎战抗敌。王知正面攻击上万敌军,无异"以卵击石",他派兵探明敌军营地,自己率部将马绰、顾全武及几百乡兵距敌50里处隐蔽下来,养足精神,排兵布阵,釆用夜间急行军突袭敌驻扎营地,一队擒直先擒王,抓头领王郢,另一队偷入敌营放火烧寨。等敌人醒来,已火光冲天,杀声世起,而敌军大乱,王郢惊慌失措,身边无将兵,自己来不及披挂就提刀上阵,正好迎面对王,双方互通姓名,促对撕杀,没几个回合就被气势如虹的王一个乾坤霹雳斩下马来,敌军见头儿被斩,早已无拼杀之志,纷纷落荒而逃,王出奇计以少胜多,取得大捷。军事谋略和作战本领均崭露头角,一时风头无两,名声大噪。接着讨伐朱直管、曹师雄、王知新等烽起群盗,以功授石镜镇衙内知兵马使,迁镇海军右职。王与黄巢大战而胜,那是乾符六年(公元879年)七月,黄巢拥兵二十万 ,大惊州县,叛军先锋三千余人将至临安石镜乡,守众近三百人,比上次王郢来犯更凶险。王镇定如若,曰:"今镇兵少而贼兵多,难以力御 ,然贼众逾越山谷,首尾不应 ,宜出奇兵从制。"于是命马绰带几十名弓箭手埋伏在叛军先锋必经的山谷两侧,自己则率领二十余人正面袭击,射杀其将,巢兵乱,埋伏两侧的弓箭手万箭齐发,乘机斩首数百。敌先头部队溃退。王乘胜率兵至八百里其地,用虚张声势来对付王巢后续主力。告道旁老妇曰:"后有问者,告以临安兵屯八百里。"巢众至,闻老妇言,不知八百里为地名,皆曰:"其十余卒尚不可敌,况屯兵八百里之众乎!"乃急引兵过,不敢犯临安。都统高骈因荐董昌为杭州刺史,王为都兵马使太子客。高骈见王,谓左右曰:"此人他日爵禄必过于我。"骈还想召王去广陵与黄巢兵作战,王以"捍卫乡里"为辞拒绝了。

吴越王钱镠生辰八字(吴越国开国君主一一钱镠)(4)

经过上述几次战役,王深知不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是不可能平定两浙 战乱的。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王促成董昌联合各县镇兵,成立"杭州八都兵"。"八都"为临安石镜都、余杭清平都、於潜都、盐官都、新城新登都、唐山都、富阳富春都、龙泉龙泉都。每都千人,以王统之。王深入各都,掌握详情,对士卒"存亡健悴,都无所失",不分亲疏,赏罚分明。

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七月,浙东观察使刘汉宏叛乱,派军驻西陵(今西兴),烧鱼浦、掠富春,进逼浙西,而刘部兵强马壮,对比董昌占绝对优势,故刘欲吞并浙西及杭州。而昌面对强敌,计划弃杭城西逃临安。王的八都军兵力不足一万,但为保杭州和众乡亲的安危,没有畏惧,率军渡钱塘军抵御。兵分两路,一路杀向敌大营,另一路四周放火,扰乱刘军阵脚,两路夹击, 刘军死伤大半,刘汉宥和辛约弃军而逃。"八都军"初试锋芒,杀出军威。败讯报到越州,刘汉宏大怒,迅速调集婺州、衢州等四州兵共七万余人,溯江而上,两军再战西陵,王率八都军,奔袭曹娥,攻突越州,"挂甲七年,身经百战,方定东瓯"。王亲诛汉宏,回戈攻润州,擒薛朗。江浙平,董昌接替汉宏为浙东节度史、越州刺使,荐王代己为杭州刺史,坐镇杭州,开始奠定吴越国基石。

唐大顺元年(公元890年),昭宗帝加王吴兴郡开国男。王为国防御,命筑新城,环包氏山,绕秦望山,穿林架险,建筑一道五十余里的新夹城。王常亲任劳役,自运砖石,役徒无不尽力。昭宗景福二年(公元893年),封彭城郡开国候,王亲率十三都兵,征集民夫二十余万新筑罗城,自秦望山由夹城东亘江干,抵钱塘江霍山范浦,长达七十里,计开十门。大大开拓了杭州城范围,相当于现在南到六和塔,东到候潮门至艮山门一线,北到武林门,西到涌金门和清波门一带。此后杭城"皆金铺铁叶,用以御侮",成为"东南形胜第一州"打下基础。

吴越王钱镠生辰八字(吴越国开国君主一一钱镠)(5)

