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生产一线最优秀的工人(冰轮集团焊铆工刘鸿建)

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

扎根生产一线最优秀的工人(冰轮集团焊铆工刘鸿建)(1)

在烟台冰轮集团,有一位扎根一线20年,挥洒青春,敢闯敢拼的“焊将”,他先后获得烟台市技术能手、烟台市青年岗位能手暨新长征突击手、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第七批“烟台市首席技师”“烟台市劳动模范”等荣誉。他就是刘鸿建,凭着永不服输、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一路艰辛与拼搏,练就了卓然不凡的绝技,攻克了一个个焊接技术上的难题,实现了一名普通工人成长、成才、奉献的工匠人生。

刘鸿建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母亲就是一名气焊工人,从小耳濡目染,让他考上技术学校后,也选择了焊铆专业。

2001年毕业后,刘鸿建成为冰轮集团的一名一线员工,当时虽然在铆工的岗位,但他对焊接依然有着浓厚的兴趣。每当看到同事焊接出一件漂亮的“作品”,刘鸿建都会打心底里佩服与赞叹。刘鸿建一有空就去向焊接师傅学习焊接技术,因为有之前技校的底子,加上勤奋努力,很快就取得了一些成绩,并在冰轮技术大比武中崭露头角,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在铆工的基础上又成为了一名焊工。

此时的刘鸿建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他本身就是一个脚踏实地追求理想的热血青年,当工人就要当最好的,做焊接,也一定要出最漂亮的活。

在一次攻克焊接技术瓶颈的反复练习中,他有些气馁地将试板摔在了地上,这一幕恰好被师傅看到,并严肃地批评了刘鸿建。

“师傅告诫我,试板不能扔,信心不能丢,每一块试板都记录了焊接工人的操作细节,只要研究失败的试板,才能取得技术的突破。”采访中,刘鸿建告诉记者。

正如师傅所言,刘鸿建沉下心来,果然从试板的焊接细节中找到不足,实现了技术的大幅提升。他率先掌握了管道平、横、立、仰全方位焊接技术及多种单面焊双面成型的技术,是公司目前持有焊接操作专业证书最多的焊工之一,参与解决了冰轮产品大型化、多品种以及焊接专机化发展中的数个难题。并逐渐从工人向工匠转变。

刘鸿建属于持有焊接操作资质多且质量高的焊接技师,熟练掌握各种焊接方法,严格的自我要求,让他焊接试件探伤合格率均达到100%,成为冰轮集团特殊高焊接质量要求产品的焊接“顶梁柱”。

刘鸿建深知技术革新的重要性,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他积极参与公司的焊接自动化工艺改进,自主研究各类工装夹具,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清洁度质量以及生产效率200%以上,还提升公司的工艺自动化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其设计制作的"一种管法兰的焊接工装"已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在进行的气体保护焊各项工艺试验中,刘鸿建成功地将效率高、变形小的气体保护焊应用到螺杆机组配套辅机油分的焊接上,为油分产品支座单独对装工艺实施提供基础,解决了当时油分支座对装焊接严重影响产品交货的生产瓶颈问题。

与此同时,他还认真钻研不同材料焊接工艺的操作问题,完成16MnDR低温钢、304/316不锈钢、紫铜以及其与碳钢的焊接工艺评定,为公司采用以上材料研发的氯气、天然气等化工领域以及腐蚀较严重工况的产品和NH3/CO2介复叠制冷压缩机组等的成功试制与推广应用,奠定了重要的操作工艺技术基础。

此外,刘鸿建协助公司配合山东大学,对其新研发的表面张力过渡焊机进行参数调试,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将成熟的焊接参数配置纳入焊机电路控制,以降低焊机对焊工操作技能的依赖。目前,此类国产焊机已研制成功,为我国焊机行业革新发展起到了很重要作用。

20年如一日,如今的刘鸿建也成为师傅,他积极参与公司工匠孵化基地焊工以及学员的操作理论与技能培训,耐心向徒弟传授经验,共享所得,所培训的学员均在一线发挥着骨干作用,多人取得技师证、高级证,并在各种比赛中获奖。

YMG全媒体记者 杨诗星 孙文琦

通讯员 王立群 蒋雅梅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马跃

本文来自【烟台日报-大小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