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莫问出处的下一句(英雄莫问出处)

将星出世西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腊月二十七,时近春节,长安九市一片繁荣景象,顾客喧哗,商贩高歌,虽天空中下着纷纷扬扬的小雪,但一点没有影响人们置办年货的热闹劲儿当此之时,西汉王朝国库充盈,人民生活富足,加上新皇登基,革新图治,凡此种种,都预示着来年是一个好年景,家家户户也都希望热热闹闹地过一个体面的春节,街上一派热闹景象,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英雄莫问出处的下一句?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英雄莫问出处的下一句(英雄莫问出处)

英雄莫问出处的下一句

将星出世

西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腊月二十七,时近春节,长安九市一片繁荣景象,顾客喧哗,商贩高歌,虽天空中下着纷纷扬扬的小雪,但一点没有影响人们置办年货的热闹劲儿。当此之时,西汉王朝国库充盈,人民生活富足,加上新皇登基,革新图治,凡此种种,都预示着来年是一个好年景,家家户户也都希望热热闹闹地过一个体面的春节,街上一派热闹景象。

直到日已西斜,市长下令闭市,市肆打烊,人们才不舍地陆续散去,各回自家,洒扫庭院,掌灯做饭。长安城的热闹劲逐步褪去。

而到了二三更时分,民众早已熄灯安歇,街市一片昏暗寂静,唯剩平阳公主府中一星灯火。

灯火所在,乃是府中西侧一处不起眼的矮房,平常用以堆积柴火。如非膳房缺柴,此处鲜有人来,一到深夜,这里比府中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寂静。只是今夜好似有所不同,从外面看去,这里不仅灯火通明,而且人影幢幢,几个年轻人正在房内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年轻人都姓卫,乃是同母异父的兄妹,身份则都是平阳公主府中的奴仆。平阳公主刘玫与当朝新天子汉武帝是一母所生,汉武帝对这位姐姐也很是亲近,刘玫嫁给平阳侯曹寿出宫以后,汉武帝为其另建了平阳公主府。刘玫自小喜欢歌舞,培养了一个歌舞班子,同时她也需要婢仆奴役,故而平阳公主府中舞者下人众多,这里面,又数卫氏兄妹最为有名。卫君孺、卫少儿、卫子夫三姐妹长得好,舞技也高超,是平阳公主府舞队的支柱;而卫长君、卫青、卫步广三兄弟英武轩昂,骑射技艺高超,是骑奴中的佼佼者。柴房中所聚,正是卫家六兄妹。

此时,卫少儿正躺在一个软草做成的垫子上,肚子隆起,看样子是正待临盆。卫氏兄妹选择此处作为产房,也是迫不得已。兄妹几人皆是下人,平时都是与其他婢仆杂役同处一室,没有自己单独的房间。这天夜里,少儿直觉腹中一阵闹腾,看样子是小家伙等不及要出来见这个世界了,于是赶紧找人通知了卫君孺他们。兄妹们一合计,如果在住处产子,肯定会惊扰其他下人,若让府中管家知晓,那少不得还要挨批挨骂,甚至被鞭挞。而环顾府中,要说安静,就只有这个柴房了。因此,兄妹们将少儿抬至此处,虽然狭小,但至少不会惊扰到别人。

卫少儿满脸痛苦之色,卫君孺、卫子夫分立少儿两侧,各自用双手轻按着少儿的肚子和腿部,口中有节奏地给卫少儿打气:“用力,用力,用力……”卫长君、卫青、卫步广则站在柴房门外,暗暗祈祷小生命能平安降世。

突然,一声啼哭划破了静谧的夜空,卫氏兄妹个个从焦虑变成了欣喜。卫君孺、卫子夫慌忙剪了脐带,用毯子裹住婴儿,卫青兄弟也围拢了过来。细细打量,孩子脸形端方,两只小眼睛直勾勾地打量着众人,英武之气显露无遗,喜得卫家兄妹眉开眼笑。少儿刚从痛苦中恢复过来,侧了侧身子,示意卫君孺将孩子抱与她瞧瞧。

