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女孩被亲妈虐待近期情况(4岁女孩被亲妈虐待致死)

六岁女孩被亲妈虐待近期情况(4岁女孩被亲妈虐待致死)(1)

前几天在闺蜜群看到小仙女们在讨论:“孩子小时候和奶奶亲,长大后就会和妈妈亲吗?

想起了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个新闻,4岁女孩被亲妈打死,只因和奶奶太亲近!

事情是这样的:四年前,紫涵的母亲产下一对双胞胎,由于独自无法照看好两个孩子,就将紫涵交给爷爷奶奶来抚养,自己留下了紫涵的孪生妹妹。

紫涵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长到四岁。这四年来,爷爷奶奶对紫涵倍加关爱,因此,紫涵和爷爷奶奶特别亲。

紫涵渐渐长大了,母亲害怕她长大后只跟奶奶亲近,而与自己生疏,于是就把紫涵从她爷爷奶奶那里接走。

四岁多的紫涵怎么也没想到,回到母亲身边就是一场噩梦……

六岁女孩被亲妈虐待近期情况(4岁女孩被亲妈虐待致死)(2)

虽然紫涵和孪生妹妹都是妈妈的亲生女儿,可是在家中,她和孪生妹妹的待遇截然不同,她和妈妈没有感情也无法亲近起来,妈妈也就对她更加苛待,直至被虐待死亡。

这个新闻虽然是很极端的情况,新闻中的妈妈以及其家庭系统必然是有问题的,但是其实也多少反应很多妈妈的心理:自己生的娃不和自己亲,当妈就太失败了。

但是,孩子对养育者的依恋并不绝对取决于喂食,还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身体的亲密感,以及养育者对其需求的敏感度和反应度。

01

隔代帮忙≠隔代抚养

隔代抚养和隔代帮忙两者的区别在于:

前者的父母将孩子完全托付给老人,自己当“甩手掌柜”;而后者尽管托付孩子让老人照看,自己依旧经常参与孩子的成长,和孩子建立稳定的情感依恋。

六岁女孩被亲妈虐待近期情况(4岁女孩被亲妈虐待致死)(3)

老人可以帮忙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但真正重要的亲子教育,应该来自于父母陪伴孩子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一言一行。

如果妈妈和老人一起带孩子,孩子对老人的依恋感强于妈妈,那么妈妈可能要考虑一下自己和孩子的情感链接和互动模式了。

父母跟隔代养育的孩子之间,是真的会存在情感壁垒的。

完全依赖隔代养育的父母,一辈子都难以跟孩子建立起亲密无间的情感链接,以至于造就永久的伤痛和遗憾

更可怕的是,会为将来的教育埋下不可避免的祸端。

@梅子

我从小就是奶奶带大,妈妈没有陪伴长大,让我至今都学不会和父母怎么相处,让我无论遇到多难的事都没想过和她们求助!

@大橘

自己不带真的不亲,我儿子六个月断奶,然后就是放在了老家,婆婆帮我带到五岁半才接回来。

儿子生病的时候我会不耐烦,他犯错的时候明明是小事,我就莫名烦躁,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对,但是遇事的时候真的克制不了。

@钱朵朵

我就是那个被隔代养育,奶奶养大的孩子。

回到妈妈身边以后,经常会因为各种坏习惯被妈妈打,也同样感觉的到妈妈不亲近我。

我从小没有吃过一次母乳,被妈妈打的次数却已记不清楚,但一次又一次挨打的经过却还是历历在目……

童年的阴暗都不愿提及,只是总结出:自己生还是自己养比较好!

有个曾经是留守儿童的姑娘在#留守儿童#话题下写下这样的话:

“留守儿童的年少大概是一生中最抑郁寡欢又无可奈何的事情。

无数次想起爸爸的车在前面开,我在后面一边追着一边抹眼泪的场景,妈妈也哭,她看我,她握着我折的小花,她回头了多少次,谁都不用说,我全都知道的。

就算过去十几年,这种伤痛和难过没有减少一丝一毫,我甚至都无处控诉,为什么要让我的童年常常一个人,为什么那个时候我的爱只能靠电话和空气传播。

那个时候我老是看《花姑子》,安又舆每次都会站在山野荒地大喊想念之人的名字。每次我的眼泪都夹着感动纷纷落下。

好多羁绊我无法过去,我真的很抱歉,至少这一生,我都要竭尽全力,不会让遗憾重来。

我始终坚信,爱一个人就一定要在她身边,让她感知到,尤其当她只是个孩子。”

这个已经成年的姑娘,依然对当年父母的“抛弃”耿耿于怀。

想起李玫瑾教授说过的话:

“这孩子是你的,你就得自己养。

这个养的过程,我把它叫做:你获得教育孩子的心理资本的过程。

你要想教育他、管他,你得有资本。

资本怎么来?你要去挣,那就是他在出生的时候、让你不睡整宿觉的时候,你得付出辛苦。”

没有相守的长度,就缺乏感情的厚度。没有幼时“养”的前提,就无法拥有将来“教”的资本。

父母扮演的是主角、配角还是客串,影响的是孩子整个生命的质量。就算不得已把孩子托付给老人,也要通过视频、电话、信件等等方式,规律性向孩子表明自己依然在场。

对于越小的被寄养在祖辈家的孩子,父母越应该频繁“标注”自己的存在,以此强化他们的“客体恒常感”。

特别想跟缺席孩子成长的父母说:

如果不是被生活逼得没有选择,请坚持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如果实在没办法,也请想尽办法,早一点把孩子接到身边,并做好花更多精力去弥补与孩子之间亲子关系的心理准备。

02 孩子没在父母身边长大怎么办?

1. 管教的资格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你没有付出过时间和精力,在孩子的潜意识里你就没有管教的资格。如果孩子刚刚回到你的身边,先把孩子当朋友。

很多人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似乎天经地义,难道还需要“资格”吗?

我接触到的很多案例显示:孩子反抗父母的教育并非认为他们管得“不对”,而是父母已经失去教育自己的“资格”,因为自己“需要”父母的时候,他们不在身边。

心理学家关于依恋理论研究就可以解释这一现象:关于“依恋”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母婴之间的相互作用,其实“依恋”不仅产生于孩子与母亲之间,与父亲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也同样存在,是亲子之间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

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如果没有抚养孩子长大,在孩子之后的人生道路中,能够参与其中的程度多少都会降低。父母因为各种原因,在孩子小时候无暇顾及,等孩子长大了,父母有空闲了,再想来管教,孩子通常都会抵触,这是非常自然的现象。

六岁女孩被亲妈虐待近期情况(4岁女孩被亲妈虐待致死)(4)

2.情感链接。

如何让孩子重新信任你、依恋你?

①很多很多的时间:

抽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珍惜和他度过的每一分钟,要真正用心地陪伴在他身边。

②很多很多的肢体接触,眼神交流。

亲亲、宝宝、一起洗澡都是不错的选择。

③很多很多爱的表达:

多对孩子表达爱,千千万万次也不嫌多。

六岁女孩被亲妈虐待近期情况(4岁女孩被亲妈虐待致死)(5)

想让你的孩子依恋你,一定要用大量的时间陪伴他、触摸他,在游戏中让他大笑,直到用你的内心可以瞬间感知到他的内心。

④有边界的爱

因为对孩子的亏欠,当孩子回到身边,就各种弥补,搞不清什么是爱,什么是规则,这是大忌。

爱就是爱,规矩就是规矩,这一点特别重要。记住,规矩和边界,是安全感的重要来源之一。

⑤用自己的进步和改变给孩子做出表率。

3.接纳现状

不要问“这怎么是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根本不是这样的?”

当孩子回到身边,首要做的是搭建信任关系,任何情况下,想要改变孩子,都要先接纳。

为什么反复强调接纳?接纳就是搭建良性亲子关系。

他犯了错,你说没关系,他说错话,你说没关系。这就是一种被理解被接受

你的孩子不在身边长大,你就要接纳他的现状,让孩子知道他这样很正常。

比如文章开头那位妈妈提到的孩子沉迷于玩平板,可以这样跟孩子沟通:

我知道奶奶带你没人陪你玩,所以你只好和平板玩。

现在妈妈在,可以好好陪你,平板也在,当你需要它想看它随时可以看,你想要妈妈陪了,妈妈也可以用心的陪伴。

这就是搭建信任关系。

六岁女孩被亲妈虐待近期情况(4岁女孩被亲妈虐待致死)(6)

父母不只是一个称呼,而是一个选择,一份责任,一个无法重来的机会。一定要重视跟孩子之间亲子关系的搭建。

家庭生活中,“情”往往在“理”之前,唯有亲情紧密,父母的引导和教育才会得到孩子的积极回应。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先要做到“动之以情”,才可能真正实现“晓之以理”。

不管曾经是什么原因缺席了孩子的成长,请把握现在的时机:珍惜对孩子每一秒的陪伴,给孩子创造最美的回忆,不让未来留下遗憾。

六岁女孩被亲妈虐待近期情况(4岁女孩被亲妈虐待致死)(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