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人尊敬的老艺术家于淑珍(情系鹰潭的艺术家于立清先生)

总有一个画面深深印在脑海中,时时浮现,抹之不去:那轮透红的沉日徐徐降落在一片惊艳的晚霞中,飞红满天,缤彩纷呈。又大又圆的落日里漫射着一张即将离去的笑靥,渐渐沉逝在一片灿烂的桔色天幕后面,于立清导演在龙虎山天师炼丹池边的丹霞岩上,拍摄《黑玫瑰》的现场,绚丽的晚霞,映红了“黑玫瑰”美丽的倩影,也映红了于立清导演身上的大红滑雪衫和灿烂的笑脸,那一天我清楚地记得一幕“满目青山夕照明”的高潮戏刚刚拍完。

如今,我也清楚地记得我的老朋友,著名导演于立清先生,离我们远去已经一年了。带着近百部影视作品的成功,带着所有的卓越与荣耀,告别了这个世界。每当一抹透红的落日徐徐降落,溅起西天满庭彩霞,我眼前就会浮现起那个熟悉的笑靥,那么亲切、那么诚挚,又那么遥远。今天,每当看到各大电视台不断播出他的作品,更加激起了我对他的深切的怀念。每每想起和于导在龙虎山拍摄外景的日日夜夜。

受人尊敬的老艺术家于淑珍(情系鹰潭的艺术家于立清先生)(1)

一个成就卓著硕果累累的影视艺术家

认识于立清先生是在2006年抗日电视连续剧《金陵女神》(后播出时定名为《血色玫瑰》)的龙虎山外景拍摄现场。当时的执行导演前一个月把戏拍砸了,浪费了时间和经费,这时接手扭转局面的于立清先生,小心地弥补着损失,引导拍摄进展和演职人员的情绪,凭借他的魅力和艺术经验很快“军心稳定”,拍摄顺利进行,最后如期完成,不仅弥补了亏损的数十万元资金,而且电视剧一播出,深受观众喜爱,收视率大长,一部差点夭折的电视剧成了一部观众喜爱的优秀剧作。

2006年10月中下旬的一天,于立清导演找我帮助解决上清"德国药店"的内拍点,于导说:“你这里步子挺快还与世界接了轨,能与‘德国’通商呢”。我还真不知道上清有“德国药店”,我赶紧找到当时的人大张鲁年副主任,他在贵溪任过领导,请他出面一同去协调,他一听“德国药店”便哈哈大笑起来说,“什么‘德国药店’,是 ‘天佑德国药店’,‘天佑德’是 ‘国药店’的店名。”开始大家一愣,随之一大堆人都笑得前仰后合。很快我们协调好内拍场地,室内戏也顺利拍完。从此以后,在《金》剧的几个月的拍摄中,我们和于导的交往甚密,他对影视发展很有见解,是一个率真、健谈、执著且极富情感的人。我们相见恨晚,谈的都是怎样依托龙虎山建立双赢的影视基地,推动鹰潭的文化和旅游的发展以及如何提高拍摄作品的质量和水准。通过了解和交谈知道他是当今中国电视剧行业抗战题材的领军人物,从事影视创作和拍摄三十多年,开创了抗日电视连续剧的谍战剧的先河,称之“反特专业户”,作品多次获得中国电视剧大奖,业内都尊敬称他是“革命剧教父”。从此,我成为于立清先生艺术上的“粉友”,友情上的至交。他注重艺术严肃性和主题的鲜明性,执着地追求作品的艺术性,他的创作态度严谨负责,时代感强烈,播出的作品具有人民性、历史性、艺术性、观赏性。他对沦为“雷剧”“神剧”的抗战剧非常反感“不能让一些杂音毁了抗战剧这个题材”,剧情可以传奇,但绝对不能脱离现实异想天开,他坚持忠于史实,以史为鉴,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全国观众对抗战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他了解谍战剧的创作规划和观众的需求“动作、悬疑、谍战这些元素,观众爱看,接受度高,百看不厌。抗战剧的题材是取之不尽的。”要用真情实感和伟大的情怀来感染观众,他用自己的作品证实了抗战剧不雷也可以拍得好看。

