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的原理是什么(真相一直都被蒙蔽)

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的原理是什么(真相一直都被蒙蔽)(1)

前些年,经常能看到关于臭氧层变薄和南极洲臭氧层空洞变大的新闻,甚至还被写进教材,其实氟利昂破坏臭氧层一直都是有争议的,缺乏有力的证据。

首先氟利昂化学性质稳定,没有可燃性和毒性,被当作制冷剂、发泡剂和清洗剂,广泛用于家用电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汽车、消防器材等各个领域。然而舆论认为,氟利昂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科学家估计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数万个臭氧分子。臭氧层被大量损耗后,吸收紫外线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会明显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毁灭性的危害。但是,在2000年南极臭氧洞的最大面积2900万平方公里,2002年的南极臭氧层空洞最大面积减小到2096万平方公里,2003年臭氧空洞最大面积又增大到2500万平方公里,到2004年南极臭氧洞最大面积仅为1200万平方公里,再到2009年的臭氧空洞面积又达到2392万平方公里。并且,臭氧层空洞通常是出现在每年的9月—11月,到12月时臭氧层空洞就会消失。

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的原理是什么(真相一直都被蒙蔽)(2)

1999年我国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杨学祥教授指出,造成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罪魁祸首”是太阳风,而不是通常所认为人类使用的氟利昂。这一观点发表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上。杨教授在论文中指出,有3个因素结合起来使南极臭氧层出现空洞:第一,太阳风的压力使地球南极上空大气层变薄;第二,处于开裂期的地球南半球由于火山爆发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破坏臭氧层;第三,太阳高能粒子进入地球大气层后消耗了两极臭氧。南极臭氧层空洞是自然现象,它一直存在并且存在着周期性的变化。这个也是为什么臭氧层空洞出现在两极,并且以南极为甚的原因。

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的原理是什么(真相一直都被蒙蔽)(3)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氟利昂成为了替罪羊呢?原来最早出现使用氟里昂会破坏臭氧层罪魁祸首论调的是一些与杜邦公司竞争的企业,当时杜邦公司是氟里昂这种制冷剂的主要供应商。杜邦公司还为此 出了一本书,专论“臭氧空洞根本就是骗局”。但后来,杜邦公司却化被动为主动,依靠强大的实力成功研制了氟里昂的代用品,它马上大力宣传氟里昂是破坏大气 臭氧层的罪魁祸首,以此限制其他公司使用氟里昂,从而打压竞争对手。

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的原理是什么(真相一直都被蒙蔽)(4)

氟里昂这种安全低廉的制冷剂被禁止使用除了让杜邦成功地打压了竞争对手之外,只起到了提高产品价格的作用,对普通民众百害而无一利。善良的人们也成了杜邦打压对手的帮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