卫君孺赶紧将孩子抱到少儿跟前,同时口中说道:“妹妹,是个男孩儿,健壮得很呢,长大后肯定是个大英雄。”其他卫氏兄妹也忙附和道:“是啊,是啊。”

卫少儿捋了捋眼前的头发,将孩子从卫君孺手中接过来,抱于怀中,同时伸出手在孩子脸上轻轻摩挲,微笑着言道:“像我们这种下人,也不知道能不能有出头之日,我只求孩子平安长大,能不像咱们这样混迹于奴仆之中,整天担惊受怕地过日子,哪敢奢望他成为什么英雄啊。”

看着自己千辛万苦产下的这个婴儿,少儿心中五味杂陈,同时也勾起了自己对前事的追忆。孩子父亲姓霍名仲孺,曾经当过平阳县的小吏,因常来平阳公主府上办事,一来二去和少儿混熟了,便与之私通而导致少儿怀孕。西汉时期社会风气开放,小吏与侍婢私通也是常有之事,卫青也是其母与人私通所生。

卫少儿本盼着霍仲孺能给自己和孩子一个名分,可谁料霍仲孺返家后,却另外娶了一个妻子,少儿几次托人找到霍仲孺,希望他给自己一个说法,霍仲孺都不予理睬。最后少儿自己也断了这个念头,不再与霍仲孺往来,只是心中暗暗发誓:“我就算一个人,也要把孩子生下来,并将他抚养成人。”

如今,卫少儿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孩子在母亲怀中似乎感到了温暖,手舞足蹈不亦乐乎,看得少儿越发欣喜,轻轻摇晃着孩子,哼道:“我的乖孩子哟,我的乖孩子哟。”兄妹们也过来陪坐在卫少儿身边,笑意盈盈地注视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卫子夫问少儿:“姐姐,你说给孩子取什么名字好呢?”

卫少儿笑了笑:“我们这样的人,能给他取什么好名字呢?我是想不到,你们有好的想法吗?”

卫氏兄妹要么是骑奴,要么是舞者,都是低贱之人,没念过什么书,平常开开玩笑还可以,但要说起名,俗一点的怕污了这体貌俊伟的孩子,好一点的自己又起不了,于是齐齐摇了摇头。

卫少儿扑哧一笑:“我就知道你们取不了,罢了罢了,先不给他取名字了,日后碰到有缘人,说不定会给他起一个好名字,我们就不操这份心了。至于孩子的姓,我还是想让他姓霍。”

说到让孩子姓霍,卫长君并不乐意:“为什么让他姓霍呢,你不怕会暴露孩子私生子的身份吗?再说,霍仲孺那小子根本就不是个好人,要不是他绝情,你也不会藏到这柴房中来生产,这小子我以后见一次揍一次,让孩子跟着他姓又是何苦呢?”

卫少儿道:“私生子就私生子吧,我可不管别人怎么看。虽然我也恨霍仲孺,但这么些天来,我也想开了,不管霍仲孺怎么对不起自己,孩子毕竟是他的骨肉,让孩子姓霍也没什么不好。”

卫子夫轻道:“姐姐怕还是想着霍仲孺吧。”

“我还想他作啥?他和我已经没有关系了。只是我不想骗孩子,如果孩子需要,我任何时候都可以将他生父的消息告诉他。”

卫青道:“既然你这样想,那我们也不便多说什么,就依你,让孩子姓霍吧。”卫青在兄妹中素有威望,既然他都这么说了,大家也就再无异议。

卫少儿看了看卫青,道:“谢谢二哥,取名的事就先这样吧,我现在担心的是,怎么才能把孩子养大呢?”

