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检验过程(跳出教科书看检验结果)

怎样写检验过程(跳出教科书看检验结果)(1)

在现代医学的临床实践中,我们每天都会进行各种检查检验,这些化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我们诊断疾病,但同时也常常将我们引向误区。

所以我们要时刻记住:不要成为化验的奴隶而是要做它们的主人。

D-二聚体正常就可以排除肺栓塞?

比如D-二聚体,教科书中反复提到,在肺栓塞的诊断中,D-二聚体的阴性预测值要高于阳性预测值。换句话说,如果D-二聚体结果正常,可以排除肺栓塞;如果结果大于正常值,则未必一定是肺栓塞。这种表述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但是也有特例。先说D-二聚体正常未必能排除肺栓塞,最常见的情况是瘤栓引起的肺栓塞。

病例1

男性,58岁,因“3天内晕厥2次”入院,胸部CT显示胸膜下实变影,肺血管CT发现右肺动脉主干及右下肺动脉分支均可见充盈缺损。血D-二聚体多次检查均正常,后心超检查发现右心房有一团块,考虑为心房黏液瘤,手术后证实。

病例2

女性,47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伴胸闷2月余,再发2天”入院。既往半年前行子宫恶性肿瘤切除术,术后放疗。胸部增强CT显示“两肺多发结节,胸膜下为主;肺血管未报告异常。”血D-二聚体多次检查正常。穿刺显示肺组织纤维素样坏死,考虑肺栓塞,给予抗凝治疗后症状曾一度好转。但抗凝治疗半年后再度病情恶化,CT检查发现“两肺弥漫结节,部分融合”。最后再次活检显示为转移性鳞癌,临床诊断为子宫鳞癌肺转移。

此外,教科书还说,D-二聚体增高结合患者的高危因素和临床表现,在高度怀疑肺栓塞的情况下要尽早行肺血管CT和抗凝治疗,但却没有说过D-二聚体增高的范围。所以临床上只要D-二聚体增高,很多医生都会按肺栓塞的思路去处理。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却发现,D-二聚体明显异常增高的病例往往不是肺栓塞。

病例3

男性,65岁,因“从高处落下多发骨折2周”入院,发生骨折的部位是右侧胫骨和右侧3根肋骨(第3~5前肋)。入院后患者一直卧床,右下肢行牵引固定。就在入院2周的时候,患者突发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血压略有下降。值班医生行D-二聚体检查为38000μg/ml,考虑肺栓塞,通知笔者会诊。

笔者在完成对患者的检查后告诉骨科医生,肺栓塞可以排除。除了查体时发现患者右侧呼吸音明显减弱不符合肺栓塞体征(因为肺栓塞只影响血管、不影响通气,不会出现呼吸音的变化),还由于D-二聚体如此异常增高也不符合肺栓塞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后来经过床边胸片和B超检查,诊断为肋骨骨折刺破肋间血管导致的失血性休克。

胸水ADA升高,机制不同程度有异

再举一例,胸水腺苷脱氨酶(ADA)是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一项有用的指标,教科书上说胸水ADA>45IU/L是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指标,但又说ADA升高还可见于脓胸和血液肿瘤(如白血病和淋巴瘤),且未说明结核和后两者在ADA升高的程度上的差别。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结核性胸水ADA数值多在45~80IU/L之间,大于80IU/L往往不是结核,而要考虑其他疾病。这是因为ADA是一种核苷酸氨基水解酶,为核酸代谢的重要酶类,存在于各种细胞和体液内,以红细胞和T淋巴细胞内含量最为丰富,特别是前T细胞分化为淋巴细胞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酶。因此当T淋巴细胞受到快速增殖或者抗原刺激时,ADA水平会明显增高,前者对应于淋巴瘤等淋巴系统增殖性肿瘤,而后者对应于结核感染的情况。结核抗原刺激的ADA升高程度有限,而淋巴系统增殖性肿瘤随着恶性程度增高其ADA幅度会明显增高。

小结

怎样写检验过程(跳出教科书看检验结果)(2)

总而言之,疾病表现复杂多变,医学研究日益更新,教科书难以穷尽,只能大致描述,而对于临床医生而言,切不可生搬硬套,而是要多查阅文献,不断积累临床资料,同时要善于观察和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文/ 沈凌(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