当时两浙共十四州,今浙江全部加江苏的苏州、常州、镇江一带。后失润(镇江)、常两州,得福州,加上安国衣锦军,吴越共有一军十三州,号称十四州的版图,"一剑霜寒十四州"即指这一范围。

其间,孙儒、杨行密交乱,互争淮南,而王坚持"保境安民"国策,对淮南及南唐曾经反复通好和交恶,经过衣锦军保卫战和狼江水战,到后梁贞明五年(公元919年),才打出一个"淮人遣使通好"的局面,从此"休兵乐业二十余年",使吴越得以集中力量搞经济民生。

而正当王致力于北部润州、苏州一带战事时,威胜军节度使董昌 日渐骄贵,野心勃勃,于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二月在越州自称皇帝,国号大越罗平,改元顺天,命王为两浙(浙东、浙西)都指挥使。王不受命,受诏讨伐。当时唐帝下诏削昌官爵,封王彭城郡王、浙江东道招讨使以伐昌,王念旧情,曰"董氏有恩于我,不可遽伐",乃囤兵城下规劝,但董昌阳奉阴违,暗里勾结淮南,使王腹背受敌。王遣顾全武攻昌,昭宗乾宁三年(公元896年)五月,昌败,被执归杭州,行至西小江,顾左右 曰:"吾与钱公俱起乡里,吾尝为大将,今有何面目见钱公!",左右相对泣下,因怒目大呼,投水死。董昌有五千余族人,当诛,王统赦免而厚养之。至此两浙复归统一。同年十月,唐帝以除宰相王溥镇越州,溥请授王,乃拜王为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尉、中书令,赐金书铁券。王恕九死,子孙三死,若犯常刑,有司不可加责。王谢表曰:"谨当日甚一日,诫子诫孙,不敢因此而累恩,不敢乘此而贾祸。"王至越州受命,还治钱塘,号越州为"东府"。

唐光化二年( 公元899年),帝赐王号为定乱安国功臣,改王故里石镜乡为广义乡,临水里为勋贵里,所居安众营为衣锦营。同年十一月,刘季述等幽禁昭宗帝于安宫,立其子德王裕为帝,遣使进王为东安王,王拒受。四年正月,昭宗反正。二月,王亲巡衣锦 营,宴故友、老部下,号其幼时常戏大树下为"衣锦将军"。五月,帝授守侍中进彭城王。升衣锦营为衣锦城,封石镜山为衣锦山,大官山为功臣山。

王认为"富贵而不归故乡,犹如衣锦夜行",于是在临安故里兴造第舍,穷极壮丽。在王五十诞辰和六十虚岁时,皆游于里中,车徒雄盛,万夫罗列。王父每闻王至,走窜避之,王徒步谒父,请言其故,父曰:"吾家田渔为事,未尝有贵达如此,尔今为十三州主,三面受敌,与人争利,恐祸及吾家,所以不忍见汝。"王泣谢之。

吴越王钱镠生辰八字(吴越国开国君主一一钱镠)(6)

唐天复二年(公元902年)五月,帝封为越王。制曰:"彭城郡王钱 镠,浙江孕灵,天目钟秀,武足以 安民定乱,文足以佐理治邦。"王时年五十,七月王亲巡衣锦城,原属孙儒部降将而为王重用之徐 绾、许再思,乘机叛变,焚掠城郭, 进攻内城,王次子传瑛及诸将闭门拒之。时衙将与徐绾遇,斩首二百多级,绾退营于龙兴寺。王归,至北郭门不得进,遂微服沿江至内城东北,逾城而入,人莫有发现,王见北门值更卒依鼓而磕睡,亲斩之。当派遣诸将分屯各门,令顾全顾防东府有变。全武曰:"东府不足虑,可虑者淮南者耳。绾急,必招淮兵至,其患大矣。杨公(指杨行密)尝由王脱孙儒之难,彼大丈夫者,今以难告,岂能不报王。"(指孙儒、杨行密争淮南而战时,孙儒逼宣州,围杨行密,行密遣使求救于董昌,昌令王出粮秣甲兵以助之。杨行密卒杀孙儒,据淮南,取润州,王亦取苏、常)王以为然,乃命第六子元璙往广陵求婚。九月,徐绾果然引杨将宣州节度使田郡谋袭杭州。顾全武等至广陵,杨行密以女妻元璙,亟召田郡回师。田郡撤兵,虑为王军追逐,请以王子为质。传瓘奋然请行。后郡战死,传瓘才归。