卫氏兄妹赶紧说道:“哎呀,你就放心吧,有我们的,就少不了孩子的。我们宁愿自己少吃点少穿点,也会陪你一起把孩子照顾好的,谁叫这孩子是我们的人,我们又如此喜欢呢!”尽管身体还很虚弱,卫少儿仍因孩子的降临和兄妹的照顾而感到格外高兴。没有了霍仲孺,她还有这些兄妹,有他们在,特别是有二哥卫青在,她就一点也不担心了。

孩子的降生,不仅给卫氏兄妹带来了欢乐,也给平阳公主府增添了笑声。平阳公主府中知情的婢仆闲来无事都会来逗孩子玩,骑奴们会从外地给他带一些小玩具,舞女们则会帮小家伙织上一两件衣服。在少儿兄妹的精心照料和周遭众人的帮助下,孩子白白胖胖的,相较于同样月龄的孩子,他看上去个头要大上不少。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少儿正抱着孩子在庭院里玩耍。孩子手上拿着卫青特意给他制作的木剑,不时在母亲身上戳来戳去,如果少儿佯装吃痛将他的木剑拂开,孩子就会咯咯地笑。看样子,孩子十分喜欢这把木剑呢!

这时,卫君孺一脸喜相地走了过来,从少儿怀中抱过孩子逗了逗,然后喜滋滋地告诉少儿:“妹子,有个天大的好事呢,想不想听?”

少儿知姐姐一向消息灵通,便掐了她一下,问道:“还不赶紧说来听听。”

“我跟你说吧,咱卫家可能很快就要发达了。”

“啥,你说啥?”少儿满脸的不相信。

“来,给我倒杯水,好妹子,让姐姐慢慢讲给你听。”

少儿步入房中,倒出一杯清茶,捧到卫君孺面前。卫君孺呷了一口茶,随即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

原来,这天,当朝天子汉武帝去霸上祭祀,归途中到平阳公主府里歇脚。在汉武帝休息的间隙,平阳公主召来自己的歌舞班子,给汉武帝表演起了自己刚刚排练完成的《赤凤凰来》。这次表演卫君孺和卫子夫都有参加,其中敏秀端庄、能歌善舞的卫子夫一下子就博得了汉武帝的喜爱。趁着换衣服的间隙,汉武帝临幸了卫子夫,并在事后将卫子夫带回了宫中。“什么,你说小妹现在在哪里?”少儿还是满脸的不相信。

“在宫中啊,跟着皇帝回去了,不信你去问其他人。”

“真的?”

“当然是真的啦,姐什么时候骗过你啊。”

卫少儿这才相信是真的,捶着胸脯道:“天啊,竟有这样的事情!大姐,皇帝长啥样啊?快给我说说看。”

卫君孺再呷上一口茶道:“我当时没敢正眼瞧,偷偷瞄了两眼,看年纪大约十六七岁,方脸大耳,眉清目秀,沉稳中露出一股英武之气。”“姐,我听说皇帝的后宫争斗很厉害的,你说小妹能不能得宠啊?”

“嗨,你不相信你小妹吗,咱家子夫那相貌,有几个人能比得上?肯定艳压群芳啊!再者,我可听说了,”卫君孺将手指放在嘴上,做出轻声的动作,凑到少儿耳边,“皇帝的陈皇后不能生育,如果子夫能给皇帝生下个一男半女,你说她能不得宠吗?咱们的好日子也就快来了。”

卫少儿一脸惊诧:“陈皇后不能生育?”

“嗯,陈皇后性格很强势,皇帝陛下也是个犟脾气,本来两人就对上了,偏偏陈皇后还生不了孩子。你说,皇后要是不孕,那不是天大的问题吗,就算她家里再有钱有势,我看也不如咱们子夫呢!”

“如果小妹得了宠,陈皇后会不会不甘心,想法子害我们啊?”

