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那条青石板路(故乡的那条小河)

崔秀宏 我的故乡西河头,坐落在店集西约五公里处一条弯弯的小河把西河头分成了三个自然村,河的西边偏北叫后西河头,我们也管它叫后街;河的南面偏西叫前西河头,也叫它南疃;河的东岸,自然就是我的老家——东西河头村子的北面有一条大道,小时候我们管它叫北大道,你可别小看了这条大道,那可是明清时期金口港开埠后唯一的一条通往莱州府的官道;占官道的光,村庄也受益颇多,外出做生意的也多了起来,村内开了两家马车店,四家油坊,还有碾坊、磨坊村子南边还有一条东南向的大街,与北大道遥相呼应,形成了老祖宗精心的规划布局——凤凰展翅古村落北大道跨河处有一座条石铺成的三孔石桥,东南街的西头也有一座窄窄的人行石桥,为村民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村的四周还围起了围子,防止土匪强盗这座三孔石桥得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小时候,部队拉练经过这里,解放牌的大卡车从桥面通过,轰隆隆的大坦克可不能上桥,怕压堆桥面,只能从上游河底蹚水而过那天部队经过时已近中午,就地安营,在桥西头,炊事班支起锅灶准备做饭,不一会便升起袅袅炊烟,每口大锅旁都切好一大筐萝卜块,菜板上还切好一堆肥肥的猪肉,只见那炊事员把切好的肉倒进锅里翻炒直到肥肉化成脂渣,放入葱花爆出香味,把框里的萝卜倒进锅里,那翻炒的铲子好比一把小铁锨,上下翻飞,,旁边还蒸好了一锅锅的大馒头,不一会菜熟了,战士们一个个领上一个大馒头瓦上一大碗萝卜,蹲在地上就大口吃了起来那个味道引得我们一大帮孩子直向前凑凑,口里的哈喇子不自觉就湿了胸前我闭上眼睛,允吸着香气,唉,什么时候,自己也能手里掐着馒头,再来上一碗带着几块脂渣的萝卜块,美美的想着;大人们都说,萝卜炒三遍,官也能扒三碗说着说着就跑偏了河的上游,在六十年代的时候,村民出义务工修建了一条拦水坝,形成了一座小水库,水库蓄满后,河水流向西南,来到村头,经过石桥折向正南,到了村西南角,一个龙摆尾向东南而去儿时的小河还没有正式的名字,村西那段叫西河,拐弯处,有一条西南沟,好似一条前行的蟒蛇把头伸到河里村南那段叫南河,南河中部有一口泉子,长方形的井口,深不过两米,几百年来从没干过孕育了大半个村的村民生活过了南河,拐了个九十度的弯就到了绕湾,绕湾左岸有一处直立凸出的岩石,约四五米的高度,河中间一块岩石露出水面,似一只扬起风帆的小船,河的右岸有一处沙滩地绕湾西南角,一条穿过南疃的水沟自西南方向而来,我们管它叫兰家沟,是因为沟的北岸住了几家兰姓人家,兰家沟到了村东头,是一处断崖,有好几米深,形成了一个水龙潭,小时候听大人们说,这个水龙潭里有一个磨眼粗的泉眼,汩汩的往外冒着泉水,特别是大雨过后,泉眼能冒起很高的水柱,并伴有隆隆的响声,很是吓人,为了村庄安危和孩子们的安全,人们找来一盘大磨,盖在了泉眼上,从此便断了水流过了绕湾,又是一个拐弯拐向东南,拐弯处是鳖盖子湾,过了鳖盖子湾,一直向东南就到了张家桥,这是一座做工精致的石桥,一共七孔,这座桥是南疃一家张姓的人家出资为方便村民过河而修建的,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也算是一座小古桥了跨过张家桥,就进入下河,下河左岸是狼岗葬(乱葬岗),又是连续两个拐弯到了东盘沟崖,东盘沟崖如一处龙门,锁住水流,形成一湾碧水,北岸形成一处水草地,一过雨后,草地里的小水湾就会冒出一股油花,直到前些年,有支勘测队来过,才知道沿河地下有一条石油带,直通东海河水拐过东盘沟崖就是下河底,下河底是垒里水库上游,水流最终汇入垒里水库,水库满水流入店集河春秋时节,河流较浅,清澈的水面下面鱼虾嬉戏待到夏日,大雨过后,湍流勇急,声势吓人,待河水稍显平稳,便成了一些胆大孩子们急不可耐的玩耍天堂,一群小伙伴不约而同的就出现在河边,来到绕湾那块凸起的岩石上,排起长长的队伍,领头的一个高高跃起,一头扎入河里,其他人也鱼贯而入,小小的身体被那湍急的河流冲出好远好远,有时候一直被冲到张家桥这时一些焦急的家长,便急匆匆跑出家门,大声吆喝