至朱温篡夺皇位,灭唐改元开平(公元907 年),国号梁,史称后梁。梁太祖朱温封王为吴越王,兼淮南节度史,客有劝王拒梁命者,王一心以中原为事,受之梁皇命。

后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王鉴于钱塘江海塘失修,"浙江水溢坏民居"。王给梁太祖上《筑塘疏》中就提到潮汐:"每昼夜两次冲激,岸渐成江"。"数千万田地,悉成江面,民不堪命。"每于八月望日,湍流与入口海潮相冲,形成怒潮,慓悍势如万马奔腾,直逼杭城,泛滥成灾,王于是率数万众筑捍海塘,先是江潮汹涌,板筑不成,王为制服江潮,曾有"射潮"故事。当时王命兵卒、民以"大竹破之为笼,长数十丈,中实巨石;取罗山大木长数丈,植之横为塘","内又以土填之,外用木立于水际,去岸二九尺,立九木,作六重",称为"滉柱",奠基作成石塘,"作塘以石,自吴越始。"这条捍海古塘,从六和塔到艮山门,费时两个多月筑成 ,使长达百里之两岸碱湿地区为良田,唐江因唐时讳国名加土为塘,又因钱王所筑,故名钱塘江。

吴越王钱镠生辰八字(吴越国开国君主一一钱镠)(7)

王游衣锦军,有邻妇九十余岁,携壶浆迎王曰:"钱婆留宁馨富贵",王下车拜之,置酒大宴父老乡亲,王吟还乡歌,欢笑振席。次年,梁太祖许浙民上言,为王立生祠于衣锦军。

后梁贞明元年(公元915年),王置都水营使以主水事,募卒为都,号曰撩浅军,命于太湖旁置撩清卒四部,凡七八千人,常为田事治河筑堤,一路径下吴淞江,一路自急水港下淀山湖入海。居民旱则送水种田,涝则引水出田。又开东府南湖(东南两湖合称鉴湖)。立法度甚完备。

后梁贞明五年,帝诏王大举出兵伐吴。盖此七年间,吴兵屡来犯,虽皆为王军击退,仍不堪其扰。王命传瓘为诸军都指挥使,以水陆各军猛攻吴地,于狼山江大败吴军,后失利于无锡,战后,吴遣使通好,交换战俘,自是双方休兵二十年。此后吴王等劝王建国,王不从,笑曰:"此儿辈坐炉炭中,又踞吾于上耶!",拒绝之。

吴越王钱镠生辰八字(吴越国开国君主一一钱镠)(8)

后梁龙德三年(公元923年)封王为吴越国王,王自是始建国,仪卫名称,多如天子之制,谓所居曰宫殿,府署曰朝廷,官属皆称臣。

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二月,王寝疾,帝赐汤药,及病笃,王召将吏谓之曰:"余病不起,儿皆愚 懦,忍不能为尔帅。余死,公等自择之。"诸将泣下,皆曰:"令公传瓘从王征伐最有功,已领两镇,且多贤行仁孝,请立之。"王遂出符钥数箧,召传瓘与之曰:"诸将许尔矣。"又曰:"吾子孙应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事大之礼。"

王薨,唐帝闻讣,废朝七 日,令以王礼葬于茅山,赐神道碑,建庙于东府,谥武肃王。传瓘以元瓘之名立,袭封吴越国王、玉册、金印⋯⋯

纵观王传奇的一生,不外乎一条主线,他保境安民,保障民生,善事中国,忠仁皆备。功德无量,后世享受,不仅仅是钱氏子孙,且覆盖江浙一带子民。王当时养兵百万,不与天下争衡,使之劳苦工作,开辟江浙河流。取低处之沃土,置于高处,成为高地,地质肥美,遂劝民从事农蚕,桑麻蔽野,至今千余年 ,江浙丝绸业为全国之冠,又便利航路交通。当时吴越国境,越过吴郡(今苏州),直抵润州(今镇江)。今日内河,由杭嘉湖至苏常等处,四通八达,无一非王所启之宏模也。

吴越王钱镠生辰八字(吴越国开国君主一一钱镠)(9)

水利既兴,农桑繁盛,地方日臻富庶而后教,王时建:"握发殿"一事,而观其礼贤下士之意,昭然若揭,江浙人文蔚起,实王有以贻之。近现代更是人才井喷。与王遗训家训实有联系。

王时发展手工业,制瓷、茶、丝,海上丝绸之路在他手上到阿拉伯国家,弘儒释道文化,现许多江浙沪佛道建筑多是王时启制,留下许多灿烂文化。

王所留下箴鉴现世的国策智慧,所有的物质精神遗产皆是后人须吸收菁华,为我所用,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