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淮盐运使和扬州知府谁大(两淮盐运史杨本昌)

人生匆匆数十载,大多数人皆如一粒尘埃,一吹而散、来去无息但也有一些人他们不以时间为限被世人熟知,有的因遗臭万年:如玩弄权术、指鹿为马的赵高,卖国求荣、不择手段的秦桧,残害忠良、谋取私力的严嵩;有的则因名垂青史,如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狄仁杰,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包拯,匡正时弊、严肃法纪的海瑞……还有,我们曲靖市麒麟区穷且益坚、嫉恶如仇、廉洁自律、为民服务、半城载史的两淮盐运史——杨本昌,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两淮盐运使和扬州知府谁大?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两淮盐运使和扬州知府谁大(两淮盐运史杨本昌)

两淮盐运使和扬州知府谁大

人生匆匆数十载,大多数人皆如一粒尘埃,一吹而散、来去无息。但也有一些人他们不以时间为限被世人熟知,有的因遗臭万年:如玩弄权术、指鹿为马的赵高,卖国求荣、不择手段的秦桧,残害忠良、谋取私力的严嵩;有的则因名垂青史,如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狄仁杰,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包拯,匡正时弊、严肃法纪的海瑞……还有,我们曲靖市麒麟区穷且益坚、嫉恶如仇、廉洁自律、为民服务、半城载史的两淮盐运史——杨本昌。

穷且益坚 金榜题名

杨本昌又名杨半城,祖籍南宁县(麒麟区)湛家屯村,生于乾隆二十年(1755)。从小家贫,家里收入甚微,只够勉强度日。乾隆三十四年(1769),本昌14岁时,曲靖遭逢大旱,田间颗粒无收,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更是举步维艰。第二年,又逢涝雨成灾,山洪暴发,本昌家的房屋被冲毁,父亲杨朗山只好带着全家人到曲靖城逃荒度日。随后在后北街搭起了一间简陋的茅屋,从此靠卖蔬菜维持生活。

但天无绝人之路,运气总会降临在好人身旁。有一天,本昌家的邻居莫姓新打围墙,在挖基坑时挖出很多奇异的“蓝石头”,淘气的邻居家小孩便一个个扔到本昌家的茅屋里来,把屋里的腌菜缸打烂了许多。当本昌的父母看见此状时,气得拿起两个“石头”要去找莫家算账。但正巧碰上本昌读书回来,见父亲气急败坏的样子,立即向父亲问明情由,并劝父亲回去,不要伤了邻里和气。之后,他便对这些大小如一的“蓝石头”好奇地观察了起来,而后洗去上面的泥巴,意外地发现“中统元宝”四个字,原来这些“蓝石头”是银子。杨家意外得到数百两银子,解决了他们生活上的困境。但他们仍旧不露富、不忘穷,仍操旧业,过着节衣缩食的紧日子。

此外本昌自幼聪明伶俐又好学不倦,胸怀鸿鹄之志。弱冠之年就以诗文、书法显露出非凡才华,后得到当时曲靖府教谕张子舒的怜爱和资助。乾隆五十二年(1787)乡试中举,后多年里更为刻苦,于嘉庆己未年(1799)金榜题名考中进士。

秉公执法 勤勉自律

本昌中进士后,严于律己、工作勤奋,授刑部主事,不久就出任山东登州知府。初到登州,他深知万事开头难,所以提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特别是对于具有“登州二虎”之称的原登州知府程毓亮的两个儿子他更是早有耳闻,此二人依仗权势,强奸妇女,无恶不作。其中两起命案,民愤极大,曾上告到省。但由于官官相护,省里官员收受了程氏的贿赂,致使百姓上告无门。此后程氏二子更是肆无忌惮,无法无天,坏事做尽。为彻底查办此案,给百姓做主,本昌只能不露声色地妆扮成一般的平民百姓,到民间深入调查。把案情搞清后,立即向刑部报告,刑部授予他“自行裁处”的专权。查清原委后,下令将“二虎”缉拿归案,通过公开审判后,将其问斩。接着又将犯有纵容包庇、行贿受贿罪的程毓亮及其他官员予以革职查办。此举可谓大快人心,赢得百姓一阵叫好,也给当地其他恶霸当头一棒,从此有所收敛,也对官官相护之举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

