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为什么牺牲 他是第一个交白卷的举子

纳兰容若为什么牺牲 他是第一个交白卷的举子(1)

文:安静的风 读史专栏作家

生男聪明慎莫喜,

仓颉夜哭良有以。

受患只从读书始,

君不见,

吴季子。

这首诗的作者是吴梅村,他为什么要写这首感人心魄又让人唏嘘不已的诗句,诗中的吴季子又是谁?

吴季子是号称“江左三凤凰”之一的吴兆骞。

吴兆骞出生于明朝崇祯四年,1631年,幼年时聪明绝顶,九岁写《胆赋》,十岁作《京都赋》。小小年纪就已经声震文坛,被誉为神童,受到很多文人雅士的追捧。

少年的吴兆骞性情狂放,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没有一个同学他能瞧得上,同学䵧的帽子,他随意拿过来小便。同学告诉老师,面对老师的质问,他竟然说道:与其戴在俗人头上,还不如盛小便。

老师叹道:如此狂妄自大,此子日后必以名大惹祸上身,连累家人。

没想到,老师的话一语成谶。

纳兰容若为什么牺牲 他是第一个交白卷的举子(2)

吴兆骞有一个好友叫汪钝,一日在汪钝家喝酒,当着众多文人名士的面,他毫不掩饰自己的狂态,高声对汪钝说:江南无我,卿可独秀。汪钝闻言,也只有无奈和苦笑。

吴兆骞持才傲物,目中无人,不拘理法,因此,他得罪了很多人。

顺治十四年,1657年,吴兆骞顺利的考中举人,即将踏上仕途,对于未来的人生,他充满了美好与向往。

这一年科考,主考官是方遒,有一个叫方章钺的考生被录为举人,而方章钺是少詹事方拱乾的儿子。这里面有裙带关系或是官官相护的嫌疑,张榜之时,舆论一片哗然,加上有人扇风点火,考生们纷纷上告,要求重考。

此事引起朝廷高度重视,下令严查严办。

第二年十一月,主考官方遒,副主考官钱开宗以及十八位考官因失职失査被处死。

无辜的吴兆骞因被仇人诬陷,也卷入此案。

翌年,朝廷下旨,凡牵连此案的考中的举子,赴京接受检查和复试。

吴兆骞也是其中之一。

复试时,气氛相当紧张,所有殿试举子都带上枷锁,考场上还准备了棍子和绳子,考官们更是如临大敌,对毎一个参加复试的举子密切监视。

也许吴兆骞没见过这样的场面,害怕紧张,也许是对朝廷这种做法深为不满。总之,考试结束,吴兆骞交了白卷。

科考交白卷,自古以来从未有过,这是对朝廷的蔑视,对皇权的大不敬。

纳兰容若为什么牺牲 他是第一个交白卷的举子(3)

顺治皇帝非常气愤,革去吴兆骞举人之名,重责四十大板,家产籍没入官,父母兄弟妻子一并流放宁古塔。

吴兆骞终于为自己的狂傲,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宁古塔是今天的黑龙江省宁安县,那是一片没有开发的黑土地,人烟稀少,天寒地冻,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冬天砸冰块取水,夏天蚊虫成群,野兽出没。对于一个生长在江南,一个富裕家庭走出来的吴兆骞,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这时的吴家已经是一贫如洗,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生活仍然是异常的艰辛。与吴兆骞一起流放宁古塔的,还有方拱乾一家,幸亏有方家的接济,才没有达到饥寒交迫的地步。

顺治二十三年,吴家才得以赦免。

回到北京后,吴兆骞找不到工作,虽然他才高八斗,满腹经纶,人们还是怕他给招来是非,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寄居在好友徐乾学家里。

后来,朝廷重臣纳兰明珠想给儿子请一个老师,早有耳闻“江左三凤凰”之一的吴兆骞,经人介绍,吴兆骞进了纳兰府,成了纳兰容若的老师。

因思念故乡,不久吴兆骞回到苏州老家,在好友汪钝的资助下,盖了三间房子,他为这个来之不易的家,取名为“归来草堂”。

纳兰容若为什么牺牲 他是第一个交白卷的举子(4)

他真的不想再走了,守着这个家,了此一生,足矣。

由于长期在北方生活,身体一时无法适应江南水土气候,他大病了一场,而且病情一直不见好转,他又再次进京治病。

在治病期间,他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而病始终不见起色,此时他身无分文,贫困潦倒,在一天夜里,他病逝在一家小旅馆内。

死时,五十四岁。

纳兰容若怀着悲痛的心情,为他料理了后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