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育学热点问题(2022版课标教育的第二次启蒙)

2022教育学热点问题(2022版课标教育的第二次启蒙)(1)

微信公号:讲台三尺

教育的第二次启蒙:走向科学

2022教育学热点问题(2022版课标教育的第二次启蒙)(2)

原创/抱朴子

本文约1800字,阅读约需6分钟

昨日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布,有新闻说教育部网站被挤爆,可见社会对这酝酿已久但姗姗来迟的文件有多么地渴望。

百姓苦教育之苦,久已。我们渴望变革,久已。

这一“全民”关注新课标发布现象背后,反映的是一种对变革发生机制的认识——我们需要上级推动,变革才可能发生,或者说,变革是自上而下才可能实现。

自上而下的变革当然必不可少,但反观历次课程改革,凡是单纯依靠自上而下变革的无不失败、事与愿违。变革似乎只有给予一线更多空间,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将自上而下的推动力量与自下而上的创造力量结合起来,才可能真正地实现。

这就需要面对一个问题:我们如何认识课标?

课标是国家教育意志的体现,它往往是对时代问题的教育反馈。我们看看自从2001年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的不断更新的课标——2011、2017、2020修订、2022——就可以看出这个本质来。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看透时代,并能把握不变的东西,课标可能就是一种助力,而非是一遍一遍的“扰乱”。

这个时代是什么?教育不变的是什么?

这个时代是信息时代,不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而且是信息贬值的时代。时代变了,我们的教育也顺势而变。2001年开始的课程变革,提出了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目标,实现了教育的首次启蒙——每个人都需要被关注、被尊重,小组合作制就是从那时开始兴盛起来,教师作为启发者、引领者、支持者的角色转变开始被广泛接受,学生的自主权利被放大,直到出现各种“右”的教育实施方案,比如杜郎口、洋思模式的广泛传播,就是一种学生至上的表现。众多学校纷至沓来,积极模仿,在发现这些模式水土不服,并不能产生如宣传中的效果一样时,特别是整个社会陷入对变革的集体失望时,我们立刻转向了“左”,衡水模式应运而生,并在资本的运作下迅速扩张到发达省份和城市。

当衡水模式再次遭遇危机时,我们到底去往何处?可以说,我们正进入教育发展的深水区、迷雾地。

二十年来的第一次教育启蒙,我们不能说是完全成功的,但对个体的尊重、对人的尊重、平等民主自由等这些教育价值观,毋庸置疑是深入人心,不论教师的现实表现是怎样的,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念水位线在提高,形成了一种无形的观念力量,这就是第一次启蒙的作用。这个意思我在旧文“变革啥用:整个社会观念水位线的提高”中有完整表述。

2019年以来开始酝酿的课标修订,可以说是在进行第二次教育启蒙——科学。

教育科学化的时代来临了。

什么是这次教育的科学化启蒙?这次课改热议的几个关键词可以说明这种趋势。

  1. 逆向设计。逆向设计的本质是基于证据的教学设计,教学不再是“想当然”,

学生学习不再是“凭运气”“看天分”。逆向设计作为维金斯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的重要思想,将经验本位的教学设计变革为科学本位的教学设计,特别是评价量规的设计、真实表现性评价的的设计、设计工具(如GRASP、理解六侧面工具等)的使用等,让科学设计改变了教学。

2. 大观念/大概念。大观念作为新三维目标(张华教授原创,新知识、新能力、大观念)的核心,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关键线索。大观念的本质是什么?还是一种科学素养——本质化思维。科学就是要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教学就是要透视知识点背后的底层逻辑。

3. 大单元/主题学习。大单元是深度学习的摇篮,是科学探究的经验单元,可以说,没有大单元就只能陷入知识点零散的学习,它是实现学科内容融合的手段,是科学的试验场。

4.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STEM。真实世界是知识的来源地,也是知识理解的营养池。面向真实世界,是不论跨学科学习还是项目式学习的共同指向,并且,在创作中学习、在做中学习,用以致学、情以促学,如同所有的科学研究一样,面向真实世界、面向火热的生活问题。

5.探究循环。这是形成科学精神的关键——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让思维科学、有序、可信性强。演绎和归纳作为思考的双螺旋,如何能够符合理性的逻辑,学习就成了探究的过程,一场思想的实验过程。前有文《观念是如何诞生的?》。实验精神、批判性思维作为科学精神的两大法宝,必须在此次课改中予以充分探究和实践。

是的,时代在变,需要教育走向深度理解,但这些,百年前的杜威、布鲁纳等都一直在言说,什么时候这些常识能够成为每个教育者的常识,我们就能依从真理,而非单纯依从课标来进行教育了。

毕竟,所有不符合真理的东西,都是很轻很轻的,轻到时代的一声叹息,就可以让它们飘到九霄云外。

教育启蒙未竟,吾辈教育者仍需努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