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醋的由来典故(醋坛子)

现在大家经常用“醋坛子”和“吃醋”来形容一个人有很强烈的嫉妒心,多用于男女感情之事上。但是,我们用的顺口,却不明就里。没多少人知晓这两种说法最早是怎么来的?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历史典故呢?

吃醋的由来典故(醋坛子)(1)

九州配图:女人吃醋

“醋坛子”、“吃醋”的典故由来

关于“醋坛子”和“吃醋”的典故,最早在唐代一名野史家刘餗写的《隋唐嘉话》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梁公夫人至妒,太宗将赐公美人,屡辞不受。帝乃令皇后召夫人,告以媵妾之流,今有常制,且司空年暮,帝欲有所优诏之意。夫人执心不回。帝乃令谓之曰:“若宁不妒而生,宁妒而死“曰:“妾宁妒而死。”乃遣酌卮酒与之,曰:“若然,可饮此鸩。”一举便尽,无所留难。帝曰:“我尚畏见,何况于玄龄!”

从上述记载内容可以发现,原来这个“吃醋”的典故是发生在唐朝贤相房玄龄(即梁国公)和他夫人身上的一则趣闻轶事,相传房玄龄十分惧内,这段典故便成为后世人经常茶余饭后闲谈的趣事,甚至被搬上戏曲舞台而广为流传。

吃醋的由来典故(醋坛子)(2)

九州配图:太宗与房玄龄影视图

其实故事大致如下:

唐太宗时期的宰相房玄龄善谋有远虑,为大唐盛世的缔造立下不世功勋,但相传其出了名的“惧内”。房玄龄和他夫人两人几十年来相濡以沫,感情深厚。夫人对他的生活照顾那是相当用心,唯一的毛病就是妒心太强,作风比较强悍,眼里揉不下沙子。

一日,太宗李世民设御宴招待股肱大臣。宴席间,同僚们喝了酒就拿房玄龄“惧内”来说事,结果房玄龄面子上挂不住,就吹牛皮说他才不怕老婆。太宗在一旁看着乐,于是乘着酒兴便将身旁的两个美人赐给了房玄龄。房玄龄一听紧张坏了,这可如何是好。但仔细一想,老婆再凶悍,也不敢把皇上恩赐的小妾怎么样吧,于是心里稍安。酒宴过后便领着两个美人忐忐忑忑地回家。没成想,房夫人可不是省油的灯。哪管什么天王老子,一见房玄龄带回两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回来,暴跳如雷,指着房玄龄破口大骂,并操起身边家什就打。房玄龄吓得只好安排手下将美人送出府安置。后来,此事传到了太宗的耳中,太宗就想见识见识这位宰相夫人,于是立即召宰相房玄龄和夫人“假意”问罪。

事后房玄龄夫人也自知自己行为不妥,思忖着现如今惊动了皇帝该如何收场。皇帝召见问罪,那自然是躲不过的,于是便随房玄龄来觐见太宗皇帝。唐太宗指着两位美女和一小坛“毒酒”对玄龄夫人说道:“你抗旨之罪我暂时按下不表,眼前给你两个选择,一是不再嫉妒,领回二位美人过日子,可生;一是宁可继续抗旨不遵,也不放下嫉妒之心,则死。”

房玄龄夫人本来就性情刚烈,想想与其自己今后天天看着两个美女来气,天天心里折磨,不如就此去死了算了,便对皇帝答道:“坚决不屈从,选择死。”话音未落,便大义凛然般举起坛子,“咕咚咕咚”地将面前的“毒酒”喝光。

房玄龄急得就差没尿裤子,都来不及拦住,只见夫人瘫软在地,于是哭嚎着抱起夫人不断哽咽。见此场景,话说旁边看戏的有些臣子实在是绷不住了,大笑起来。房玄龄看看大家,又仔细看看夫人并没有一命呜呼,只是瘫软在地而已,这才如梦初醒,恍然大悟。

原来,那小坛“毒酒”并非真的毒酒,实际是宫廷里的食醋,根本无毒。唐太宗这下算是见识到了这位宰相夫人的刚烈脾气了,叹气道:“房夫人,莫怪我用这法子逼你,你妒心确实太烈。看在你宁死以保全你丈夫的份上,收回成命就是。”听到太宗的旨意,房玄龄和夫人这才破涕为笑。

太宗私下言:此女,我见了尚且畏惧,更何况房玄龄了。

由此,“醋坛子”和“吃醋”这两个词随着后世对该典故的流传而成了固定词汇,基本成了女人间妒忌的代名词了,房玄龄“惧内”的功劳不小。

吃醋的由来典故(醋坛子)(3)

九州配图:房玄龄剧照

古代名人“惧内”者不在少数

说到“惧内”,害怕老婆可不是房玄龄的专利,历史上因“怕老婆”最出名的,莫过于北宋大才子陈季常了。看过电影《河东狮吼》的看官应该知道,电影的原型就取材与此。作为陈季常的好友,苏东坡曾写了首诗送给陈季常: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