“这个你放心吧!子夫进宫时,我就叮嘱过她了,让她在皇帝面前多注意点,一面要博皇帝欢心,一面要提防别人的攻击,如果发现有什么苗头,要及时向皇帝提起,让皇帝拿主意,千万不能自己吃亏。”

“还是大姐想得周到。”卫少儿嘘了口气说。

“我觉得要是子夫能在宫中站稳脚跟,这孩子肯定能有出头之日,你和陈掌那门事,说不定也能有眉目呢。”

孩子已经近六月龄了,在这段时间里,卫少儿得到了汉朝开国功臣陈平的曾孙陈掌的青睐。陈掌倜傥儒雅,学问渊博,少儿温柔美貌,两人在一起后很快坠入爱河,少儿也从霍仲孺带给她的痛苦中解脱了出来,一心扑在了陈掌身上。只是两人的婚事遭到了陈掌母亲的反对,少儿常对此心下惴惴。现在卫子夫入宫,有了汉武帝这个靠山,让她对此又燃起了些许希望。

“但愿如大姐所言。不过,跟这孩子的前程比起来,我和陈掌那事倒是小事。”

“放心吧,少儿,找机会就让子夫跟皇帝提,让这孩子长大后也当个将军。”

一番话说得卫少儿心花怒放,又摸了摸怀中的孩子:“大姐,你看你光说我的事了,你自己呢,要是子夫得宠,你有什么打算?”

“哈哈,少儿,这个你就不用担心了,我也要找个中意的情郎。你不知道,今天皇帝来公主府上时,我发现一个跟随他的将军相貌英武、神采非凡,很是威风凛凛。”说完,脸上即泛起红晕。

“姐姐动心了,快告诉我那是谁啊。”

“呵呵,不告诉你。”卫君孺说罢起身,快要到门口时,扭身告诉少儿,“我打听过了,他叫公孙贺。”说完飞一样地溜走了。

武帝赐名

卫子夫入宫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平阳公主府,卫氏兄妹的地位也随之提高不少。众婢仆热情地帮忙张罗各种事情,在言语中不时向他们透露些“苟富贵,勿相忘”的意思。每逢遇到这样的人,卫氏兄妹都含笑点头,向大家表明,如果真能富贵,必定不忘帮大家也过上好日子。

不仅众婢仆如此,就连一向高高在上的平阳公主也忽然间对卫氏兄妹热心起来,安排人让他们搬离了婢仆们居住的集体宿舍,专门给他们配备了几间厢房,饮食起居也都依府里最好的规格配置,就是卫少儿的孩子,也专门给他请了一个奶娘。那一天,平阳公主还亲自抱起孩子逗了逗,在之前,这可是卫氏兄妹想都不敢想的。

卫子夫入宫已有些时日,在一起闹腾的兄妹突然之间少了一个,大家也有些想念,为这,卫少儿等人经常向平阳公主提起,说要进宫探望子夫。开始平阳公主不许,但后来见兄妹几个确实心诚意切,这才点头应允,并限定只让卫少儿带着孩子入宫。

“妹妹,这次进宫咱进不去,你把这些煎饼馍馍给子夫带去吧!她平常最喜欢吃我亲手做的这些东西了。”卫君孺含着泪说。

卫长君、卫青、卫步广也纷纷把要带给卫子夫的东西拿出来,让卫少儿帮忙转交。少儿一一收好,并将兄妹要带给子夫的话一一记下,心想此次进宫,一定要和子夫好好聊聊,同时也要好好责怪她一番:为何进宫以后,也不捎句话来?

卫少儿抱着孩子,走过她曾无数次踏过的曲径,此时两侧站满欢送的奴仆;她曾无数次注视过的平阳公主的冷漠的脸,此时正朝她微笑。

卫少儿忐忑地走过覆盎门大街,朝未央宫走去。

未央宫乃长安城中的主要宫殿建筑群之一,位于城西南。宫内殿台楼阁成群,绵延起伏,蔚为壮观。进到宫门处,卫少儿向宫门卢执事说明缘由。卢执事早已得到平阳公主的知会,入内禀报后即示意卫少儿可以前往披香殿等待,并召来一个年轻的杜宦官让他带路。

在卢执事那里,卫少儿已得知,近日武帝身体有恙,卧病在床,陈皇后及卫子夫等一众妃嫔及朝中众大臣都去宣室殿探望了,要见卫子夫,得等她探望归来回到自己寝宫披香殿时才行。

在杜宦官的带领下,卫少儿抱着孩子诚惶诚恐地往披香殿走去。在经过一处大殿时,卫少儿发现殿内聚集着很多妃嫔大臣,恍惚间她发现卫子夫也在其内。她心想,这应该就是皇帝养病的地方吧!这么多人在里边一声不吭的,难道皇帝的病情很严重?

