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的故事有多少是真的(山海经的最初作者可能是这十个人)

今天,来探讨下,《山海经》的作者是谁?

自古以来,《山海经》的作者是谁?众说纷纭,比较主流的意见是大禹、伯益所记,但是经过查阅一些研究,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山海经》的最初作者可能是巫咸、巫即、巫朌、巫彭等十个巫师所写。

因为,《山海经》可能是一部巫师必备的工具书。

山海经的故事有多少是真的(山海经的最初作者可能是这十个人)(1)

为什么这样说呢?

接下来为您解惑:

在远古时代,巫师在普通人眼里是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够治病救人,还能预测未来。

那么,巫师的知识从哪里来的呢?一个是一代代巫师口传心授,再一个是有一本像《山海经》这样的工具书。

古代的帝王一般都相信长生不老,那么巫师们会不会就经常给他们讲一些长生不老和复活的典故呢。

这些故事的确在《山海经》中有所记载。

这让帝王们就更加相信长生不老和复活真实存在。

比如在《海内西经》中记载:开明东有六巫,“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

“距之”,就是复活窫窳之尸的意思。

还有在《大荒西经》中说:“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有不死之国,阿姓,甘木是食。”

《海外南经》也有记载:“不死民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

巫师一般都具备辟邪驱鬼之术,那么在山海经中也大量记载了许多奇草异兽的名称和形状,经常称“服之,可以辟邪御害。“

《中山经》曰:正回之水“多飞鱼,其状如豚而赤文,服之不畏雷,可以御兵”。

《中山经》曰:大騩之山有草名蓈,“服之不夭”。

《南山经》曰:“有木焉,其状如谷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谷,佩之不迷”。

《山海经》曰:“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

在远古时代,巫医不分,所有的巫师基本上都会治病救人,所以山海经记载了很多可以治病的动物和植物。

《山海经》记载了130多种药物,最多的是动物性药物,其次是植物性药物,还有几种矿物性药物。

《山海经》指出,这些药物或服之、或浴之、或食之、或佩之、或涂之、或席之,可以治病防病,达到不蛊、不惑、不卧、不睡、不忘、不愚、不饥等效果,治疗40多种疾病或症状。

这些记载,恰恰说明最需要这本书的人可能就是巫师,《山海经》可能是那个时代巫师必备的“本草纲目”。

那么,按照上边所说的,《山海经》是不是就是一部巫师必备的工具书呢?

是巫师们一代代相传的呢?

巫师的祖先就是山海经中记载的巫咸、巫即、巫朌、巫彭等十巫。

《山海经·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是否就可以认为《山海经》的最初作者就是这十个巫师呢?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当时的部族社会里,人们不是在生产就是在打仗,只有十巫可以云游四方,走遍天涯海角,从时间上他们具备写作考察的条件;

《山海经》记载的地理规模之大绝不可能是一两个人能够完成的,巫咸、巫即、巫朌、巫彭等十个人分别记录也比较合理。

第二,如果那个时代已经发明文字,最先掌握的也一定是这十个巫师,因为他们是社会阶层中的高级知识分子;

如果当时还没有文字,这十个巫师就很可能是边走边画,然后分别传给自己的弟子。

若干年后,徒子徒孙有用文字给这些画作了注解,一直传到了汉朝,被西汉刘向父子收集整理,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山海经》。

也许就是这样吧。

你们觉得呢?

下期文章预告:

《山海经》不死之药的背后,是一个精心编织的局

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