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为什么这么多泡子(先追溯一下泡菜原料成因)

#李子柒做泡菜视频遭韩国网友围攻#

一、白菜历史追溯

白菜原产中国,古时叫“崧”。曾在西安新石器时代半坡遗址中出土的一个陶罐里有白菜籽,有6000多年的历史;比其他原产中国的粮食作物要古远。白菜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栽培,最早得名于汉代。南北朝时是中国南方最常食用的蔬菜之一。唐代出现了白菘、紫菘和牛肚菘等不同的品种。宋代陆佃的《埤雅》中说:“菘性凌冬不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其字会意,而本草以为耐霜雪也”。元朝时民间开始称其为“白菜”。明朝中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菘性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之白菜,其色清白。”《本草纲目》记载了一些白菜的药用价值。

明代以前白菜主要在长江下游太湖地区栽培,明清时期不结球白菜(小白菜)在北方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在浙江地区培育成功结球白菜(大白菜)。

泡菜为什么这么多泡子(先追溯一下泡菜原料成因)(1)

18世纪中叶(康乾盛世)在北方,大白菜取代了小白菜,且产量超过南方。华北、山东出产的大白菜开始沿京杭大运河销往江浙以至华南。鲁迅在《朝花夕拾》的《藤野先生》一文中说:“大概是物以希(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

大白菜是在明朝时由中国传到李氏朝鲜的,之后成了朝鲜泡菜的主要原料。韩国电视剧《大长今》中有主人公试种从明国引进的菘菜(大白菜)的情节。

二、蔬菜储存问题

而白菜有个最大的弱点,就是不易保存,容易腐烂。而古时没有大棚蔬菜,只有暖房蔬菜,但是费用极其高额,平常人是用不起的。而且存储条件也非常不好。于是,古人对各类蔬菜用很多种办法储存,有洞穴储存,冰窖储存,但费用都昂贵,后改为有晾干储存。

至于腌制,因为古代时盐并非廉价品,是属于国控物质,并没有普及开来。

泡菜为什么这么多泡子(先追溯一下泡菜原料成因)(2)

而腌制用的辣椒则是在明末从美洲传入中国的。起初辣椒只是作为观赏作物和药物进入中国,当时被人们称为番椒。而最先开始食用辣椒的是贵州及其相邻地区。在盐缺乏的贵州,康熙年间辣椒起了代盐的作用,可见与生活之密切。从乾隆年间开始,贵州地区大量食用辣椒。乾隆年间与贵州相邻的云南镇雄和贵州东部的湖南辰州府也开始食辣子。嘉庆以后,黔,湘,川,赣几省辣椒已经普遍种植,嘉庆时有记载说,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已经开始种以为蔬了。现在已经成为重要的蔬菜和调味品,种子油可食用、果亦有驱虫和发汗之药效。

三、朝鲜与中国关系

明朝末年满清崛起,新旧势力展开全面交锋,而古代李氏朝鲜(以下古代李氏朝鲜*简称朝鲜)意外成了双方正面接触的战场,众所周知朝鲜视明朝为宗主国,对明朝十分敬畏,满清兴自东北,要想与明朝正面对抗,势必要拿下朝鲜以示声威。

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亲自率领15万八旗子弟渡过鸭绿江,全面进攻朝鲜,朝鲜军事实力薄弱,多年来都是靠明朝扶持才安稳无事,此时明朝自顾不暇,根本分不出精力来管朝鲜安危,不出一年时间,清军包围汉城,朝鲜被迫接受和谈。

为了从中打压明朝,皇太极在谈和条件中提出了十分苛刻的条件,首要是让朝鲜放弃明朝,转而成为清朝的附属国,并且朝鲜王子需要作为人质,接受清朝看管,此外朝鲜每年必须向大清朝贡,对于满清开出的条件,朝鲜人虽然愤怒却又不得不接受。

泡菜为什么这么多泡子(先追溯一下泡菜原料成因)(3)

而作为白菜在当时古代朝鲜仍属于上层食用蔬菜。而朝鲜又是等级非常严谨的地区,依然有盐引制,腌制菜在当时朝鲜仍属于士大夫贵族用餐。

而辣椒使用是在中国乾隆时期才在贵州地区代替盐大量使用。直至嘉庆以后,黔,湘,川,赣几省辣椒才开始已经普遍种植。还是白菜储存问题,和盐管制问题,加之当地有中医使用经验所说的“温中散寒,除风发汗,去冷癖,行痰,祛湿。”之用。以辣带盐的腌制品开始在中国出现。

泡菜为什么这么多泡子(先追溯一下泡菜原料成因)(4)

综上所述,朝鲜进行腌制泡白菜,应该在清朝嘉庆年之后才开始。而韩国所说泡白菜是朝鲜发明的,那就更是睁眼说闲话。更何况,目前韩国绝大多数人并不能读识古代朝鲜的历史书籍,因为这些历史书籍都是古代汉语言文字书籍。而朝鲜朝鲜王国的世宗大王于1443年(世宗25年)12月创建训民正音(即朝鲜谚文),在全国广泛发布是1446年(世宗28年)。而真正在朝鲜普及是20世纪20年代,但依旧是朝鲜文和汉字掺合在一起使用。而韩国则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真正全面使用朝鲜谚文。

所以说谚文字才普及不到五十年的韩国,怎么能知道朝鲜的泡菜历史呢。相信真正的韩国历史学家绝不会信口开河说泡菜是朝鲜发源地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