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宫醴泉铭特色笔画解析(九成宫醴泉铭十六)

因为书法的艺术属性和书家特有的书写习惯,书法中笔画的区分往往与现行规范汉字的笔画区分存在差异。比如“乎”字的末笔,规范印刷体一般作“竖钩”,但在书法中往往写作“弯钩”(如下图)。

九成宫醴泉铭特色笔画解析(九成宫醴泉铭十六)(1)

唐·颜真卿《自书告身》

九成宫醴泉铭特色笔画解析(九成宫醴泉铭十六)(2)

唐·柳公权《玄秘塔碑》

同样,《九成宫》中有两个“乎”字(图A和图B),图A“乎”字的末笔近似竖钩,图B则近似弯钩。在此,我们将“乎”字末笔归于弯钩来讲,类似的情况还有“茅”、“宇”等字(图片见文末)。当然,我们印象中标准的弯钩形态是像图C“子”的第二笔那样。

九成宫醴泉铭特色笔画解析(九成宫醴泉铭十六)(3)

图B

九成宫醴泉铭特色笔画解析(九成宫醴泉铭十六)(4)

图C

1.书写方法

以图C“子”的弯钩为例

九成宫醴泉铭特色笔画解析(九成宫醴泉铭十六)(5)

弯钩

(1)笔尖入纸后,顺势向右下过渡到行笔。行笔由轻渐重,带有弯弧。

(2)需要注意的是弯弧的弧度、出钩的方向及长度。

2.常见错误举例

九成宫醴泉铭特色笔画解析(九成宫醴泉铭十六)(6)

弧度错误(太弯)

九成宫醴泉铭特色笔画解析(九成宫醴泉铭十六)(7)

弧度错误(太直)

九成宫醴泉铭特色笔画解析(九成宫醴泉铭十六)(8)

出钩方向错误

九成宫醴泉铭特色笔画解析(九成宫醴泉铭十六)(9)

钩形不饱满

3.范字临习

九成宫醴泉铭特色笔画解析(九成宫醴泉铭十六)(10)

“子”字临习要点:

(1)字形稍显瘦长,中横为最宽处。

(2)弯钩轻重过渡自然,出钩处形态饱满、厚重有力。

(3)注意长横与弯钩相交的位置在弯钩上部,不宜太低。

4.拓展练习

观察下面四个字中弯钩的形态,分析其弯弧弧度、出钩的方向及长度上的差异,并尝试书写出这些弯钩形态。当然,在观察时我们要从单字的整体上去把握。

九成宫醴泉铭特色笔画解析(九成宫醴泉铭十六)(11)

九成宫醴泉铭特色笔画解析(九成宫醴泉铭十六)(12)

九成宫醴泉铭特色笔画解析(九成宫醴泉铭十六)(13)

九成宫醴泉铭特色笔画解析(九成宫醴泉铭十六)(14)

来自 中小学书法教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