之后数天里,他也很少休息,每天都在为民秉公办案,将登州历年积案一一处理。期间却不曾收取一点好处,即使是百姓为了感谢他而送的东西也被他婉言谢绝,此后大受登州百姓称赞。继后,杨本昌调任山东省会济南任知府。到任后各地上报的案子堆积如山,但本昌不辞辛苦,他事事亲身力行、认真督办、严于法纪,终得水落石出,慢慢地改变“松散之风”。

天道酬勤,苦心不负,鉴于杨本昌在登州、济南任上的政绩,朝廷擢升他为苏淞粮储道道台,驻上海,督办江苏、浙江及上海等地粮食的储备、调运等。但上任后,他又面临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当时苏淞粮储道每年有数十万石粮食要通过大运河运往北京、天津及一些军事驻地。由于运河逐年淤塞,致使船行受阻,运输极为困难,不论官船或民船都不愿承担运粮任务,故苏淞粮储道多年来未完成粮运任务,总受到朝廷的追究。本昌到任后,上疏朝廷,提出一系列治理运河的计划。在沿河各地的通力合作下,疏通了运河。同时,增加专业官运漕船。这样,不仅圆满地完成了南粮北调的任务,而且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运费,又增加了相当数量的岁入,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不久,朝廷任命本昌出任两淮盐运使。本昌到任后,目击官吏舞弊,民生凋敝,不少产盐户因负担沉重而破产等情况。为扭转这种状况,他调整办法,保证了产盐户的利益。为了鼓励合法经营,限制加价加耗以及官商勾结等弊端,他制定了向运销商征收的相关奖惩规定及“出境质量检验”等措施。这样一来,既调动了产盐户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又提高了盐的质量,使“淮盐”誉满全国,国家收入逐年增长。

荣归故里 半城载史

在他任官的这些年头他事事尽心尽力,赢得大家一致认可,可谓平步青云、志得意满,但随着年纪的增长他也时感疲惫,特别思念故土。有一天,本昌独自外出偶遇了一个算命先生,给他写了“临渊羡鱼”四个字。他恍然大悟,决定急流勇退,免致终生遗憾。本昌回到官邸后,为了达到辞归的目的,他开始大量吃辣椒。两个月后,本昌两眼红肿,泪水时流,于是,以“劳积损目,视物不清”为由,向朝廷奏请辞职。后经嘉庆恩准得以归乡,并诰授“忠义大夫”,赐黄金、白银及锦缎若干尺,真可谓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了。

回乡后的杨本昌一心想为家乡办点实事,知道地方教育事业有困难,他便捐银2700两办学宫和购买诸生试卷。嘉庆二十年至二十一年,曲靖连续遭受旱、涝灾害,不少人家揭不开锅,被迫外出逃荒。这让他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他无比痛心,眼看已快近“春分”节令,到处却一片荒凉。新上任的曲靖知府刘家传,一到曲靖就碰上这种棘手的情况,他心急如焚地邀请地方上的绅商富户到府衙里议事,希望大家能悯民疾苦、慷慨解囊、救助灾民。本昌积极响应,立即派人到外地去购买粮食、种子千余驮,既保证当年按时春播,又赈济了青黄不接的灾民。嘉庆二十四年春,本昌又出资治理南盘江,再次为民谋福。

杨本昌因其舍己为人、大公无私,逐渐威名远播。后凡有实际困难者,不论借银多少,只需请保一人,立字为据,即予借贷。据说,当时到忠义第借银的人,无一人空手而回,所以人们都称本昌是“救命恩人”。有的人家因借贷多次,到期又无力偿还,遂将自己的房产或铺面立字抵债。做字以后,本昌仍让原房主继续使用,待出字人去世后,始收归杨姓。这样一来,愿将房产抵债的人越来越多,挂到本昌名下的房产也越来越多,到了道光初年,他拥有的房产几乎占曲靖城内民房的三分之一,故有“杨半城”之称。道光十一年(1831)本昌逝世,地方上将他祀为乡贤载入史册。至此他造福乡里的许多事迹,一直流传至今。

这就是杨本昌,一个清正廉洁、为国为民、乐于奉献的曲靖麒麟区人,一个值得我们效仿与敬仰的好官,一个让人永远难忘又名垂千古的英雄豪杰。他的廉洁故事,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结束,但他的那股廉政之风似乎又吹到了现在。看一个又一个的后辈正在演绎着他的故事,便将气正风清、公平正义、廉洁自律之品质代代相承、薪火相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