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诡事录大结局解析 唐朝诡事录收官

新京报讯 10月31日,由杨旭文、杨志刚领衔主演的志怪单元探案剧《唐朝诡事录》(以下简称《唐诡》)正式收官,编剧及原著作者魏风华在社交媒体发长文,揭秘创作幕后。

唐朝诡事录大结局解析 唐朝诡事录收官(1)

《唐朝诡事录》由杨志刚(左)和杨旭文主演。

魏风华首先表达了对观众的感谢,然后阐释了在编剧角度下,这个剧及整个系列的类型和方向。

“编剧不认为类型是重要的,它只是一个外部视角下为方便起见而做的分类,就作品本身而言最重要的是风格化。如果一定做类型划分,《唐诡》是一部带有传奇色彩的以志怪为线索的古装悬疑探案剧(公路探案剧是它的细分)。如果从现代侦探小说的概念出发去定义,那么石桥图属本格;甘棠驿怪谈是变格;长安红茶、众生堂和鼍神可归于社会派;黄梅杀案情不复杂,气息却比较迷离,姑且算杂糅了变格和社会派的新本格;至于人面花和参天楼,可视为传奇。其中,甘棠驿怪谈和众生堂,又带有惊悚和微恐的意味。就是说,《唐诡》整体上偏社会派,画风则具有变格的特点。坦率讲,绝对的复杂和烧脑并非这个剧的特点和着力点。编剧最在意的,是‘奇趣’和‘古意’,更看重的是将奇人、异事、诡案融入到唐朝的世情、民俗和风物的长卷中。换句话说,奇趣和古意所形成的风格化,是《唐诡》在剧作层面上的美学追求。”

唐朝诡事录大结局解析 唐朝诡事录收官(2)

《唐诡》是一部以志怪为线索的古装悬疑探案剧。

魏风华接着解释了他眼中的“奇趣”,“《唐诡》有现在的局面,极重要的因素是来自题材本身的加持。被湮灭已久的唐志怪,看上去虽没唐诗那么耀眼,但只要沉浸其中,就会发现它别样的高妙。这其间,收到一位业内资深人士的私信,他指出从志怪入手是本剧跟其他古装探案剧最大的区别。确实,剧中故事大多都能从唐代志怪笔记中找到线索或原型,哪怕这个线索只有几句话、几十字,却可以激发创作的灵感,成为一个单元案的发动机。”

“再说古意。中古是个史学概念,也是个美学观念。故《唐诡》从故事、视觉、气象和意境层面上,都想努力展现出一种中古美学。故而,当看到有弹幕说这个剧拍出了古意时,编剧觉得这是对唐诡团队最大的奖赏。古意除了来自于风物,更来自于深情。编剧出过一本书,叫《魏晋风华》,是写魏晋名士的,结尾处写道:‘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了解人生的真相;我们怀念,是因为我们的祖辈曾经拥有远远比我们纯粹的深情。’我觉得,苏无名下南州时,蹲在路边记录新鲜的植物是深情,卢凌风橘县去职后跟苏无名月下酣醉的那场戏也满是深情:‘今后,我当行江湖之远,江湖之远哪!’”

魏风华强调了“夯实故事的土壤”,是实现“奇趣和古意”的关键,“唐,有独属于自己的特质和风尚。只有坚实了它的社会土壤,志怪这个元素才能‘落地’;反过来说,从历史的纵深感中生长出来的故事,哪怕是志怪也不会悬浮,进而才具有文学的真实性。”

唐朝诡事录大结局解析 唐朝诡事录收官(3)

杨旭文饰演卢凌风。

他在文中也阐释了剧中人物存在的意义:”在《唐诡》世界里,有探案团的卢凌风、苏无名、裴喜君、费鸡师、薛环和樱桃。另外,还有刘十八、冷籍、欧阳泉、公主、太子、胡十四娘、独孤遐叔、轻红……接下来,还会出来更多。人物视角下,某些突兀处,编剧同样会在后续中加以完善。探案团之外的某些单元主角,编剧也会努力想办法叫他们适宜地再现。这个世界,也不乏后备军:薛环、牛肃和杨稷(长安少年)都会长大。狄公可收苏无名为徒,那么多年后苏无名经考察没准也会收牛肃为弟子。如果真收的话,最主要的应是觉得这小子有可培养的潜质;其次,大约才会暗示他去写志怪笔记《纪闻》,不然谁把老苏的名字传给后人?当然,更不能少了灵魂导师狄公,他仿佛探案天地间的赫赫大帝,坐在小板凳上俯视着探案团环游大唐,一路冒险。”

唐朝诡事录大结局解析 唐朝诡事录收官(4)

剧中角色刘十八给观众留下很深印象。

在文章的最后,魏风华就一些网友提出的细节问题进行了解释,比如剧中出现日本的称呼、长安宵禁、馄饨形状、铜钱上出现“开元通宝”字样是否正确等。

编辑 佟娜

校对 刘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