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重庆言子 正在逐渐消失的本土语言艺术

重庆言子欢乐多,笑得你往地上梭,西南官话中别具一格的泥石流存在,凭借天生的生动诙谐凶猛属性,自带韵律和笑声的语音系统,重庆言子深得众多方言爱好者的喜爱。

西双版纳重庆言子 正在逐渐消失的本土语言艺术(1)

当人们纷纷摇头感叹“方言离我们很近,消亡的速度令我们很惊”,这个时候一个重庆崽儿会说:“牙刷哦!扯把子,展言子!”,然后开启360°立体声环绕,分分钟给你来上一段笑到头掉的重庆言子现场骂人教学

西双版纳重庆言子 正在逐渐消失的本土语言艺术(2)

远到外太空近到红旗河沟东

不管是打架割孽还是摆龙门阵日白

重庆言子包罗万象、天文地理无所不涉

形式更是灵活多样,短小精悍,形象生动

言子一展瞬间戏精附体全身都是笑点

西双版纳重庆言子 正在逐渐消失的本土语言艺术(3)

展言子习惯上叫歇后语、半截话

用朴素又具有深刻人生哲学的引子

在嬉笑怒骂间把语言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每一句引子都像是女朋友的脾气难以捉摸

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语在言子里

理直气壮地有了不可描述会心一笑的关系

西双版纳重庆言子 正在逐渐消失的本土语言艺术(4)

瞎子戴眼镜——多余的圈圈

一般用于吐槽别人做无用功,故意隐去了后半句“多余的圈圈”,外人光看前半句,虽然知道可能不是什么好话,但一时之间根本很难反应过来。

西双版纳重庆言子 正在逐渐消失的本土语言艺术(5)

半天空挂口袋——装风(疯)

一般用于讽刺别人做莫名其妙的事,生活中常说:“他这人神经得很,半天空挂口袋。”形容做的事情既无用又好笑。

西双版纳重庆言子 正在逐渐消失的本土语言艺术(6)

珍珠蘸酱油——宝得有盐有味

一般用于吐槽某人行为做事很傻很搞笑,重庆话里,宝气是傻乎乎、很可笑的样子。有盐有味将宝气的层次又拔高了。

宝批龙,大不同,身上穿的灯草绒

形容一种很宝贵的龙。生活中这个意思是说当别人在显摆时,你可以用这个词,表达的含义就是说他哗众取宠。与此相近的还有:宝器,日白之类的口语。主要用来骂人。

西双版纳重庆言子 正在逐渐消失的本土语言艺术(7)

癞疙宝舔牛沟子——跳起跳起地舔

沟子”重庆话里是“屁股”,整句话实际是在比喻一个人特别努力地冲领导拍马屁。

西双版纳重庆言子 正在逐渐消失的本土语言艺术(8)

矮子过河—安了心

重庆话里”淹“和”安“读音相同,所以才谐音”安了心“,也就是安心要去做某件事。

西双版纳重庆言子 正在逐渐消失的本土语言艺术(9)

巴错门神——翻了脸

“巴”,贴的意思,本意指贴错门神,脸反了,刚好引申为“翻了脸”。

西双版纳重庆言子 正在逐渐消失的本土语言艺术(10)

茶馆头买东西——要水

重庆言子里将事情办不成,或某人办事拖沓,称为‘水’,有付之流水的意思。一个人一旦被扣上水的帽子,那就很不靠谱了。

八两花椒四两肉——麻嘎嘎

麻,重庆话里一般指欺骗的行为。整句话其实是在指对骗人、糊弄人行为的严重控诉。

西双版纳重庆言子 正在逐渐消失的本土语言艺术(11)

抱鸡婆打摆子——又扑又颤

抱鸡婆原指孵小鸡的老母鸡,常常比喻比较凶的人。打摆子本来是得了疟疾的发病状况,放在这儿比喻好表现、好显摆。

西双版纳重庆言子 正在逐渐消失的本土语言艺术(12)

