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级不要学习数学(一二年级不适合学数学)

几年级不要学习数学(一二年级不适合学数学)(1)

杨林

数学一直是我国低年级小学生的“标配”课程,然而近来在山东省聊城市一所公立小学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却取消了数学课。校长称,逻辑性强的数学课程并不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推迟数学课

补充朗诵、国学和书法

从2013年开始,山东省聊城市嘉明第一实验小学就尝试进行数学教学改革,招收了两个班作为试点,推迟学习数学的时间,取消了一二年级的数学课,而补充朗诵、国学、书法等课程。

实践至今,首届实验班的学生已经正式开始上数学课,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学校和部分家长反映,暂时还没有发现这两个班的孩子对课程有什么不适应。目前,该学校一二年级有24个班取消了数学课。

嘉明第一实验小学校长李志猛是数学教师出身。他认为,根据他常年从事数学教学的经验,低年级的孩子记忆力好,逻辑性差,而数学恰恰是门需要逻辑的课程,而且小学数学知识点不多,很容易让低年级的孩子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因此取消了一二年级的数学课。

那么,学生在上三年级的时候,会不会跟不上进程呢?李校长则认为,他不会因为赶进度而增加学生的压力,而且目前的方式并不会给学生增加学习压力。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数学课所需要的逻辑思维能力越来越强,一二年级那些需要费力学习的东西反而变得容易。

在学校刚刚召开的教研会上,三年级的数学老师们就反映,学生理解得很快,一二年级几节课的内容,现在只需要一节课就能讲完。

据了解,一二年级取消正常的数学课程并不是完全不接触数学,学校会在二年级时,给学生开设数学活动课和数学展示课,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数学的奥妙,逐渐培养兴趣。

灵活课时学数学

效果尚待评估

无独有偶。在今年9月份开学时,杭州德胜小学也传出了取消数学课的说法。然而最终学校给出的回答是,并非取消,而是用更好的形式。

德胜小学负责人认为,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一年级6岁的孩子来说,按照其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在这阶段要去理解数学的抽象概念不太适合。就像在一年级,有些7岁入读的孩子,要比6岁的孩子学得更好,这跟他脑部发育有关,多长一岁,他的大脑能力已经有很大的变化。

为此,学校决定将一年级的数学课程内容,延后至二年级上学期用一个半月来学习。整个一年级则推行《让大脑更聪明基础认知能力课程》,原有一周五节的数学课,变为一周三节的思维训练课,通过能力课程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提高数字敏感度,提升综合思维能力。再通过简单有趣的数学游戏和实际动手操作的活动,渗透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为一年级新生进入二年级正式的数学学习阶段做好时间上的缓冲并打好认知基础,最终为小学数学学习铺好奠基石。

对于嘉明第一实验小学取消数学课的做法,有人表示支持,认为一二年级的数学内容简单,很快就能学会,学生应该先打好文字基础再来理解数学题目。也有人担心,这种做法将导致学生到了三年级一下子要学几年的课程,增加压力。

那么,在教育方式问题上,是应该尊重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自主创新?还是应有动态跟踪和管理?我们来看看两位一线教师的观点。

观点交锋

得有人“吃螃蟹”

曲征(山东济南市长清五中高级教师)

长期以来,数学一直是整个社会公认的小学生应该接触学习的一门课程,可没想到有的学校却敢于“吃螃蟹”,敢于取消一二年级数学课,看上去这项改革忒“大胆”了。

但是,不能因为是“标配”、是几乎全社会认同的课程就不能对其改革。实践出真知。既然目前还没有发现低年级孩子不学数学会出现不利影响,那为什么不继续将这种改革进行下去呢?如果此举真有道理,说不定这样做对孩子真是福音。

