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盗墓一般用到什么(古代盗墓需要啥技术)

随着《盗墓笔记》和《鬼吹灯》这两大挖坟小说相继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人们再次燃起了对“挖坟”话题的兴趣。在古代,不管是中国,还是地球另一端的埃及,有钱有权的人都倾向于“厚葬”,即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入殓,正所谓“死后犹生”,活着时候有什么待遇,死后也要有什么待遇。相比之下,可怜的欧洲皇帝们由于地窄人穷手下缺,就只能带着一本圣经和一把破剑,顶多穿一身活着时候没机会穿或舍不得穿的华丽袍子,葬在小块的墓地中了,罕有华丽的陵寝。

埃及的古墓几乎被探险家和科研人员挖了个遍,而中国的古墓貌似也好不到哪里去。从古至今,古墓一直有无尽的魅力,引得一波又一波的人不顾“偷坟掘墓斩立决”的风险,为了一夜暴富,也要昧着良心掘墓。那么,“发掘古墓”这个行业是从什么时候兴起的呢?这行又有什么专用的道具和技术呢?

历史悠久的挖坟

古代盗墓一般用到什么(古代盗墓需要啥技术)(1)

根据目前的史料,早在277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就有人从古墓中挖出玉石印章,这一小打小闹的事件或许开启了挖坟的先河。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就曾经记载过一个叫作“田叔”的人,靠挖坟发家,积攒了巨额的财富(“掘冢,奸事也,而田叔以起”)。这还不算是最生猛的,有些盗贼甚至挖开了商朝的开国之君“成汤”的坟墓,真正做到“挖了人家的祖坟”。

据记载,在中国历史上有几次挖坟高潮。西汉末年,赤眉军攻入长安,“发掘诸陵,取其宝货”,毁掉了多座西汉皇陵。由于用玉匣装殓的尸体,腐烂程度较低,有些赤眉军甚至还做出了侮辱尸体的行为。到了东汉末年,董卓在陇西发展出自己的势力,为了扩张自己的军队,这位来自西北的大胖子偷偷挖掘了很多东汉的皇家陵墓,后来他逐步成为当朝太师,获得了比皇帝还大的实权,于是开始连西汉的皇陵也不放过,把汉武帝的坟也刨了。

或许是董卓的行为得到了很多实惠,引发起后继者的“再接再厉”。在袁绍和曹操对峙时期,袁绍手下的大文学家陈琳写了篇《为袁绍檄豫州》,把曹操祖孙三代骂了个遍。其中有一句就说“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梁孝王墓),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陈琳在文中提到的“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是曹操手下专门用来挖坟盗宝的官员,其描述可能有夸大的成分——反正曹操在后来抓住陈琳后,因为爱惜才华,陈琳的一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成功取得了曹操的原谅。至于那些关于挖坟的描述是否真如陈琳所言,也就消失在二人握手言和的一声“呵呵”中了。不过在后来,南北朝的刘宋时期,臭名昭著的前废帝刘子业听说了曹操手下那两个名字很奇葩的官职,也下令在朝中设立了这样的职位。

古代盗墓一般用到什么(古代盗墓需要啥技术)(2)

曹操挖坟并非是丧心病狂,其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补充军饷。那位把他骂成“宦竖遗丑”的袁绍将军,其实也没少干这种事情。袁绍的河北军本来就十分粗犷,数十万大军把挖坟当成赚外快的手段,甚至使中原“地无完冢”。但是,袁绍远远比不上曹操那种有组织、有纪律、有计划的挖坟行动。在挖掘梁孝王“刘武”的陵墓时,曹操甚至亲自上阵指挥,整支队伍齐心协力,打开了号称“天下第一石室”的“梁王避暑洞”。

梁孝王是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的弟弟,是窦太后最喜欢的孩子。窦太后曾经当着汉景帝和刘武的面提议让刘武当储君,汉景帝当时无言以对,只好点头“呵呵”。虽然刘武却对此产生了巨大的希望,可惜一直到死都没当上皇帝,但是他仍然要在阴间过把瘾,他派人“斩山作椁,穿山为藏”(引自《水经注》)。他的墓室被当地人俗称为“避暑洞”,总容积达1367立方米,如宫殿一般华丽,除了有墓道、甬道、主室、回廊、侧室、耳室、角室等部分外,还有储存食物的冰窖、与卫生间相连的排水系统。根据《艺文类聚》记载,曹操这次挖坟行动收获颇丰,“收金宝数万斤,天子闻之哀泣。”

古人开掘坟墓有那些技术?