他是一个成就卓著、硕果累累、光环耀人的影视艺术家。他拍摄的作品多次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骏马奖、解放军文艺大奖等,全国几乎所有的影视艺术奖项都囊括于一身,他先后执导了《士兵今年十八九》、《布依女》、《尉官二十刚出头》、《漂亮女孩》《凤凰谜影》、《新英雄虎胆》、《新虎口脱险》、《暗哨》、《天字一号》《敢死队》、《幽灵计划》、《玫瑰系列》等近百部非常受观众喜爱的影视剧。

受人尊敬的老艺术家于淑珍(情系鹰潭的艺术家于立清先生)(2)

一位深怀热切情感的“鹰潭人”

2006年于立清导演与著名表演艺术家候传杲联合拍摄抗日电视连续剧《金陵女神》,正在为拍摄寻找外景地,一个朋友向他们介绍鹰潭龙虎山非常合适,是优秀的外景拍摄地。后来于立清先生回忆:“一听说鹰潭在心中油然升起一种特别的亲切。”

时任龙虎山党委书记的杨金红听说抗日电视连续剧《金陵女神》正在选择拍摄外景,他十分真诚而果断地发出邀请,请于立清导演和侯传杲制片人来龙虎山考察、选址。很快于立清和侯传杲来到龙虎山。杨书记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一行,并为拍摄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环境。龙虎山妙夺武夷之隽秀,美含漓江之清韵,丹山碧水之间泛溢着神秘的仙幻灵气,身在其外,神在其中,迁客骚人无不为之赞叹流连,这让来考察的摄制组感到美不胜收,赞不绝口。秀美的山水和杨书记的热情支持,于立清和候传杲现场拍板,决定《金》剧外景拍摄地选择鹰潭龙虎山。

巧的是,这不同战线上的三位精英,属相同属“龙”,又机缘巧合,相会在龙虎山下,共同谋划,针对全国传承和开拓龙文化的大格局,通过拍摄出高质量的优秀电视剧作品,把鹰潭和龙虎山全方位推向中国,推向世界,打造出崭新的旅游文化环境。

于立清先生从小就与鹰潭结下了不解之缘,父亲是名将军,上世纪50年代末参加鹰厦铁路建设。是鹰厦铁路最早的一批领导者和建设者之一,鹰厦铁路建成后,于立清父亲担任新线管理处政委。由于父亲在鹰潭工作的缘故,很小的时候,他就随父亲从北京来到鹰潭,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他说: “我与鹰潭的缘分是上天注定的,虽然这其中有着父辈足迹的影响。”仿佛是印在 “DNA”的呼唤,鹰潭总在他的梦萦之中,若隐若现,魂牵梦绕,是一个无法了断的情结。为了推动鹰潭旅游事业快速发展、文化事业质量提升和知名品牌的打造,于立清先生不遗余力,他要做一个“合格的鹰潭人”,2006—2017的十多年间,于立清先生在鹰潭龙虎山共拍摄了《血色玫瑰》、《风雨龙虎山》、《黑玫瑰》、《喋血钱塘江》、《绞杀1943》、《血色玫瑰2之女子别动队》、《锁侠》、《我爷爷和我奶奶的故事》、《女匪首》九部近300集电视剧抗战谍战剧。他认为鹰潭处在发展期,资金总是紧缺的,因此,他与鹰潭合拍电视剧从来没有让鹰潭出过一分钱,都是他筹集资金,挖掘资源完成的。

市有关部门与于立清联合拍剧,是鹰潭文化建设的新亮点,调节了新的文化资源。也为职工文化活动开创了新的路径和方式,提升了职工文化队伍质量。省总工会领导也曾多次参与活动,省总许多部门的工作人员都会来“过把戏瘾”,也给了联合拍摄许多支持。全国总工会来鹰调研考察的领导,也认为组织职工参与电视剧的拍摄,是为职工文化活动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由于经常性的拍摄,许多游人都会提起到龙虎山看拍电视剧,有时碰上有些文艺细胞的游客还会互相斗斗歌,互相问候,气氛热烈闹,一河春水满河歌,成为旅游中的一道特别的风景线。这些年来百余位知名的表演艺术家葛优、尤勇、郭达、王姬、于震、侯耀华、陈紫涵、韩童生、曹立、刘之冰、茹萍、曹培昌、何政军、朱泳腾、董璇、候天来、郭铁城、陆玲、李明、朱婷、杨猛、王海地、李大强、郭柏松、郝洋、陈丽娜等等都到过鹰潭龙虎山拍戏或探班,名人、名剧、名山相融汇聚不断地提升鹰潭的名声。

