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建模及典型案例分析(用数学建模思想)

原创文章,一线老师倾情写作,带你读懂你的孩子。欢迎收藏和分享,也建议点击右方关注按钮,关注头条号,每日一更新,内容真实不做作,有趣又有料。

不知为什么家校矛盾,甚至学生和老师的矛盾愈演愈烈,尤其是在网络上。

假如三者去辩论一番,你会发现婆说婆有理。

学生的成绩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呢?

今天正好出了期末成绩,也寄望这篇文章,能够弱化彼此的相互埋怨甚至攻诘。

  • 如果一个班的平均分和别人相差极大,那么,老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如果大部分孩子成绩都不错,只有个别的孩子不理想,那么,这多半是孩子自身不努力或者家长的原因。

初中数学建模及典型案例分析(用数学建模思想)(1)

一 学生成绩的计算公式 =学生×家长×学校

假如我们把孩子的努力进行评分,满分10分。同样把家长的努力也进行评分,我们把满分设置为5分,学校满分3分。都取整数。当然这个公式应该只适合于小学阶段。

先通过一组真实数据:

  • 1 这次期末考试,我的镇上刚好有两个中心学校。 这次我特意地对比了两个学校的成绩,各科成绩平均分几乎一样,只相差个零点几。 从这一个数据,我们粗略的可以统计分析为同样的学生,也是同样的家长,同样的学校,最后导致整体水平基本一致。
  • 2 几个班的平均分略有相差,这里的相差有学生层面的原因,那就是因为最初分班确实会有一些不均匀。当然每个班的老师的教学管理方法会有些许差别,最终导致了分数的相差。
  • 3 再细化到每个学生的角度来说,几乎每个学生都符合这个计算公式。这个是下面的重点要说明的。

初中数学建模及典型案例分析(用数学建模思想)(2)

二 深度分析这个计算公式 学生成绩 =学生×家长×学校。
  • 第1,我们先从学生角度来分析。这一个部分我把它定义为最高10分,最低1分。我们取整数。
  • 我们把孩子十分认真自主学习,我们给它定义为10分满分。

    把没有主动学习性,但是能够被提醒后认真学习定义为5分。

    把没有学习主动性同时被提醒后,依然不学习定义为1分。

    当然你也可以对你的孩子进行更细致的打分。

    初中数学建模及典型案例分析(用数学建模思想)(3)

  • 第2,我们从家长的角度来进行打分。是的,我把家长定义为最高分为5分。为什么不把家长定义为最高分10分呢?因为真正学习者是孩子自己,而不是家长。
  • 这也解释了,其实很多家长非常努力,但是效果依然不好,因为你不可能把家长的分无限地去升高。

    同样一些家长可能并不是非常关心孩子的成绩,但是孩子的成绩依然不错,因为这一个失分项并不多。

    同时,在学习阶段随着学年越来越高,家长的分值会逐渐弱化。在孩子一二年级时,家长可能分值达到10分,但是到了三年级到六年级会降到5分,到了初中高中甚至到大学则降到为一分了。

    初中数学建模及典型案例分析(用数学建模思想)(4)

    • 第3, 学校。我们把这一部分也定义为3分。

    事实上,我们应该弱化学校之间的区别,只是现在社会上把这一个分数不断地增加,实则是有失偏颇的。

    满分列式计算为。

    10×5×3 =150

    我们可以再对这三者进行适当的增加与减少。你会发现学生的成绩会符合这条规律。

    初中数学建模及典型案例分析(用数学建模思想)(5)

    三 结合我班上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看是否符合这条规律?

    假如一个班级的话,那显然我们学校或者老师这一个分数为一个固定值。

    变量的话就是学生自己和学生的家长。

    几乎成绩好的那肯定是孩子学习认真的,这个大家应该都不会质疑。反之成绩差的往往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1分和10分是相差特别大的。

    • 假如学生自身得1分,那么即使学校和家长的满分也只能得到15分。是的,我们用极端的分析,假如学生不努力,家长老师再努力也是枉然的。
    • 假如学生能够在自己身上得个5分。这个5分我们定义为孩子没有主动学习,但是假如家长对其适当管教和老师适当管教,你会发现他依然能够得到高分。5×5×3=75分。

    事实上,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整体符合5×5×3这个计算法则。从平均分角度来说,基本上农村小学三四年级都处于75分的平均分左右。

    这个75的平均分就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在管教下能够有所学习,但是整体家长是负责的,老师是负责的。

    当然农村类学校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得5分,家长可能只能得1分的情况,这也导致了,即使学校再努力也得不了高分。

    作为老师,我的观点一直是我们应该弱化老师的价值,事实也是如此。

    初中数学建模及典型案例分析(用数学建模思想)(6)

    四 我的建议是小学阶段的家长一定要对自己的孩子付出更多的时间,甚至给孩子讲解题目。

    这个观点虽然与我此前的不管教的勇气的观点似乎有点相悖。

    但是这个观点是建立着大部分的学生,没有一个让我们满意的学习主动性。这个时候学生不可能得到个人的满分,孩子的成绩的高低依然是由父母决定的。

    还会有很多人观点,你们老师只顾着要求家长,那要你们老师干什么?

    我只能说这个观点是对你自己的孩子不负责任的。

    或者再退100步来说,假如小学阶段对孩子的成绩不关注,那到了初中高中,即使想关注也会关注不来了。

    学习习惯的养成就是在小学阶段,学生自己的个人分很多时候也是靠家长去刻意引导。

    到了初中高中大部分的家长已经不能帮助孩子学习的,他同时到了初中高中孩子的成长进入叛逆期,你会发现家长的分值在不断地弱化。

    所以不要等到家长的分值弱化到没有一点影响的时候才幡然悔悟,这也是我为什么提出这个建议的最真实原因。

    最后要提醒的是这个公式是连乘,而不是连加。很多家长用连加的思想去管教孩子是徒劳的,你替代不了你的孩子该有的努力。

    初中数学建模及典型案例分析(用数学建模思想)(7)

    结语:这篇文章我相信可以大概解释孩子的成绩到底是怎么构成的,但是我依然对这篇文章的意义持有严重的怀疑甚至失望,因为每个人都会在别人身上找原因,不仅仅是家长老师甚至孩子也是如此,你会发现依然无解。

    不知道看完文章的你,会有什么感受?

    如果觉得文章写得不错,请收藏或分享。也可以关注头条号,以便接收到每天的更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