原本东坡先生只是向借诗调侃一下好友,没曾想此诗广为流传,后世无人不晓。于是乎,陈季常“怕老婆”的趣闻就此名闻遐迩,拿下了“惧内”比赛的第一名。

吃醋的由来典故(醋坛子)(4)

九州配图:河东狮吼影视图

此外,从正史或野史中所记载留存的文字中,我们发现除了房玄龄和陈季常,古代还有有很多名人如杨坚、于谦、王阳明、戚继光、索额图等,虽然于国于世都有丰功伟绩,但都有“惧内”之名,令人颇为惊奇。只不过有的人是“因贤”而“惧内”,而有些人则是“惧内”而“贤”,下面九州为各位看官捋一捋,看看是不是这么一回事。

第一种,“贤”而“惧内”

历史上有很多贤可称圣的名人,往往在家与自己结发妻子都能做到相濡以沫、相敬如宾,感情甚笃。发妻未亡,绝不会纳妾续娶,甚至有发妻已故,也终身不娶的典范。九州在这里为大家列举一二:

于谦——众所周知,于谦之于大明朝,可是有再造之奇功的。在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后,几乎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拯救危局,让明朝得以延续。就是这样的一位功盖九霄的大英雄,自从于永乐二十九年娶了贤惠温婉的董氏为妻,琴瑟和谐、恩爱有加,生有一儿一女,从来未曾纳妾。正统十一年其夫人董氏病卒,于谦时年49岁,余生共作悼念亡妻的诗文16篇,终身不复娶。笔者以为,于谦深爱其妻,非常尊重其妻,某种意义上,在外人看来定然也是一种“惧内”的表现。只是这种“惧内”却是非常值得推崇,因其“贤”而“惧内”。

吃醋的由来典故(醋坛子)(5)

九州配图:于谦

王阳明——这位大神自然不用再多费口舌介绍了,大明朝一代名臣和名将,无论儒学、理学、心学、兵法、书法、教育等领域那都有登峰造极的成就,一生文治武功,创立阳明学说影响海内外,后世称其为千古第一完人。不过,就是这样一位圣者,居然也是“惧内”。据《万历野获编》第五卷记载:

“如吾浙王文成之立功仗节,九死不回,而独严事夫人,唯诺恐后。”

王文成即指王阳明,文成是其谥号。他在军事上立有“荡平匪患”和平定“宁王之乱”的不世功勋,而且为了人格和理想“九死不回”,这么一位铮铮铁骨的强悍之人,在家对老婆那是一个毕恭毕敬,夫人有传唤,马上上前,唯恐落后。笔者以为他也是“贤”而“惧内”的典型代表。

吃醋的由来典故(醋坛子)(6)

九州配图:王阳明

第二种,“惧内”而“贤”

如前述,历史上很多圣贤,是因其自身修养到位,对自己妻子尊重有家,而显得“惧内”,这是真功夫,道法自然。而历史上还有一些名人,却是因为“惧内”怕老婆,没办法胡作非为,才变得“贤良”。九州在这里也给大家列举一个最著名的例子。

杨坚——隋文帝杨坚,代周建隋灭陈,结束南北分裂局面,是隋朝开国皇帝。他老婆就是大名鼎鼎的独孤皇后。

皇后独孤氏十四岁就嫁给杨坚,发誓生死同一。独孤氏聪明仁爱,识达古今,为历史上少有的政治天才,在帮助杨坚夺得皇位的过程中建立了很大功勋,与杨坚一起被称为“二圣”。

吃醋的由来典故(醋坛子)(7)

九州配图:隋文帝与独孤皇后

这位独孤皇后天性奇妒,历史上少有。在她还在世期间,杨坚那是有贼心没贼胆,不敢越雷池半步,只好将所有精力放在治理朝政国事上,大隋朝也是国势蒸蒸日上。就有一回,杨坚心想着,自己怎么地也是个天子,偶尔临幸一下别的女人,应该也没啥大不了的,于是想尝试一把。适逢叛臣尉迟迥有个孙女长得那是花容月貌,于是就偷偷临幸。独孤皇后知道后,乘杨坚上朝,派人一刀结果了这位无辜的美女。杨坚又悲又怒,又无可奈何。

单骑从御花园抢出,直入荒山三十多里。大臣追上,拦马苦谏。杨坚叹息:“我贵为天子,不得自由!”驻马良久,半夜才回宫。

后来独孤皇后终于死了,这下隋文帝立刻现出了荒淫本色,撒了欢的玩,夜夜笙歌,荒废朝政,没过多久就挂了。

笔者以为,隋文帝杨坚就是典型的因“惧内”而“贤”的代表,一旦失去制约和掣肘,就立刻泯然众人了。

结语

古来圣贤者,多“惧内”,实非害怕,实是懂得尊重罢了。圣贤者,多是自我修炼达到至高境界的人,先“贤”而“惧内”,并不耻于世人,更值得人们所称道而推崇。而那些因“惧内”而“贤”者,实非圣贤之辈,所谓活久见,早晚会见真章,吃恶果。

声明:

1、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如果喜欢九州的文章,请关注九州,留言交流,谢谢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