心下狐疑,不觉多看了两眼,这一看却把杜宦官惊得魂飞魄散。想这皇宫重地,异常肃穆,平常说话都得小声小气,走路也得蹑手蹑脚,生怕惊动了皇帝。先不说你一个妇人抱着孩子在这停留不妥,要是孩子一不小心哭将起来,那可怎么办?

真是想哪门来哪门,不知怎的,卫少儿怀中的孩子竟真的“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而且声音异常大,殿内众人没有听不到的。武帝的贴身宦官黄顺正在殿内侍候,听到有孩子的哭声,大吃一惊。循声望去,只见卫少儿正不知所措地站在殿外,手中轻轻拍着孩子,希望他能停止哭闹。黄顺怒从心头起,意欲好好杖责这不懂规矩的妇人。但就在黄顺想起身让宫卫拿下卫少儿之际,一双大手拉住了他。此时,卫子夫也发现了殿外立着的卫少儿,顿时一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她不知道姐姐啥时进了宫来,还带着孩子,而且发生了这么大的事。要是皇帝发怒可怎么办?现在她地位未稳,要想保他们也难啊!

思绪飞转之际,却见竟是刚才还一动不动的武帝伸手拉住了黄顺的袖子。此时的武帝虽额头仍有冷汗冒出,但整个人神清气爽,想是受孩子猛然间的啼哭所致。这一惊,竟让他出了一身冷汗,整个身体顿觉轻松舒畅起来。

黄顺见此,立即俯下身去,将武帝扶起。武帝看见殿外的卫少儿母子,知是此女怀中孩子发出的哭声,遂问:“那是何人抱着孩子?”

卫少儿一听,吓得浑身打战,一步也不敢动了。还是卫子夫在宫中日久,见惯了大场面,趋前说道:“陛下,此乃子夫家二姐卫少儿。”

汉武帝此时兴致极好,马上下令给卫少儿赐坐。这样,卫少儿、卫子夫及杜宦官几个人的心才又从嗓子眼里缩了回去。

“这孩子哭得很是时候啊。”武帝泛起了笑颜。

“孩子尚小,不懂事,还请皇上多多包涵。”卫少儿躬身道。

“无妨,无妨,来,将孩子抱与朕瞧瞧。”黄顺上前,卫少儿赶紧把孩子递与黄顺,让他抱与武帝。

武帝接过孩子,细细瞧着。说也奇怪,刚才还一个劲啼哭的孩子到了武帝手中,却变得眉开眼笑,一双小手还在武帝身上刮来刮去。武帝龙颜大悦,更是百般戏逗。良久,武帝才抬头问少儿:“孩子可曾取名?”

“妾身见识浅陋,还未曾为孩子取名。”

武帝笑笑说:“朕近几天来身体欠安,这孩子几声大哭,惊得我一身冷汗,病便霍然去除。朕赐名与这孩子叫‘去病’怎样?”

卫少儿、卫子夫一听大喜,连忙叩头谢恩。“免礼免礼,哈哈。卫贵人,朕大病初愈,还需休息,你将你家姐姐带回披香殿好好款待。众位卿家,也都退了吧。”

殿内众人同声“唯”,随即退出殿来。卫子夫抱过小去病,牵起卫少儿的手,出得殿来,边走边道:“姐姐,好久未见,我们回殿好好聊聊。”

姐妹情深

卫少儿跟随卫子夫回到披香殿。披香殿为未央宫后宫八殿之一,虽无宣室殿之宏伟,但也是檐角高耸,肃穆庄严。卫少儿进得这里,但见红烛高照,陈设华美,心中不仅为卫子夫感到欣慰,同时也颇是艳羡。去病不哭不闹,两眼直勾勾地盯着这个陌生的地方。卫少儿将卫青制作的木剑拿给去病,去病乖乖玩起来,两姐妹共坐于榻上,手挽着手聊起了家常。

此时,卫子夫肚子微微鼓起,少儿眼尖,上前去摸了摸,对子夫道:“小妹,你怀龙种了?”