民国时期的东陵大盗孙殿英,用炸药等现代武器打开了慈禧墓和乾隆墓,可是,在没有高科技武器又不能大张旗鼓点火药的古代,人们如何挖开结实的古墓呢?

梁孝王“刘武”的墓门被上千公斤的巨石封死,曹操的挖坟小组是怎样打开它的呢?现在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从类似的例子中推测。江苏徐州龟山的西汉楚王“刘注”,其夫妻墓是将龟山凿空建成的,墓道也有巨型石块堵塞,每块重达六七吨。可惜这没有什么用,这坟还是被人盗了。原来盗贼在石块上凿着牛鼻一样的孔,可以穿过绳子拉动石块。至于怎么拉动的,可以理解为大量的人一起拉,再配上油脂等润滑物,就能把石块拉动了。具体的原理或许和埃及人造金字塔差不多。

古代盗墓一般用到什么(古代盗墓需要啥技术)(3)

当然,大部分盗墓者并不像曹操这么财大气粗,一呼百应。如果只有几个人该怎么办呢?《清稗类钞·盗贼类》中记载了广州剧盗焦四,带着十几个徒弟,在打雷时让徒弟们站在不同方位,如果有人听到脚下有隐隐回声,则表示地下有大空穴,以确定墓室位置。其具体原理与乐器的共鸣腔类似。确定位置后,他们会在墓旁打一个竖井,然后再打一个横井,一直挖到墓室,因为那里通常是最脆弱的地方。根据土的味道也可以判断墓穴方位,有些盗贼可以通过闻嗅土的味道,来判断是否有墓葬在此。

古代盗墓一般用到什么(古代盗墓需要啥技术)(4)

1、主动防御,让盗墓者变成陪葬者

所有的墓主人都希望自己的坟墓永远不能被人打开,所以都会花大功夫请专人设计。古墓并不是呆在那里等着被盗,很多时候还能杀死盗墓者。比较实用的一种方法是用流沙或碎石包裹墓室,成为“积沙墓”或“积石墓”;如果是复合型,则被称作“积沙积石墓”。这种坟墓利用砂石的流动性,使得盗洞非常难以被打出。即使打出了盗洞,盗墓者一不小心就会被活埋。防盗的沙子一般是被炒干的,这样既能作为天然干燥剂,减少水分,给尸体防腐,又能增加沙子的流动性。本文曾经说过,古代的盗洞支架一般是用竹子做的,无法对付积沙墓,现在的盗墓者就不怕了,他们用一节一节的粗大钢筒连接成隧道,可以在砂石中保障安全。

古代盗墓一般用到什么(古代盗墓需要啥技术)(5)

除了活埋用的沙子,暗器也是墓葬设计者所喜爱的“高冷范儿”利器。比如伏弩,就是利用装上箭的弩,扳机上连上机关,如果盗墓者不慎趟到触发线,箭便会射出。再如悬剑,传说在袁天罡的墓道中就有悬剑的机关,当有人从下边经过时就会落下。另外,还有些墓道中会撒上一些类似现代反坦克铁刺一样的暗器,用来扎伤盗贼的脚,如果哪位盗贼倒霉地摔倒,还有可能被扎成海胆,丢了性命。但是,随着年长日久,这些机械的小玩意大多会失灵,如果被盗贼发现,绕过也不是难事。

