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兄弟不问来路(莫忘英雄生平事)

英雄不问出处兄弟不问来路(莫忘英雄生平事)(1)

在邮局,一个小姑娘陪同一个老人家在实寄邮票首日封。

——爷爷,这些邮票上都是什么人啊,他们怎么都印到邮票上了去了?

——孩子,这些都是我们近代的大英雄啊,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也离不开他们的。如果没有他们,历史说不定又有新的改变的。

——这么厉害啊,那爷爷,他们的事迹伟大吗?

——伟大,当然伟大了。要不然,我们今天为啥还要纪念他们啊。

英雄不问出处兄弟不问来路(莫忘英雄生平事)(2)

听着老人家的话,在实寄的我也不禁陷入沉思。英雄已经逝去,留下了光芒的事迹,但很多时候我们似乎已经开始渐渐地淡忘了哪些历史,淡忘了那个岁月,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个抛头颅洒热血的年代。那个屈辱与自发的捍卫荣耀的年代,总有一些人值得我们今生铭记,直到永远。

7月29日,中国邮政发行的《近代民族英雄》纪念邮票为一套5枚,分别为:1. 关天培;2.林则徐;3.刘永福;4.冯子材;5.邓世昌。

英雄不问出处兄弟不问来路(莫忘英雄生平事)(3)

关天培镇守虎门要塞,面对英军猛攻,仍死守阵地,顽强抵抗,终因援军未至,被枪弹击中,壮烈殉国。林则徐以虎门销烟、奋力抗英而闻名中外,成为一代名臣、民族英雄,为后人称颂。冯子材在中越边境的前隘一战歼灭入侵国境的法军主力,取得了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刘永福曾援越抗法,赴台抗日,在十九世纪末扛起了反“”的大旗。邓世昌是近代著名海军将领,甲午中日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在1894年9月17日海战中捐躯报国。

英雄不问出处兄弟不问来路(莫忘英雄生平事)(4)

1.关天培

关天培(1781-1841),字仲因,号滋圃,谥忠节、封振威将军,汉族,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人,晚清著名爱国名将,民族英雄。著有《筹海初集》及训练图表等。三国名将武圣人关羽后裔,其后人多仁人志士,职业军人。历任把总、千总、守备、参将、副将、提督等要职。在任广东大清水师提督其间,全力支持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禁烟。关将军身经百战,身先士卒、出生入死,在率领将士与英国侵略军浴血激战中为国捐躯。为巩固国防,维护国家主权作出了杰出贡献。

英雄不问出处兄弟不问来路(莫忘英雄生平事)(5)

2.林则徐

林则徐,字少穆,唐朝莆田望族九牧林后裔,1785年生,清朝籍贯福建侯官。林则徐于道光七年所撰的《先考行状》中记述:“府君讳宾日,号阳谷,系出莆田九牧林氏,先世由莆田徙居福清之杞店乡(今海口镇岑兜村),国(清)初再徙省治(福州)。”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睛看世界的第一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于道光二十年(1840)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他雷厉风行,严禁鸦片,在虎门公众销毁没收的鸦片烟237万斤,取得禁烟运动的胜利,名振中外。嘉庆三年(1798年),林则徐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先后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臣。

英雄不问出处兄弟不问来路(莫忘英雄生平事)(6)

3.冯子材

冯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字南干,号萃亭,汉族,生于广东钦州沙尾村(今属广西钦州沙尾村),晚清抗法名将,民族英雄。自幼父母双亡,流落江湖,历任广西、贵州提督。咸丰年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中法战争时,已年近70,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钦廉一带会党蜂起,两广总督岑春煊又想到了冯子材。年已86岁的冯子材又起身田间,会办广西军务兼顾广东钦廉防务。夏间行军,途中中暑,牵引旧伤,在南宁行辕辞世。冯子才逝后葬于钦州,朝廷诏予于钦州城东南隅建“冯勇毅公专祠”纪念,称“宫保祠”。

英雄不问出处兄弟不问来路(莫忘英雄生平事)(7)

4.刘永福

刘永福(1837―1917年)原名建业,号渊亭,排行第二,俗名刘二,时人尊称为刘义,祖籍博白东平,生于防城小峰,长在上思平福。刘永福兄弟于1857年(咸丰七年)蓄发加入天地会,投身于农民起义的行列,走上反抗压迫剥削的道路。刘水福操练士兵,整肃纪律,选择人才,统一军令。当时他扎营于归顺州(今靖西)安德圩的北帝庙,看见北帝神像旁边的周公像手执着一面绘有“北斗七星”图案、镶有狗牙白边的黑色三角旗,就仿造黑旗作自为己队伍的旗帜。从此以后,这支队伍就常举黑旗作战,人们称之为黑旗军。刘永福的晚年,仍关心国事,体恤民瘼。1911年,刘永福加入同盟会,参加推翻封建王朝的反清斗争。辛亥革命胜利后,他应广东都督胡汉民的邀请,出任广东民团总长,不久辞职回家。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亡国灭种的“21条”,刘永福义愤填膺,拍电谴责袁世凯卖国求荣,并表示,如果日本逞凶,他愿以老朽之躯充当先锋,与宿敌决一死战。1917年1月9日,这位威名远振的反帝爱国将领溘然长逝。享年80岁。1917年1月病逝后,葬于故乡钦州。2001年,刘永福墓与刘永福故居、冯子材故居、冯子材墓一起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纵观刘永福的一生,他从一个反清斗士成为反帝骁将,为捍卫中国领土完整和维护民族尊严,先后同法国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战斗,屡建奇功,不愧为中国近代史上卓越的军事家、著名的民族英雄。

英雄不问出处兄弟不问来路(莫忘英雄生平事)(8)

5.邓世昌

邓世昌(1849-1894) 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1867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璋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1880年调北洋水师。同年到英国接“扬威”巡洋舰,回国后任“扬威”管带。1887年再到英国接“致远”巡洋舰,任“致远”管带,职中军中副将,是北洋海军管带中唯一一位未曾出洋留学或实习的管带。

在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中,因“致远”舰受伤,弹药用尽,难以继续战斗,邓世昌语曰:“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舰,则我军可以集事。”便意图撞沉日舰旗舰“吉野”(据日方记载为浪速,参见《原来邓大人撞的不是吉野》),但“致远”舰因为日舰攻击引起鱼雷爆炸而沉没,邓世昌决心与战舰同存亡,从而在落水后拒绝救援,壮烈殉国。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清廷谥以“壮节”,按提督例从优议恤并,还赐给其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追赠太子少保衔,入祀京师昭忠祠。1996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以“世昌”号命名一艘远洋综合训练舰,以示纪念民族英雄邓世昌。

英雄不问出处兄弟不问来路(莫忘英雄生平事)(9)

实寄到日本,也算铭记历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