“几月前,皇上来过披香殿,那夜后,就有了。”卫子夫无限娇羞地回道。

“小妹,真羡慕你,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一年前咱姐妹还是舞伎,转眼之间你怀了龙种,还被封为‘贵人’了。”

“二姐,你是有所不知,本朝妃嫔中本没有‘贵人’这个称呼,当初皇上赐我‘贵人’,也是一时戏言,结果我就莫名其妙地担起了这个称呼,现在我也不知道我的正式名分是什么。”

00“你可不必气馁,姐相信凭你这番容貌,加上腹中的孩子,皇上定会给你一个好名分的。”

“我也希望,奈何陈皇后对我多番打压,让我心里很是难受。尤其是我现在怀了孩子,要是传到陈皇后耳中,还不知道是何结局呢。”说完凄凄然竟落下两行泪来。

卫少儿吃了一惊,心下嘀咕,一年前卫子夫进宫时自己的担忧竟成了事实。她掏出手绢帮卫子夫擦了擦泪:“就是那个不会生育的陈皇后?”

“你怎知道?”

“大姐告诉我的。”

“唉。皇上和陈皇后是青梅竹马的一对,皇上小时去馆陶长公主家中,长公主问皇上愿不愿意娶她的女儿,就是陈皇后为妻,皇上回答说如果娶了她,就给她造一个大的金房子。后来皇上登基,果然娶了陈皇后,还依言给她造了个金房子。那时候他们可好得很呢!”

“现在他们还是如胶似漆的吗?”

卫子夫小声道:“听宫中人传言说,现在皇上不太喜欢陈皇后了,说陈皇后性子倔,动不动就发脾气,有时当着皇上的面也这样,而且她一直以来也没生个一男半女。”

“哼,就该这样。”卫少儿嘟了嘟嘴。

“大姐、大哥还有卫青他们都还好吧?”

“还好,你看,他们还托我给你带来这么多东西。都是兄妹们的一番心意,你可要好好留着,睹物思人,可不许把我们给忘了。你这一年来,也不给我们带点消息回来,让我们高兴高兴。”

“我是时时记起你们,只是深宫宅院,不比平常之家。小妹早就有心要来看望你们,只是宫中规矩紧,实在不方便走动。这下好了,你和去病都来了。”卫子夫说罢又望了望旁边已睡着的去病,眼中充满关切之情,“一年不见,去病长得更加虎虎可爱了。”

“这孩子,有众兄妹看着,吃穿不愁,不长好点我这当母亲的也饶不了他。”

少儿一句玩笑,重又惹得两姐妹开怀大笑起来。

“陈皇后有没有真的对你怎样啊?”

“现在还没有真拿我怎样,只是我第一次见她,她就没给我好脸色看。她连皇帝都敢顶撞,还直呼我为‘野女人’呢。”

“真是岂有此理,小妹,你要得势,可一定不能放过她。”

“我开始也很气愤,后来想想,陈皇后也怪可怜的,她作为皇后,生个皇子,继承皇统,是她的义务、她的责任,无奈她的肚子就是不争气,也难怪她会这样。”

“小妹,你就是太心软了。”卫少儿脸上仍是一脸愤愤。

“二姐,这宫里的日子,看着雍容富贵,其实并不好过。因为有陈皇后从中作梗,陛下又是妃嫔如云,他上回来过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来过了,连我怀有身孕他都还不知晓。这几月我都是在孤苦寂寞中度过的,除了几个宫女宦官,没和什么人说过话,这次你来,定要带着去病多住些时日,我让黄门令给你安排一间屋子。”

