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到底该不该禁放(光禁一禁还不够)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放鞭炮又是春节习俗中重要的内容。“砰砰砰”的爆响声寓意多样,它洗去了人们一年的疲惫,缓解了积蓄一年的压力,营造了迎接新年的气氛。“砰砰”的鞭炮声伴随着中华民族文明的脚步,响彻中华大地五千多年,从古至今,绵延不绝。

鞭炮到底该不该禁放(光禁一禁还不够)(1)

种类繁多的鞭炮

鞭炮的来历极具故事性和文化性。上古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缺乏抵御自然力侵害的能力。按照民间传说,有一种叫做“祟”的怪兽,平时潜伏在海底,每到春节就爬上岸劫掠村庄、杀戮百姓,百姓苦不堪言,只得爬上高处避难。后来人们发现“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怕火光、怕红色、怕响声。人们为了驱赶“祟”,每个除夕夜,老老小小都会穿上红色的新衣,每个房间都会点上灯,点燃竹子,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就把“祟”驱赶到海里面去了。这样,人们又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自那以后,就形成了在春节燃放竹节爆竹的习俗。

鞭炮到底该不该禁放(光禁一禁还不够)(2)

古代孩子们放鞭炮的场景

到了唐朝,伴随着火药的发明使用,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单响和双响的区别。宋朝鞭炮进一步普及,民间燃放鞭炮的习惯蔚然成风,火药爆竹取代了过去的竹节爆竹,也就形成了现代鞭炮的雏形。明清时期,鞭炮得到进一步发展,政府每逢重大节日也要燃放爆竹。到了现在,鞭炮的种类繁多,花样各式,成为节日营造欢乐气氛的主角。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张艺谋导演设计的焰火绽放天空,震惊世界,鞭炮走到生命的巅峰。

近年来,鞭炮却遭人连累饱受诟病,这个人就是“霾”。生活在北方的人们对霾是毫不陌生,甚至是深恶痛绝:即使正午时分也难见日光,交通堵塞,学校停课,每天人们打开电视听到的都是黄色、橙色雾霾预警。生活圈子里都是对雾霾的各色吐槽:“北京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三环内外,浓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烟尘与雾霾齐飞,钢厂与民宅一色”,还有传当年伦敦大雾死了多少多少人......人们都在分析、探究雾霾产生的原因,指责环保部门工作不力。

鞭炮到底该不该禁放(光禁一禁还不够)(3)

大量鞭炮造成乌烟瘴气

这时,一个振聋发聩的声音冲破云霄:必须禁止燃放鞭炮!愈发刺耳的鞭炮声遇到了更加响亮的声音,被鞭炮折腾了不知多少年的人们终于看到了希望的光芒。

接着,人们进行了各种专业分析:燃放鞭炮除了会产生纸屑粉尘以及二氧化碳,还会排放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极可能形成酸雨和光化学烟雾。某县环保部门曾做过专门统计,2015年该地春节鞭炮消耗量超过全年三分之二,造就了“万里尘飘”的空前盛况,空气质量指数几乎爆表。

燃放鞭炮所发出的噪音高达120分贝,仅次于飞机起飞的噪声,除了会损伤听力,还会造成精神紧张、影响睡眠、引发疲倦。与过去不同,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之中,都想过一个万籁俱寂、没有打扰的春节。

鞭炮的包装上大都缺乏安全说明,如果不在规定地点、使用恰当方法燃放鞭炮,极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4年大连市中瀛臻堡社区由于居民燃放鞭炮方法不当造成三辆汽车烧毁。更可怕的是,某些鞭炮生产厂家出于某些目的,虚标参数甚至添加违禁成分,导致鞭炮爆炸力过大,被鞭炮炸死炸伤的事例数不胜数。春节本是阖家团圆的喜庆节日,屡屡发生的安全事故为春节埋上了一层阴云,事后追责往往治标不治本,必须从源头入手。

鞭炮到底该不该禁放(光禁一禁还不够)(4)

中瀛臻堡燃放事故

为此,全国各省区都纷纷出台禁限放鞭炮的措施,今年的禁限放措施尤为严厉。山东许多地市纷纷出台了最严禁放令,过去不加限制的农村地区如今也加入了禁放的行列。有网友评论,今年春节将是有史以来最安静的春节。

放鞭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但燃放鞭炮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放鞭炮之类“烫手”的传统文化,确实值得全社会细细思考。某人大代表就提出了“建议加强烟花爆竹管理”的议案,一方面要为烟花爆竹“正名”,燃放鞭炮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必须得到有效继承和保护;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烟花爆竹的管理,革除滥放、攀比的陋习,科学制定产品标准,有效划定禁放区、禁放期,使得烟花爆竹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剂,而不是杀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