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桌子上刻早字的故事(12岁鲁迅课桌上刻了一个)

12岁鲁迅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后来凡事求早,早早救国救民。

鲁迅先生从小一直凡是提前,尽早去做。在他的人格和行为举止方面也会表现出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的原则。当然这与他的一个经历不无关系。

鲁迅的桌子上刻早字的故事(12岁鲁迅课桌上刻了一个)(1)

这个故事就跟他的启蒙老师寿镜吾有关。本文是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一字故事:也就是经典的“一字座右铭”。

鲁迅12岁的时候,就读于浙江绍兴的“三味书屋”。一次,因为帮母亲鲁氏处理家族的事儿,耽误了上学,结果寿镜吾老师就狠狠地批评了他。为了牢记教诲,同时也为自己因为家务常常迟到而感到不快,也是为了不打扰同学们的学习进度,鲁迅发誓再也不能迟到。为了严格要求,他便在桌子上方方正正地刻下一个“早”字。

长大后的鲁迅凡在学校里,公开场所,都会早到。二十世纪初,刚刚成年的迅哥便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南京矿院,而且顺利取得留日学习的资格。

鲁迅的桌子上刻早字的故事(12岁鲁迅课桌上刻了一个)(2)

一切都是为了“早”,更为了中国人早早摆脱腐朽和落后,鲁迅便走在时代的最前方,呼吁呐喊国民摆脱封建思想,早日解放压迫下的传统人性。

1927瑞典诺奖勘察专家早早“盯”上鲁迅,但不是所有的早都是好事,鲁迅拒绝了,他认为拿来主义尽管是当时中国社会最迫切的需要,中国也必须早日全面国际化。但有些早却满含陷阱,全盘西化不可取。

失去国际关注机会的鲁迅,又一次回到形单影只,他说过,绵羊才成群结队,猛兽只会独行。

鲁迅的桌子上刻早字的故事(12岁鲁迅课桌上刻了一个)(3)

此时距离他从海外归来弃医从文十年有余,路在何方,或许只有在荆棘中找路的人才能明白。

文如尖刀,从来犀利,先生说过,他即便一个人也要战斗,继续声嘶力竭谋求文化救国的路线。

除了他抖擞的战斗精神和直立立的寸发,小说《狂人日记》绽放于黎明前,也成了最早的新文学白话文代表。

在世界范围五四运动爆发时,中国也早早加入,凭此一书,鲁迅精神思想犹如一颗闪电彻底惊醒了沉睡的东方,国人迎来了早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