相队于令人惊叹的精巧设计,毒药是更简单粗暴且有效的方法。坟墓中的箭头、利剑、铁刺等都可以被涂上毒药,这样就会让坟墓对盗贼的报复更加狠烈。但是还有一些墓葬会让人在不知情时中毒。有一些防盗专家会把毒药涂抹在尸体或者殉葬品上,造成“尸毒”,来对付盗贼。另如财大气粗的秦始皇,在他的陵中,注有成吨的水银,这样不仅可以让棺材浮在人造的“银河”上显得高大上,而且还可以利用汞蒸气的毒性,让所有盗墓者望而却步。至今,考古专家们还能检测到秦始皇陵附近土地的汞含量超标,仍然不敢轻易打开。

有些墓葬中还有“伏火”,在马王堆汉墓中就有发现。就是在进入空气后,墓穴内会产生自燃,但是很多科学家都认为古人并没有高超到会把白磷等物故意放入墓穴,那些自燃物质是尸体等有机物分解后自然形成的。

2、被动防御,金刚不坏的坚固铠甲

即使杀死盗墓贼,自己的墓还是被人开了个口,墓主人最希望的当然是让墓穴压根就不被打开。很多帝王墓葬都有三至七道石门,每道门重达数吨至数十吨。最外层俗称金刚墙,是最结实的,而且很隐蔽。可是这些也并不是最难的,只要有足够的人力和时间,还是可以慢慢移开巨石的。到了近代,有了大规模杀伤武器,这些巨石还可以被炸开。另外,即使打开第一道石门,也不见得能找到第二道,有些墓道如迷宫一般纵横交错,闯入者如果不熟悉,则很容易在里边迷路,活活被困死。这种设计思路深受世界各地的帝王青睐,不仅中国有,埃及也有。因此,对付这种墓葬,除了多人分工合作,互相接应之外,貌似也没什么有效的办法。

还有些墓主人为了防止自己的墓葬被打开,干脆把自己的墓穴用铁水浇筑,将墓变成一个整体,让人挖也挖不动,可是挖不动并不代表古人拿它没办法——古人会用腐蚀性很强的粪水(文雅的叫法称为“金汁”)对铁墙进行反复浇灌,只要肯花时间和掏大粪的成本就能将其破外。

3、大象无形,幽灵一般的隐形巨墓

古代盗墓一般用到什么(古代盗墓需要啥技术)(6)

上述的各种防御方式,不管是主动式还是被动式的,只要和盗贼发生接触,就难免会被高手打开,即使贼不偷,也会一直惦记。所以对于墓主人来说,如果不在乎后人凭吊的话,让自己的墓永远隐身,才是最好的策略。

想要让自己的墓葬不留痕迹其实很简单,有些帝王会杀死修筑陵墓的工匠,通过灭口防止被盗。在建造清东陵的时候,特意选择了很多聋哑人作为工匠,以防止泄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做得更绝,嘱咐其手下人在自己死后,将尸体夹在两块凿成人形的厚木板之中,埋在一片荒地里,让一群马踏的看不出痕迹,再牵来一对骆驼母子,杀死小骆驼。由于蒙古部落是游牧民族,随水草而居,第二年走到这里的时候,人类已经认不出了,可是母骆驼能认出这块地方,并且掉下眼泪,后人们便在这里祭拜,等到母骆驼也死后,就再也没人知道具体的埋葬地点了。

另一种隐藏的方法就是“分身术”,大侦探波洛说过,“想藏尸体,最好的方法就是藏在很多尸体中。”墓葬也是如此。比如财大气粗的曹操建造了多个“疑冢”,让人弄不清哪个真正埋的是他本人。魏晋时期的很多贵族发现大量空墓,便捡了现成的便宜。

古代盗墓一般用到什么(古代盗墓需要啥技术)(7)

最后,还有一种方法可以防止盗墓,就是曹操提倡的“裸葬”,曹操本人从盗墓得出的最佳学术成果便是:要想不被盗,就要没啥可盗。所以临死前一再强调不要厚葬,这样虽然不能打消仇家和狂热粉丝的挖掘,但是至少能让众多盗贼对他不再惦记了。然而这没有什么用,孟德公或许万万没想到,两千年之后,他的墓还是被现代的考古学家挖了出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