“我也想啊,小妹,但大姐、卫青他们还等着我带消息回去呢。”

“这个你不用担心,我已托人向皇上说明,让皇上将卫青召进宫来当个小吏什么的,总比在平阳府内做骑奴强,皇上已经同意了,这两天卫青应该就能得到消息,到时我们三兄妹又可以好好聚一聚了。”

“还是小妹想得周到。卫青从小就喜欢听打仗的故事,早就不甘心当一个骑奴了,现在能在宫中有份差事,又能和这么多能打仗的将领在一起,正好遂了他的心愿。”

“现在我在宫内人微言轻,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卫青进宫后,可以多熟悉一下宫中事务,并在骑射技艺上有个进步,日后有没有前途,就看他的造化了。”

“这我倒想起来了,以前卫青遇到有相面的,人家都说他日后要封侯拜将呢!”

“嗯,但愿我们卫家能有人出人头地吧!再说了,他也可以带带去病,去病这身板,还真是个当将军的料。”

“那就承小妹吉言了。”

姐妹话多,聊着聊着不觉已至深夜。当晚,在卫子夫的安排下,卫少儿与去病被几个宫女领去殿西厢房歇息。想起卫子夫的话,少儿既为兄妹可以再聚而欣喜,又对卫子夫的处境担忧不已,心中着实五味杂陈。

磨难熬尽

不几日,卫青接到圣谕,也进得宫来,先去披香殿见了卫子夫、卫少儿和霍去病,兄妹又是一番促膝长谈,之后卫青就要去建章宫报到。临走之时,卫子夫对卫青殷殷叮嘱,让他一切小心行事,并要时不时给姐妹捎个信来。卫青一一允诺。

霍去病对这位舅舅十分依恋,初见他来,兴奋不已,因还不太会言语,以频繁往卫青身上蹭作表示;而在卫青临走时,又拉着其衣袖不让离去,眼中还噙着泪花,看得卫青心疼不已。

建章宫位于长安城西侧,是上林苑的一座离宫。汉武帝少年心性,常来此射猎,因此卫青也有了更多接触武帝的机会。由于他骑射技艺高超,人又豪爽,很快赢得了同为武帝身边骑郎的公孙敖、公孙贺二人的喜爱。公孙敖、公孙贺二人为叔伯兄弟,义渠人,也都是从行伍中一步步升上来的。三人年龄相仿,便结为知交,相约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然而好景不长,一日,卫少儿去披香殿找卫子夫学习宫中礼节,忽见子夫身边的宫女秋月急急忙忙闯进来,且一边走一边喊着:“卫贵人,卫贵人,大事不好了!”

卫子夫闻言抬头,笑着安慰她道:“什么事啊,看把你急成这样子。”

秋月忙向卫子夫道:“贵人,我听说卫骑郎被抓了。”

卫子夫和少儿听说后都大吃一惊。卫骑郎自是指卫青。卫青虽有本事,人却老实本分,不会做出什么违背礼数的事情来,也不会无缘无故得罪谁,这突然听说他被抓,实在叫她们摸不着头脑,齐齐问向秋月:“你可知卫青因何被抓?”

“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我有个同乡也在建章宫当差,今天他告诉我说,武帝本来和他们约定,下朝后从建章宫出发,去咸阳射猎。卫骑郎早早起来,拉着马去城河边,没想到刚出建章宫门,就遭到一群大汉袭击,卫骑郎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人用绳索绑了,横抱着放到马背上急驰而去,也不知被抓到哪儿去了。此事千真万确,贵人你快想想办法吧。”

心念一转间,卫子夫已猜到可能是陈皇后找人下的手。

“不行,我要赶紧面见皇上。”

卫少儿见状,忙问:“小妹,这事和皇帝陛下有关吗?”

