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最容易读错地名(易读错的地名一)

100个最容易读错地名(易读错的地名一)(1)

浅析多音字

出门在外,与当地人沟通时,读错当地地名,无疑是尴尬的,譬如安徽的地级市-“六安”,“六”正确读音为“lù”(陆),河北张家口辖内的“蔚县”,“蔚”正确读音为“Yù”(玉),江西上饶辖内“铅山县”,“铅”正确读音为“Yán”(盐),类似易读错地名还有很多,我经常到处乱跑,常常脱口念错。

那么,汉字为何会一字多音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思考一个顺序,我们的祖先,应是“先有语音后有文字”,不同地区古人,面对同一个东西,可能会用不同的发音来表述。

100个最容易读错地名(易读错的地名一)(2)

之后因交流的需要,终有文字,“文”的前身就是“纹”,而“字”的本意是“在房内哺乳幼子”,古人讲“字者、言孶乳而浸多也”,后引申为“文字”。

100个最容易读错地名(易读错的地名一)(3)

可能是按照这个规律来演变

再后因大一统王朝的缘由,文字的字形才被统一,但是字音的统一,在声音录制和回放技术尚未诞生的年代,是很难实现的,这恐怕就是我们现在的“方言”最初的肇始。

字形统一后,新概念,新名词,新含义在不断地增多,可是对应的字却不能无限增加,字越少,笔划越简,学起来就越容易,用起来也就更方便,于是我们的老祖先们就采取了一个非常智慧的解决方案

100个最容易读错地名(易读错的地名一)(4)

“以音别义”,即“将同一个汉字,发不同的音,区别不同的含义”。

汉字的“字形保守,字音开放”特点,使得汉字可以用非常少的数量适配不断涌现出的“新语义”,其中最常用的称为“核心汉字”。今日我们可以读懂3000年前智者留下的文字,全赐于此。

100个最容易读错地名(易读错的地名一)(5)

自秦皇一统文字以来,中华大地上再也没有诞生出,能够替代“方块汉字”的其他文字形式了。

但也正是因为“字音开放”,才有了多音字(为简略,本文不讨论音调),在不同语境,不同组词中,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读音,这也就是引发我们会“误读”某地地名的根本原因

其次,地名读音复杂,又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约定俗成、名从主人”等主观因素占很大比重,还可能缘于千奇百怪的偶然因素。

100个最容易读错地名(易读错的地名一)(6)

地名:起源于地方,流行于地方,为地方所有,为地方服务,

统计下各省数据,仅收集了县市一级,乡镇和村级,数据量太大,暂未统计,占比如下图所示:

100个最容易读错地名(易读错的地名一)(7)

图标越大,易读错地名越多

第一篇先做一个引子,后面分篇,逐个地名来细细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