我们常说因材施教,而这不只是指按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来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也指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各种能力的发展特点来进行教育。低年级孩子逻辑性不强,但是记忆力尤其是机械记忆力很强,针对这种特点,就应该多传授一些朗读、背诵等与语言文字相关的教学内容,当他们逻辑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再施以数学知识教育,说不定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长期以来,人们遵从国家认定的教学大纲以及主流观念认定的教育教学思路,对于一线教育教学人员的研究性尝试常常不屑一顾。但是,往往是这些一线教师最了解学生状况,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最有发言权。

笔者认为,对于一二年级取消数学课程的做法,可以谈论可以争辩,但是切莫一棍子打死。应该尊重一线教师的有益尝试与创新,甚至允许“取消低年级数学课”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继续实践与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由一线教师、教育专家学者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做进一步的动态跟踪观察与研究,如果利大于弊,就可以多搞几个试点逐步推广;如果弊大于利,再“叫停”也不迟。

取消数学课不合“逻辑”

林日新(湖南武冈市湾头镇泉塘中学高级教师)

此举完全是反传统的。数学一直是我国低年级小学生的“标配”课程,自从有学校以来,除了语文(国语)课外,数学(算术)课是最早进入小学课程的。在国外也大多如此。像德国,数学作为小学课程科目一直受到格外的重视,数学教育可以追溯到最早的学校——寺院学校,从一年级(6岁入学,小学学制四年)起开设数学,直至现在。

其次,此举是完全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数学是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自然科学如果没有数学基础,那将一筹莫展。

当然,笔者不否认数学的逻辑性强,正因为它强,才更需要重视它,早点接触它,可以从数数开始,然后通过游戏学会计算十以内的加减法,这样可以把逻辑性减弱,让小学生在游戏的快乐中获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当年曹冲称象时不过六岁,可他却能完成一个成年人难以想象的逻辑思维过程,现在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大多比当时的曹冲大,凭他们的智商完全可以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

数学和语文等许多学科本来就有贯通的关系,学生在平常生活方面也时刻在应用数学,取消了数学课,一二年级的学生又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更何况,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一二年级不开数学课,进入小学三年级一下子就学习逻辑性强的数学知识,会不会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呢?

笔者作为一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中学教师认为:“逻辑性强”完全可以降低教材的难度,改进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在快乐中让学生学好数学。而不能因“逻辑性强”就取消数学课,这一创新本身就不合“逻辑”。

数学让你焦虑吗?

欧美国家都是从一年级就开始上数学课,他们的中小学数学课比我国要容易很多,那么,国外学生有数学焦虑症吗?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数学让你焦虑吗?》报告指出,平均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存在数学焦虑,而教师有助于缓解学生的焦虑。

测评结果揭示,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国家和经济体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他们经常担心数学课上遇到困难。阿根廷、印尼、约旦、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罗马尼亚、突尼斯和乌干达的学生尤其焦虑,超过四分之三的学生怕上数学课。相反,在丹麦、冰岛、列支敦士登、荷兰、瑞典、瑞士和英国,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存在数学焦虑。

此外,该测评结果还揭示:女孩比男孩更容易产生数学焦虑。在几乎所有参与评估的国家和经济体中,女孩都比男孩的数学焦虑程度更高。在丹麦、法国、德国、列支敦士登、卢森堡、瑞士和英国,数学焦虑的性别差距尤其大。例如,在丹麦和列支敦士登,女孩担心数学很难的比例至少比男孩高20%;当大多数同学的数学比他们好的时候,学生更容易感觉焦虑。测评发现,学生数学焦虑的形成可能与学校相关,尤其是与其他同学相比时,更容易产生焦虑。

而且,数学焦虑与学生的相对成绩存在相关。在奥地利、加拿大、捷克、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列支敦士登、荷兰等国,学生受到相对成绩的影响非常大。教师如果经常在课上告诉学生他们在数学方面的表现,对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反馈,并告诉学生如何学好数学的话,将有助于缓解学生的数学焦虑。在39个国家和经济体中,数学测评成绩类似的学生中,认为教师广泛使用以上教学方法的学生,其数学焦虑水平比较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