“皇上可能还不知情,但我想这事十有八九是陈皇后所为,陈皇后一直对我不满,为了让我痛苦,她就想陷害卫青兄弟。可怜卫青刚刚见识皇家威仪,还没立下功劳呢。此事因我而起,我若不赶紧找皇上做主,恐怕卫青兄弟会有不测。”说罢,即出宫往宣室殿奔去,卫少儿赶紧抱了霍去病,跟在卫子夫身后。

两人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宣室殿,却见一众人等早已聚在此处。武帝居中,脸上怒容尽现;陈皇后和馆陶长公主立于阶下,脸上青一阵红一阵,目光闪烁不定;堂下卫青、公孙敖、公孙贺等人分立两侧,卫青脸色波澜不惊,两位公孙却是怒容满面的样子。卫子夫和卫少儿见到卫青在堂,心下稍安。

汉武帝见到卫子夫前来,道:“卫贵人,你来得正好,我正有事要说。这次多亏了公孙敖,若不是公孙敖得到消息,带人前往密室将卫青强行救出,恐怕卫青已身遭不测了吧,是不是啊,皇后?”“陛下明鉴,此事绝非妾身所为。”

“哼,还敢狡辩,公孙敖在救人时,早已问明缘由,抓捕卫青的就是你椒房殿的人,要不要我让人带他们来对质一番?”

听到此处,陈皇后与馆陶长公主再不发话,退往一旁。

“好啊,你们欲害卫青,朕偏偏要擢用卫青,看谁敢再动他一根毫毛!”

说罢当即颁旨,任命卫青为侍中,专职侍从自己。

自此,卫子夫、卫少儿才展露笑颜,出殿后,三人喜极而泣。

“这陈皇后真够可恶的,有机会咱们也摆她一道。”卫少儿言道。

“不用了,我们犯不着再行打击报复,如果我们败露了,也会和她们一样的结局。”卫子夫说。

卫青点头:“像我们这样身世的人,不挨打就知足了,纵使别人对我们千般不是,我们也别想着报复别人,害人终害己。做人,我觉得安守本分、谦恭谨顺最重要。这些,我日后也会教与去病知晓。”

“那要是她再来害我们怎么办?”

卫子夫说:“这件事情,估计会让她当好一阵的惊弓之鸟了。放心吧,你没看皇上最后说那话的神情吗?那意思已经告诉陈皇后了,让她不能动我们,他会为我们撑腰的。有皇上做主,我们还怕什么?”

卫少儿虽觉卫子夫和卫青说得有理,但要让她把这口气咽下去,却也着实不易,脸上一直愤愤不平。

卫青陪着卫子夫和卫少儿、去病回到披香殿后,又折回了建章宫。

三人都没有想到,更大的惊喜还在后头。数日后,武帝又颁旨,升卫子夫为“夫人”,有了正式名分;又加封卫青为大中大夫。

卫青得到重用,卫子夫心中喜悦,与卫少儿提起,卫家兄妹都到了婚嫁的年龄,不如让武帝做主,将卫家兄妹各许了好人家吧。

少儿心里巴不得如此,前面因为霍仲孺的事弄得不快,这次怎么着也想和陈掌把这事定下来,况且陈掌也十分钟情于她,曾发誓非她不娶,若有武帝旨意,就再不怕陈掌之母不同意了。

正好这两日,武帝因为陈皇后的事心中窝火,晚上再不去椒房殿歇息,而往她这儿跑的时候居多。卫子夫趁此机会向武帝提起,武帝满口答应。隔日即拟旨:卫君孺尚未出嫁,但倾心公孙贺多时,于是成人之美,着卫君孺嫁与公孙贺,且升公孙贺为太傅、公孙敖为大中大夫。卫少儿嫁与陈掌,升陈掌为詹事。另升卫长君为侍中,卫步广则赐予诸多良田美玉。并在长安兴建宅第,供卫家人居住。此旨一下,卫家人人欢喜,自不在话下。

卫少儿在宫中待得多时,眼见武帝越发信赖卫子夫和卫青,且自己在长安又有了住处,遂不便打扰,告辞了卫子夫和卫青,出得宫来,与陈掌一起,男主外,女主内,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