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一点书(每天读一点书4风什么也没说)

笔者近日最喜欢的诗集是《我将宇宙随身携带》,作者是费尔南多·佩索阿,20世纪最伟大的葡语作家、诗人,葡萄牙后期象征主义代表人物之一。《我将宇宙随身携带》收录了佩索阿重要异名阿尔贝托·卡埃罗的全部作品,表达了热爱自然、厌恶复杂社会的态度。

每天读一点书(每天读一点书4风什么也没说)(1)

豆瓣评分8.7

这本诗集以论证和譬喻建立了一种哲学,与中国道家的“无知之知”不谋而合。书中多次提倡“不思考”,这里的“不思考”指的是不对真实存在的事物做出过度解释,不在个体解释中模糊对真实的认知。

佩索阿写道:

“如果我考虑这些事情

我就会看不到树和植物

也看不到大地

因为只能看到我的思想……

我会变得不快乐,停留在黑暗中

因此,不要思考,我就会拥有大地和天空”

佩索阿的不思考主要针对的是自然事物,如树、植物等等,但笔者出于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生活的角度认为可以将这种不思考的态度延伸到生活中。

在这里笔者想引入另一个理论——ABC理论来加以解释。ABC理论又称情绪ABC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埃利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简单来说,消极情绪很多时候不是由于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个体对于客观事件的消极思考导致的。比如,一个工作本身不代表什么,是我的想法(“哎呀为什么要做”、“这个会很难吧”)导致我面对这个工作的不高兴。

我们可以将佩索阿的“不思考”引申到现实生活中,带着这种观点这本诗集对笔者有了更现实的治愈作用,虽然佩索阿看到这个评论估计会气得跳脚,认为笔者朽木不可雕也。

这本诗集中每一首诗都是那么美好,如书中所说像“一朵飞行的肥皂泡”,“一个个既小又圆的精确气体”。在这里选摘两首,分别以论证为主及以譬喻为主。

(论证)《我们从事物中看到的只是事物》

我们从事物中看到的只是事物

如果有别的,为什么我们只看到事物呢?

如果观看与倾听只是观看与倾听

那么,观看与倾听怎么会变成自我欺骗呢?

最重要的是知道如何观看,

知道如何不假思考地观看,

知道观看时如何观看,

观看的时候不思考

思考的时候不观看。

但这(可怜的我们只有装扮过的灵魂!),

这需要深入的学习,

做一个故意忘却以前所学的学徒,

隔绝修道院的自由,

在修道院里诗人声称星星是永恒的修士,

花是只活一天的悔过的修女,

但那里的星星事实上只不过是星星,

花只不过是花,

这正是它们被叫做星星和花的原因。

佩索阿在这首诗中强调“不假思索地观看”,是要我们关掉自身思维的滤镜,看到事物的本质和真相,而真相是自然而纯净的。

每天读一点书(每天读一点书4风什么也没说)(2)

(譬喻)《风对你说了什么》

“嗨,牧羊人,

在路边,

吹拂的风对你说了什么?”

“它是风,它在吹,

以前它吹过

还会再吹。

它对你说了什么?”

“比这多得多。

它对我说了许多别的事情。

说到记忆和渴望

说到从来没有的事情。”

“你从不曾听过风吹。

风只谈论风。

你从风中听到的是谎言,

而谎言在你心里。”

这首诗模拟了牧羊人与无名者的谈话。牧羊人这个意象在基督教文化中通常表示思想崇高、教化众人者。风其实什么也没有说,谈话中人感觉到的痛苦其实来源于他的过度思考。诗集中多数诗使用各种意象美而具象地阐释了自然的生活态度。

每天读一点书(每天读一点书4风什么也没说)(3)

朋友们,不要焦虑。风什么也没说,谎言在你的心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