2009年4月,为表彰于立清在宣传鹰潭、提升龙虎山景区知名度、促进鹰潭旅游产业发展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鹰潭市委、市政府授予了于立清“鹰潭市荣誉市民”和 “市五一劳动奖章”称号并为他颁发了金钥匙。十多年来的历任鹰潭市委书记、市长和市四套班子许多领导都会见过于立清,支持和关心于立清先生在鹰潭的拍摄工作,感谢和祝贺于立清先生在鹰潭发展和进步所做的贡献。“我是鹰潭人,鹰潭是我第二个家”于立清总是饱蘸着对鹰潭深厚情缘的热切真情。

受人尊敬的老艺术家于淑珍(情系鹰潭的艺术家于立清先生)(3)

一部为鹰潭专写的剧《风雨龙虎山》

抗日电视连续剧《金陵女神》在龙虎山的拍摄过程中,于立清不仅与鹰潭结下了地缘、更结下了人缘,鹰潭的许多领导和寻常百姓都成了他的至交好友,大家从不同的方面帮助他拍好《金》剧。在《金》剧拍摄的几个月中,一有空我就和于导聊天,向他学习艺术创作理念,探讨文化建设问题。张鲁年副主任也常常到拍摄现场一起聊,谈怎样用好龙虎山拍摄基地,推动鹰潭文化和旅游事业上台阶。其中最多的是能不能为鹰潭打造一部像《庐山恋》一样的作品,即使没有《庐山恋》影响大,也能成为鹰潭有影响的品牌。

鹰潭人的纯朴热情深深烙印在于立清先生的心中,鹰潭的领导和群众也殷切期盼他能拍一部代表鹰潭品牌的电视剧。那种做鹰潭人,为鹰潭多做事的情怀,不断地冲击着于立清的创作激情,他下决心一定要拍好一部龙虎山传奇的戏。同时,在那源远流长的道观中,伴着那清静无为的晨钟幕鼓,直面那独具特色的红崖青溪和千古难解的崖墓之迷,开启了他道幽神悟的灵感,他在《金》剧的拍摄之中,就开始《风雨龙虎山》的剧本的创作改编。并开始查找鹰潭抗日期间的史料,我在市委工作时,曾接触过一些抗战时的史料,我向他讲了日寇攻占余江后,无恶不作,甚至屠村后,把尸体沉入古井的罪行;还讲诉了日寇进攻贵溪发现在一个山洞里藏有800多人的百姓群众,日本鬼子居然用毒气把这800多人全部毒死,惨不忍睹的史实,于导说,这些日寇犯下的罪行加深了我对日本鬼子的仇恨,感到鹰潭在那个年代所受的苦难。他把这些史料都写进剧本,拍进了剧情。

《风雨龙虎山》是一部以龙虎山实地实名和部分史实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是以一把在龙虎山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十三弦古琴”串起的国恨家仇的故事。该剧围绕着有“世界乐器之父”美誉的东周十三弦琴这一线索,讲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龙虎山张、岳两大家族三代人夺宝护宝的恩恩怨怨。20世纪中叶,日本人垂涎瑰宝,欲窃宝运往东瀛。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面对侵略者的丧心病狂,为了共同反抗日本侵略者窃取宝琴,张、岳两大家族将家仇化作了国恨。毅然联姻结盟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终于保住了国宝。《风》剧以藏宝一分宝一夺宝一护宝为脉络,剧情起伏跌宕,千回百转,以其巧妙的手法,扣人心弦,引观众入胜,大恨大爱,曲折凄婉。《风雨龙虎山》全剧弘扬了民族正气,具有独特的文化创意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07年10月《风雨龙虎山》剧本写成,在龙虎山举行了开机仪式市,四套班子及龙虎山的领导和主要演职人员出席并正式开机。为了拍好《风雨龙虎山》,市委市政府的的主要领导为剧目担任总监制,总策划,龙虎山、宣传部、广电局、电视台的领导担任策划,全市各部门对拍摄都全力协助支持。在《风雨龙虎山》的拍摄中,当时的市委杨宪萍书记、市政府董仚生市长专门到龙虎山拍摄现场慰问感谢于立清和摄制组演职人员,讨论如何把《风》剧拍成精品力作,并告诉于导:市委、市政府一定全力支持《风》剧的拍摄,努力打造好鹰潭龙虎山的品牌。在拍摄的过程中市里许多部门的领导在剧中扮演角色,市总工会文化宫、广电、文化等部门还组织了职工活动加了演出。《风雨龙虎山》两个月拍完外景,五个月发行播放。第一次以电视剧的形式把鹰潭著名风景区龙虎山的美貌和百年历史展现给电视观众。

