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十七岁小戏迷(京剧让我越唱越年轻)

李沧区老年大学的京剧旦角班有34名学员,这些平均年龄60岁的女学员们,基本上都是从零基础开始学京剧。她们当中有的已经跟着老师学了三四年,有的才刚刚入门,虽然水平不尽相同,但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非常喜欢京剧艺术。她们有着60岁的年纪、50岁的面容、40岁的心脏、30岁的热情。她们用歌声和舞姿为自己幸福的晚年生活“加点料”。在京剧旦角班里,还有三对“姐妹花”学员。

京剧十七岁小戏迷(京剧让我越唱越年轻)(1)

京剧班学员合影。

全班34名学员3对“姐妹花”

60岁的王斌和65岁的姐姐王琪,就是班里的一对“姐妹花”。“我妈妈和姥姥喜欢听京剧,从小受家庭的熏陶,我也喜欢跟着听京剧。我退休后姐姐拉着我一起报名了老年大学的京剧旦角班,每次上课我都和姐姐一起去,老师教的动作和唱腔,我们俩会在课后互相交流。”王斌告诉记者:“《梨花颂》是我们开班练唱的吊嗓曲,可是仅仅一个梨字,要找对京剧正确的发音位置,按照老师要求准确吐字行腔,我断断续续练了两个学期,这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我们姐妹俩根据自己的嗓音和爱好,分别学唱不同的京剧流派,姐姐学唱程派,我学唱梅派,过年的时候家里聚会,我和姐姐也会唱上两句助助兴。”

京剧十七岁小戏迷(京剧让我越唱越年轻)(2)

京剧班部分学员带妆合影。

班里的另一对“姐妹花”是61岁的班长单彬。在姐姐的带动下,她也报名学起了京剧。在单彬看来,唱京剧跟唱歌有很大不同,学习京剧要每天练声。“咿……呀……要找准这两个音的发音位置,我摸索了两年多,要找到共鸣音,用好腹式呼吸。”单彬一边唱一边给记者讲解京剧的发声原理。“第一次带妆演出的时候,同学们都特别兴奋,感觉自己美美哒,戴上各种头饰,感觉自己像是变了一个人。”单彬笑着说。

在报名京剧班之前,单彬学过健身舞、瑜伽和太极拳。“退休后什么都想尝试一下,以前对京剧并不了解,自从学了京剧后是越学越喜欢,越听越爱听,收获非常大。”单彬告诉记者,她们经常参加各种演出,曾经参加过青岛电视台的春晚,学校校庆的时候,她们班献上了精彩的表演。从传统曲目《贵妃醉酒》《穆桂英选段》,到现代曲目《咏梅》《中国脊梁》,大家都能够驾轻就熟。

“唱京剧还可以美容养颜”

每天早晨6点半左右,在李村公园一角,旦角班的十几位同学会相约一起练声。“如果不练声的话,唱高音的时候就上不去了,所以要天天练,学习京剧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瓶颈期,比如找不到音准,咬字不在位置上,唱不好韵味就出不来,这时候考验大家的是韧劲,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突破瓶颈。”参加练声的单彬告诉记者,除了每天练声外,手上、脚上的动作也要每天练习,不练的话动作会变得僵硬。自从学习京剧,单彬觉得自己变化很大,“很多朋友说我变年轻了,我说这是学唱戏的结果。有时候唱完一段京剧曲目,全身都会放汗,比跑了三圈还要累,但感觉浑身通透。我觉得自己越唱越年轻,对我来说,唱京剧还能起到美容的效果。”单彬笑着说。

因为喜欢,所以热爱,旦角班的每个人除了喜欢京剧,都还有着各自不同的爱好。除了喜欢京剧,王斌还喜欢诗词,她报名了老年大学的诗词班,还经常在校刊上发表作品,是班里公认的才女。在学京剧过程中,王斌把诗词班老师提到的“诗词典故”与京剧的唱词念白结合起来学习,融会贯通,这极大地鼓舞了她的学习劲头。她告诉记者,张派名剧《西厢记》里崔莺莺唱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翔。问晓来谁染得霜林绛?总是离人泪千行。”就是元朝王实甫原著《西厢记》名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京剧《龙凤呈祥》洞房一折中孙尚香唱词“昔日梁鸿配孟光”来自“举案齐眉”成语典故,穷书生梁鸿取富家女孟光,放弃富裕生活隐居山野,而孟光给梁鸿送饭时,总是把托盘举至齐眉高的故事。京剧唱词念白中,此类词句不胜枚举。“京剧旦角班的学员会经常凑在一起互相交流,练习老师教的台步,我还特意买了自拍支架,专门用来给同学们拍照,大家在一起练练嗓,复习一下老师教的动作,感觉心情特别好。”王斌说。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宋振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