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参观武侯祠(许世友参观武侯祠)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是一位“神人”,料事如神,用兵如神,被塑造成了一个完美的形象。

但是,在许世友看来,诸葛亮却不是一个好的统帅,在军事方面表现得很差。

那么,许世友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许世友参观武侯祠(许世友参观武侯祠)(1)

1983年6月,许世友去了一次成都,参观了武侯祠,对随行人员说:“诸葛亮是个好丞相,好军师,但不能算是好统帅。”

大家都很惊讶,诸葛亮可是神仙一样的人物啊,许世友为什么要说他不是“好统帅”呢?

许世友敢这么说,当然不是没有根据的,他解释说:“不知地形难为将,诸葛亮善于用计谋,却不善于利用地形,像六出祁山,劳而无功,就是不知道利用地形。这一点他就不如魏延,魏延提出兵出子午谷,就是利用地形出奇兵,能出奇制胜,而诸葛亮就不敢冒险,结果就败了。”

许世友还说:“你们看魏国的邓艾,阴平渡险,直插蜀国腹地,结果一战就灭了蜀国,就是利用地形、敢出奇兵的效果,比诸葛亮大胆得多,高明得多。”

许世友参观武侯祠(许世友参观武侯祠)(2)

确实,诸葛亮用兵非常谨慎,很少出奇兵,因此也很少能收到奇效,《三国志》就评价他说:“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许世友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也没读过多少兵书,但是在长期的战争生涯中,也领悟到了很多战争的规律,从他对诸葛亮的评价来看,确实是很有道理的,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秀才能比的。

其实,毛主席也对诸葛亮的军事战略能力有过批评,比如诸葛亮的《隆中对》。

《隆中对》向来被认为是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杰作,还没出山就对天下大势做了精准的分析,为刘备兴复汉室做了详细的规划。

但是,毛主席却不以为然,批注道:“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许世友参观武侯祠(许世友参观武侯祠)(3)

在诸葛亮看来,等到天下有变时,让关羽率领荆州的部队向宛、洛进军,刘备率领益州的部队出秦川,兴复汉室就指日可待了。

但是,毛主席却清楚地看到了这么做的致命之处,“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把兵力都分散了,怎么能跟强大的曹操抗衡呢?刘备的兵力本来就不如曹操,现在又分成了两部分,还不得被人家一口一口地吃掉啊!

或许,毛主席就是从诸葛亮的教训中得到了启发,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军事思想,成为我军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百战不殆。

另外,诸葛亮在用人上,毛主席也认为有很大的问题,比如关羽守荆州。

许世友参观武侯祠(许世友参观武侯祠)(4)

在毛主席看来,关羽性格太高傲,看不起东吴,这就在根子上埋下了祸根,不可能靠他来跟东吴搞好关系,结果就破坏了蜀汉“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最后落得个身死国破的下场。

还比如马谡守街亭,街亭的位置如此重要,怎么能只靠一个马谡来守呢?毛主席在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就在旁边批注道:“初战,亮宜自临阵。”

意思就是说,这么重要的地方,诸葛亮应该亲自坐镇,亲自指挥部队,才能守住街亭。

可惜,诸葛亮屡次犯了用人的错误,一次次地让重要的阵地失守,该怪谁呢?只能怪诸葛亮自己不会用人。

正如许世友所说:“诸葛亮是个好丞相,好军师,但不能算是好统帅。”

(参考资料:《毛泽东点评历史人物》《炎黄春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