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为什么这么多石头下有小树枝(华山这是一块会说话的石头)

华山许多传说已家喻户晓。旷世独尊的西岳华山,源远流长,五峰衍生36峰72洞,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象征。

历代高贤大德云集,神话传说故事俯仰皆是,它尊严、神奇、亘古、奥秘,数千年来,由它演绎出来的一串串故事,更是出神入化,引人入胜。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走进华山,了解那些闪着神话光芒的故事传说,感受华山文化的魅力……

观棋烂柯

相传,华阴王道村有一樵夫名叫王柯,一日上山砍柴,来到“空灵峰”,见几个人围在一起下棋说天道地,听起来怪有意思,他又是一个棋迷,便一旁观战,竟忘记了砍柴,但见周围树叶一会儿落了,一会儿又绿了,不知道是什么缘故,等他想起回家时去拿挑担,找不见了。去寻斧子,只剩下一个生了厚锈的斧头,根本无法再用了。回到村里,他一个人也不认识,连自己的孩子,也无人知晓。枉到村内跑了一次,他只好返回华山修道,后来,人们就将此村叫“枉到村”,现称“王道村”

赵匡胤输华山

华山为什么这么多石头下有小树枝(华山这是一块会说话的石头)(1)

相传有一年,赵匡胤在家乡河南,不知闯下了什么大祸,官府派人四处捉拿。赵匡胤着实害怕了。于是,他为了逃避,偷偷溜到了陕西,进了潼关,到了华阴在华山遇到了一个道士陈抟,人称陈抟老祖,便要和陈抟老祖下棋,陈抟老祖有意地逗引他道:“咱俩下棋拿什么做注呢?” 赵匡胤心想,这穷道士,能有什么好注?便不在意地说了句:“你说吧!”陈抟老祖说:“赌华山!而且要立个文约为凭。”“行啊!”赵匡胤只当随便说着玩哩!可赵匡胤哪里能赢陈抟老祖啊,果然输了,便告别陈抟,急急下山走了。没多久,“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就得了天下江山,开了宋朝基业,人称“宋太祖”。但华山因为是赵匡胤下棋输给了陈抟,并且写了文约,盖了手印,所以,华山便有“自古华山不纳粮”之说。

华山为什么这么多石头下有小树枝(华山这是一块会说话的石头)(2)

下棋亭雪景

华岳仙掌

华山为什么这么多石头下有小树枝(华山这是一块会说话的石头)(3)

华岳仙掌雪景

游人越过华山苍龙岭至将军石,便可清晰的观赏到朝阳峰危崖上五指分明,宛如一只巨人左手掌迹,这便是“关中八景”第一景华岳仙掌。相传,山西首阳山和华山相连,黄河水流到此,被山脉阻挡,于是,华山下的华阴、潼关、朝邑等县,便成了一个湖泊。是河神巨灵脚蹬首阳山,手推华山,才将两山推开一条峡谷,黄河水便向东奔腾而去。巨灵神的手掌便留在这块峭壁上,人称“仙掌”。李白有诗云:“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华山为什么这么多石头下有小树枝(华山这是一块会说话的石头)(4)

苍龙岭雪景

萧史弄玉

华山为什么这么多石头下有小树枝(华山这是一块会说话的石头)(5)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秦穆公的爱女弄玉,她酷爱音乐,尤喜吹箫。一晚,她梦见一位英俊青年,极善吹箫,愿同他结为夫妻。秦穆公按女儿梦中所见,派人寻至华山明星崖下,果遇一人,羽冠鹤氅,玉貌丹唇,正在吹箫。此人名萧史。使者引至宫中,与弄玉成了亲。一夜两人在月下吹箫,引来了紫凤和赤龙,萧史告诉弄玉,他为上界仙人,与弄玉有殊缘,故以箫声作合。今龙凤来迎,可以去矣。于是萧史乘龙,弄玉跨凤,双双腾空而去。秦穆公派人追赶,直至华山中峰,也未见人影,便在崖下建祠纪念。为纪念萧史弄玉,后人在此修建了“引凤亭”,在山峰上修建了玉女祠。

华山为什么这么多石头下有小树枝(华山这是一块会说话的石头)(6)

引凤亭雪景

华山为什么这么多石头下有小树枝(华山这是一块会说话的石头)(7)

玉女峰

沉香劈山救母

华山为什么这么多石头下有小树枝(华山这是一块会说话的石头)(8)

华山西峰顶上,有一块十余丈长的巨石齐茬茬的被截成三节,巨石旁边插着一把七尺高、300多斤重的月牙铁斧。相传这就是当年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巨石叫“斧劈石”,铁斧叫“开山斧”。

华山为什么这么多石头下有小树枝(华山这是一块会说话的石头)(9)

西峰翠云宫雪景

故事是讲天宫中的三圣母爱上了人间书生刘彦昌。为了爱情,三圣母不顾二郎神反对,带着宝莲灯私奔下凡与刘彦昌相会。七年过去了,他们的孩子沉香渐渐长大,和母亲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突然,有一天,二郎神从宝莲灯的闪光中发现了他们。为了维护天规,他抓走了小沉香,要挟三圣母交出宝莲灯。无奈之中,三圣母只得把灯交出,并被压在华山底下。沉香从土地神口中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在同为人质的部落头人之女嘎妹的帮助下,沉香机智地与护灯秦俑周旋,夺回了母亲的宝莲灯,终于把二郎神打败。沉香劈开华山,救出母亲,母子终于相会。

来源:华山景区

陕西网渭南站编辑:郝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