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美丽的塞上明珠(塞上的一颗珍珠)

一颗美丽的塞上明珠(塞上的一颗珍珠)(1)

云蒸霞蔚,柴河景区同心天池上的云海。张春丽摄

一颗美丽的塞上明珠(塞上的一颗珍珠)(2)

杜鹃花海。王伟红摄

一颗美丽的塞上明珠(塞上的一颗珍珠)(3)

4A级景区吊桥一角。张春丽摄

一颗美丽的塞上明珠(塞上的一颗珍珠)(4)

柴河景区的同心天池。李凤文摄

如果有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那么扎兰屯堪称是“扎兰天下美”。她的美,不仅美在山,还美在水、美在湿地、美在森林、美在远古火山天池群落,更美在她的文化承载。

山体成格律,水是自由诗。六十年代初,我国著名人民艺术家老舍在他的散文作品《塞上一颗珍珠》中开篇就直抒胸臆:“扎兰屯真无愧是塞上的一颗珍珠。多么幽美呀!它不像苏杭那么明媚,也没有天山万古积雪的气势,可是它独具风格,幽美得迷人。它几乎没有什么人工的雕饰,只是纯任自然的那么一些山川草木。谁也指不出哪里是一‘景’,可是谁也不能否认它处处美丽。它没有什么石碑,刻着什么什么烟树,或什么什么奇观。它只是那么纯朴的,大方的,静静的,等待着游人。没有游人呢,也没大关系。它并不有意地装饰起来向游人索要诗词,它自己便充满了最纯朴的诗情词韵。”

1961年夏天,应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区政府主席乌兰夫的邀请,老舍随全国文化参观团访问扎兰屯,一道前来的还有叶圣陶、翦伯赞、范文澜、曹禺、端木蕻良、吕振羽、胡昭衡等文化、政界名人。塞外扎兰屯旖旎的自然风光让访问团成员按耐不住心潮澎湃,诗情大发,纷纷挥毫泼墨,留下墨宝名篇,“内蒙何处最销魂,雅鲁河畔扎兰屯;吊桥摇曳映碧水,环山碧岚隐柞林;绿荫深处寻夏梦,红叶梢头送秋云;人人都说江南好,只缘此地未登临。”(胡昭衡《赋扎兰屯》)“山城细雨晚潇潇,秀水亭边柞叶凋。几夕风霜秋缥缈,满山林木自妖娆。遥望远岫青山叠,归忆溪流绿一篙。如此风光真是画,不须粉墨写鲛绡”。(翦伯赞《扎兰屯即景》)

老舍先生更是意犹未尽,一首《辛丑夏访扎兰屯》将他笔下的“塞上珍珠”描摹得淋漓尽致。诗中写道:“诗情未尽在苏杭,幽绝扎兰天一方。深浅翠屏山四面,回环碧水柳千行。牛羊点点悠然去,凤蝶双双自在忙。处处泉林看不厌,绿城徐入绿村庄。”

扎兰屯,这座曾被誉为“内蒙古的后花园”城市,以她璀璨珍珠样的丽质和绿色绸带般的柔情,左手托起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碧草芳香,右手挽着松嫩平原的万顷良田,她是内蒙古的东大门,境内的60多条河流、200多种野生动物和各种冷水鱼、1000多种野生植物,是名符其实的“绿色宝库”,7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为她编织着美丽的华衫。

这里冬季漫长而无酷寒,夏季湿润而凉爽,全年平均气温2.4℃,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到8万个,如此稀有的天然大氧吧,完全有理由让扎兰屯选择了“打造最具特色的内蒙古东部重要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生态宜居城市”。于是,围绕蒙元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森林文化、柴河小镇月亮文化等主要特色文化线条,集中培育度假休闲游、观光体验游、民俗风情游三大旅游产品。

山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月亮小镇柴河,兴安岭之巅的“绿宝石” ,因为拥有中国最大的火山天池群落而闻名遐迩。每一处山峦,每一带林莽、每一弘碧水无不刺激旅行家、探险家、科考专家以及摄影人的眼球。柴河景区浑然天成分布着七个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天池,均为100多万年前火山岩喷溢留下的奇观,堪称绝无仅有的火山博物馆,通读大自然难得的圣殿。

七座火山天池中最漂亮的天池当属月亮天池,她静谧安逸,是世界上最圆、最具满月姿容的天然高山天池,也是世界上唯一与月亮天地交融神形皆似的天池。“打造月亮文化”,在月亮天池畔举办盛大的集体婚礼——乘融融月华,临幽幽池水,沐花好月圆,结百年好合,这样的情,这样的景,人生难得几回寻?柴河景区正行成于思。

云雾霓裳的同心天池,也是最具诗情画意的一座天池。她是柴河七座天池中海拔最低的一座,距月亮小镇柴河仅1.5公里,诞生于侏罗纪晚期,比柴河景区另6座天池要早上亿年,是世界上最接近“心”状的天然天池。因含有地下温泉,湖面上常年水汽氤氲,站在山顶向湖面望去,云海翻滚,似波涛涌动;朝阳跃出,云蒸霞蔚,天上人间;曼妙灵动,如梦如幻,如醉如仙……

大自然如此造化,同心天池与月亮天池遥相呼应。置身“心”、“月”相印的情境之中,沐浴着神秘的“月亮文化”元素,领悟着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月亮小镇柴河,已成为所有来这里的游人放逐心情、牧养心灵、至真至诚心境的寻梦之旅。目前,柴河风景区,已经成为国家摄影基地、中科院科考基地、青少年写生基地和夏令营基地。

今天的扎兰屯,文化旅游已成为这个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去年,该市全年共接待旅游者17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3亿元;今年全年预计接待游客19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将突破1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和25%。

“六十条河绕青山,绿荫深处是扎兰。出门三步入画里,到此不再忆江南。”大美扎兰屯,难画难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