着孩子赶紧回家,听到远处传来的喊声,孩子们便一轰而散,生怕被发现更怕被现场抓到,到那时,免不了一顿怒吼和狂揍大水过后,好事的大人后边跟着一帮孩子,来到河水较浅处,开始抓鱼摸虾,收获最多的是鲫鱼、花翅、麦穗、爬古鱼、小虾,偶尔还能抓到几条白鳝,最大的收获是能逮到一只大大的鳖,也叫王八、团鱼,不一会满满的收获,便成了饭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到了黄昏,蛙鸣声悠扬而起,村头的场院上坐满了大人小孩,翘首聆听秀武老人说那三国英雄、梁山好汉、齐天大圣孙悟空,听的人们鸦雀无声,意犹未尽,一天的劳累、烦恼便悄然而逝到了冬天,浅浅的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宛如一个天然的溜冰场,惹的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聚到一起,早把“不准上河滑冰”大人们的口头禅忘到了脑后;一些不小心的,把冬天唯一的一条棉裤和一双靴子,湿的光光的,害得第二天一天出不了门、上不了学,还捎带挨上一顿揍 不知何时,村旁小河有了自己的名字——文星河也不知从何时起,文星河宛然成了一条臭臭的排水沟,河内垃圾遍地,污泥淤塞,杂草灌木横生,儿时美景如画的情景荡然无存,沉重的心情涌上心头 看现在,整治后的文星河,一道道拦水坝水面相连,两岸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河道内荷花、莲花、水草、芦苇点缀河面,水下鱼儿成群,一只只野鸭、白鹭也悄然有了栖息地,婉延的河流嫣然一条长长的卧龙环抱着村庄,潺潺的河水缓缓地缓缓地流向远方 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故乡,我美丽的,梦牵魂绕的那条小河——文星河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故乡的那条青石板路?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故乡的那条青石板路(故乡的那条小河)

故乡的那条青石板路

崔秀宏

我的故乡西河头,坐落在店集西约五公里处。一条弯弯的小河把西河头分成了三个自然村,河的西边偏北叫后西河头,我们也管它叫后街;河的南面偏西叫前西河头,也叫它南疃;河的东岸,自然就是我的老家——东西河头。村子的北面有一条大道,小时候我们管它叫北大道,你可别小看了这条大道,那可是明清时期金口港开埠后唯一的一条通往莱州府的官道;占官道的光,村庄也受益颇多,外出做生意的也多了起来,村内开了两家马车店,四家油坊,还有碾坊、磨坊。村子南边还有一条东南向的大街,与北大道遥相呼应,形成了老祖宗精心的规划布局——凤凰展翅古村落。北大道跨河处有一座条石铺成的三孔石桥,东南街的西头也有一座窄窄的人行石桥,为村民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村的四周还围起了围子,防止土匪强盗。这座三孔石桥得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小时候,部队拉练经过这里,解放牌的大卡车从桥面通过,轰隆隆的大坦克可不能上桥,怕压堆桥面,只能从上游河底蹚水而过。那天部队经过时已近中午,就地安营,在桥西头,炊事班支起锅灶准备做饭,不一会便升起袅袅炊烟,每口大锅旁都切好一大筐萝卜块,菜板上还切好一堆肥肥的猪肉,只见那炊事员把切好的肉倒进锅里翻炒直到肥肉化成脂渣,放入葱花爆出香味,把框里的萝卜倒进锅里,那翻炒的铲子好比一把小铁锨,上下翻飞,,旁边还蒸好了一锅锅的大馒头,不一会菜熟了,战士们一个个领上一个大馒头瓦上一大碗萝卜,蹲在地上就大口吃了起来。那个味道引得我们一大帮孩子直向前凑凑,口里的哈喇子不自觉就湿了胸前。我闭上眼睛,允吸着香气,唉,什么时候,自己也能手里掐着馒头,再来上一碗带着几块脂渣的萝卜块,美美的想着;大人们都说,萝卜炒三遍,官也能扒三碗。说着说着就跑偏了。