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见的铜镜是什么样子的(铜镜市场上难得一见的一种铜镜)

阳燧的起源很早。中国有个成语曰:"阳燧取火"。《周礼·秋官·司烜》中云:司烜氏掌以大燧取火于日…。这说明周代己在用“燧”。据《考工记》载:“金有六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也。”《考工记》大多认为系战国时齐人所著,说明至晚在战国或之前,古人不仅已掌握了镜鉴和阳燧的材料配方,而且已将两物并举考察。宋朝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云“阳燧面洼,向日照之,光皆聚向内,离镜一二寸,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著物则火发,此则腰鼓最细处也。”通过这段文字说明,北宋还在使用阳燧。而古人何时把铜镜和阳燧合二为一,制造出鉴燧,则无可考证

自1963-1995年,在辽宁、北京、陕西、河南等地十余处的考古发掘,均先后出土了阳燧,其规格在7.5-11厘米直径之间,其年代,在整个西周到宋,元,明。

少见的铜镜是什么样子的(铜镜市场上难得一见的一种铜镜)(1)

阳燧为罕见品,目前市场上的阳燧绝大多数为赝品和“冒充品”。收藏阳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识别真伪。由于阳燧及阳燧镜价位很高,所以市场赝品很多,各个时期的赝品都有,尤其以早期阳燧.汉阳燧为甚。鉴别真伪主要根据形制.锈色.包浆等,鉴别要点与铜镜相同。

2把阳燧与其他青铜物件区分开。目前冒充品多为车马器配件和一些青铜容器的盖。阳燧的外形及钮的形状与铜镜基本相同,与车马器配件及青铜容器的盖有明显的区别。

3有人提出古代带钩上的许多小凹面为阳燧,提出“阳燧带钩”的概念,目前分析这是错误的。原因一:目前已考证的阳燧都有实用功能,阳燧面直径都是6厘米以上,这保证了阳燧能够聚光引火。之所以有阳燧铜镜,因为在古代它们是同类,无论合金成分.形制都相同,甚至是同一青铜匠师制造。《考工记》载:“金有六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也。”鄂州出土有一枚国内外很有名的铜镜,铭文为:"黄武六年,十一月丁巳朔,七日丙辰,会稽山阴,作师鲍唐,镜照明,服者也宜子孙,阳燧,富贵老寿囗囗,牛马羊,家在武昌,思其少天下命吉服,吾王干昔囗囗。” 这一段铭文证实这一位三国时代的铸镜师除了铸镜以外,还兼铸阳燧。但是带钩的凹面很小,没有聚光引火的功能,并且阳燧与带钩没有什么关系。

有关藏品方面问题可以随时咨询小编手机微信:1312088214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