西双版纳重庆言子 正在逐渐消失的本土语言艺术(13)

在重庆要是对地名不熟悉,我酱劝你就不要来斗言子了,天晓得重庆人一天哪门那么多版样儿,从丰都城到朝天门,佛图关扯到解放碑,没有他们编不出来的大道理,也没有他们吐槽不了的人。

西双版纳重庆言子 正在逐渐消失的本土语言艺术(14)

丰都城拉二胡——鬼扯

丰都素来就有“鬼城”之说,在鬼城里拉二胡,可不就是鬼扯。直白地点出一个人在说瞎话。

西双版纳重庆言子 正在逐渐消失的本土语言艺术(15)

傻子当领导——佛图关(糊涂官)

在重庆方言中“糊涂”的读音与“浮图”相似,也就有了“傻子当领导——佛图关(糊涂官)”的说法,“佛图关”是取“糊涂官”的谐音。

西双版纳重庆言子 正在逐渐消失的本土语言艺术(16)

老光棍——茄(缺)子溪(妻)

重庆人把“茄”念“缺”,把“溪”念“妻”,所以“茄子溪”就被联想成了“缺子妻”,大渡口的茄子溪就这样躺枪了。

较场坝的土地——管得宽

较场坝就是今天的较场口,本意是指较场口四通八达,占地面积宽。先在多用来讽刺人多管闲事。

西双版纳重庆言子 正在逐渐消失的本土语言艺术(17)

较场坝的旗杆——光棍一条

较场口这块万能砖真的是哪里都有它,教场坝的旗杆也是很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单身青年的现状了。

解放碑的钟——不摆了

那是因为以前挂在解放碑上面的钟,经常性的坏,时针停摆,所以大家才说解放碑的钟“不摆了”。重庆话“不摆了”是形容对一件事、一个人很好,好得无法形容了就叫“不摆了”

西双版纳重庆言子 正在逐渐消失的本土语言艺术(18)

朝天门擦皮鞋——有两把刷刷

朝天门以前擦皮鞋的很多,竞争也很激烈。每个擦皮鞋的都有两把刷子当工具,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说法。现在都形容人有点本事。

西双版纳重庆言子 正在逐渐消失的本土语言艺术(19)

重庆作为新晋网红兼大吃货城市

美食相关的“言子”必须要拥有姓名!

管你是隔夜的冰粉还是冠生园的麻饼

不给我扯出了个重庆地名哲学就算你输

在品尝美食的同时看透人生

重庆人,深藏功与名!

西双版纳重庆言子 正在逐渐消失的本土语言艺术(20)

隔夜的冰粉——一碗水

两路的一碗水有很多关于来历的传说。放久了的冰粉会重新融化成水,所以重庆人就将“隔夜冰粉”与“一碗水”联系起来组成了,成了外地人根本懂不起的地名言子。

猫抓糍粑——脱不了爪爪

多用于某人与某件事情关系紧密,脱不了关系。形容一个人摊上事儿了,有点幸灾乐祸的感觉。

冠生园的麻饼 ——点子多

冠生园麻饼上面有很多芝麻,后面大家用来形容很有主意想法/鬼点子很多的人。

好吃街的板栗 ——现炒现卖

一般的板栗都是炒好就买,后来引申除了现学现用的意思。


在重庆“zh ch sh”和“z c s”

“n”和“l”,“f”和“h”

都是一家人还分啥子彼此

这种不飘准的发音

也为重庆人毫无阻碍地互飚言子

创造了一片绝佳的言子沃土

西双版纳重庆言子 正在逐渐消失的本土语言艺术(21)

“重庆言子”最能反应重庆人的性格

幽默,是“重庆言子”最绚丽的色彩

凶起来像猫生气,“猫刹”得很

脑子笨,不灵光是“方脑壳”

做人不讲道理,就像是那横行的螃海

在重庆人的词典里

没有什么是不能拿来打比方的!

西双版纳重庆言子 正在逐渐消失的本土语言艺术(22)

(吃喝玩乐在重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