河的上游,在六十年代的时候,村民出义务工修建了一条拦水坝,形成了一座小水库,水库蓄满后,河水流向西南,来到村头,经过石桥折向正南,到了村西南角,一个龙摆尾向东南而去。儿时的小河还没有正式的名字,村西那段叫西河,拐弯处,有一条西南沟,好似一条前行的蟒蛇把头伸到河里。村南那段叫南河,南河中部有一口泉子,长方形的井口,深不过两米,几百年来从没干过。孕育了大半个村的村民生活。过了南河,拐了个九十度的弯就到了绕湾,绕湾左岸有一处直立凸出的岩石,约四五米的高度,河中间一块岩石露出水面,似一只扬起风帆的小船,河的右岸有一处沙滩地。绕湾西南角,一条穿过南疃的水沟自西南方向而来,我们管它叫兰家沟,是因为沟的北岸住了几家兰姓人家,兰家沟到了村东头,是一处断崖,有好几米深,形成了一个水龙潭,小时候听大人们说,这个水龙潭里有一个磨眼粗的泉眼,汩汩的往外冒着泉水,特别是大雨过后,泉眼能冒起很高的水柱,并伴有隆隆的响声,很是吓人,为了村庄安危和孩子们的安全,人们找来一盘大磨,盖在了泉眼上,从此便断了水流。过了绕湾,又是一个拐弯拐向东南,拐弯处是鳖盖子湾,过了鳖盖子湾,一直向东南就到了张家桥,这是一座做工精致的石桥,一共七孔,这座桥是南疃一家张姓的人家出资为方便村民过河而修建的,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也算是一座小古桥了。跨过张家桥,就进入下河,下河左岸是狼岗葬(乱葬岗),又是连续两个拐弯到了东盘沟崖,东盘沟崖如一处龙门,锁住水流,形成一湾碧水,北岸形成一处水草地,一过雨后,草地里的小水湾就会冒出一股油花,直到前些年,有支勘测队来过,才知道沿河地下有一条石油带,直通东海。河水拐过东盘沟崖就是下河底,下河底是垒里水库上游,水流最终汇入垒里水库,水库满水流入店集河。春秋时节,河流较浅,清澈的水面下面鱼虾嬉戏。待到夏日,大雨过后,湍流勇急,声势吓人,待河水稍显平稳,便成了一些胆大孩子们急不可耐的玩耍天堂,一群小伙伴不约而同的就出现在河边,来到绕湾那块凸起的岩石上,排起长长的队伍,领头的一个高高跃起,一头扎入河里,其他人也鱼贯而入,小小的身体被那湍急的河流冲出好远好远,有时候一直被冲到张家桥。这时一些焦急的家长,便急匆匆跑出家门,大声吆喝着孩子赶紧回家,听到远处传来的喊声,孩子们便一轰而散,生怕被发现更怕被现场抓到,到那时,免不了一顿怒吼和狂揍。大水过后,好事的大人后边跟着一帮孩子,来到河水较浅处,开始抓鱼摸虾,收获最多的是鲫鱼、花翅、麦穗、爬古鱼、小虾,偶尔还能抓到几条白鳝,最大的收获是能逮到一只大大的鳖,也叫王八、团鱼,不一会满满的收获,便成了饭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到了黄昏,蛙鸣声悠扬而起,村头的场院上坐满了大人小孩,翘首聆听秀武老人说那三国英雄、梁山好汉、齐天大圣孙悟空,听的人们鸦雀无声,意犹未尽,一天的劳累、烦恼便悄然而逝。到了冬天,浅浅的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宛如一个天然的溜冰场,惹的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聚到一起,早把“不准上河滑冰”大人们的口头禅忘到了脑后;一些不小心的,把冬天唯一的一条棉裤和一双靴子,湿的光光的,害得第二天一天出不了门、上不了学,还捎带挨上一顿揍。 不知何时,村旁小河有了自己的名字——文星河。也不知从何时起,文星河宛然成了一条臭臭的排水沟,河内垃圾遍地,污泥淤塞,杂草灌木横生,儿时美景如画的情景荡然无存,沉重的心情涌上心头。 看现在,整治后的文星河,一道道拦水坝水面相连,两岸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河道内荷花、莲花、水草、芦苇点缀河面,水下鱼儿成群,一只只野鸭、白鹭也悄然有了栖息地,婉延的河流嫣然一条长长的卧龙环抱着村庄,潺潺的河水缓缓地缓缓地流向远方。 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故乡,我美丽的,梦牵魂绕的那条小河——文星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