为了让于立清先生全心身拍好《风雨龙虎山》,于导的夫人谢丽娟也从北京来到龙虎山专门照顾和帮助于导,女儿于艳也把一些电视台的发行领导请到龙虎山,现场体验和指导剧目的拍摄,促使拍摄更加顺利,完成发行也更加顺利。《风雨龙虎山》的拍摄是于导对鹰潭的情怀,也为于导家庭牵了一条美好的姻缘。女儿于艳是很有才气和能力的剧目制片人和发行人,名演员海顿在《风》剧中扮演男主演之一,由于剧情和细节研究与探讨,于艳和海顿从互有好感,发展到爱情,最终因《风雨龙虎山》剧的拍摄让他们喜接连理。

《风雨龙虎山》拍成播出之后,得到很好的评价。市政府还要求在鹰潭举行重大活动时将《风雨龙虎山》电视剧碟片作为礼品赠送重要的客人。

一个已经无法实现的允诺

于立清先生一生拍摄了近百部影视作品,是我国非常高产的影视编剧与导演,他作品在电视台播放一直是得到观众喜欢和好评,经常创收视率新高。在鹰潭龙虎山为外景的近十部作品都有较好的收视率。为提高鹰潭影响力,提升龙虎山知名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已过天命之年的于导,领导一个很好的拍摄团队,他培养的年轻导演,都已担当起独立执导大任。

于导的作品是以快而好闻名的,他的剧本往往是拍着一个,完成一个,预备一个,没有特殊情况,他都是两年三部剧,快时一年三部剧,他的脑子就象飞速运行的计算机,常有奇思妙想。他的剧作,故事情节巧设悬疑,另辟蹊径,结局出奇制胜,出乎意料。细节刻画细致,决不雷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代表作《天字一号》、《暗哨》、《新英雄虎胆》等,艺术水平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大概感觉时不我待,于导为了完成他拍摄100部作品的目标,他的团队练就了“四快”的特色。一是建组快,无论是摄像,灯光,武行,还是服装,道具,枪械等等,都会在他的召集下,迅速集结,随即投入拍摄;二是拍摄快,演员到位,一次定妆定型,开机仪式一完,随即开拍。拍摄过程紧锣密鼓,戏场衔接紧密,多机位同时拍摄,同一场景的戏一次性连续完成,采用同期声录音,导演、演员、摄像、灯光、化妆、服装、枪械、武行等等通力配合,有时一天可拍分镜头很多场戏;三是剪辑快,在拍摄时就开始剪辑,边拍、边剪、边看边出效果,剧目拍摄一杀青,剪辑也基本完成;四是发行快,剧作杀青剪辑结束即开始发行,很快举行首发式,即在卫视上播出。在于导加快完成100部剧目标的步伐之际,他和我们商议他最后收官之作在鹰潭完满结局之事。他说,我在鹰潭拍戏的外景地最多的地方,也是我灵感闪现的宝地,我的收官之作,放在鹰潭龙虎山最合适。

2017年9月,我陪市委常委、宣传部贺喜灿部长迎候朱德元帅的孙子朱和平将军,在朱将军尚未到鹰之时,贺部长谈起鹰潭的宣传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我们听了很振奋。我也就汇报了于导将他收官之作第100部作品,放在鹰潭完成的事情,贺部长很认真听完,当即要求说,这个很好,与相关部门提出一个方案研究实施。我理解贺部长的想法是为我们文化事业和旅游发展的鹰潭文明程度再提升的一项切入口,向拍摄《风》一样,以这部剧为切入,推动鹰潭影响力和知名度。于是我向龙虎山的毛建华书记说了此事,毛书记知道于导的允诺,认为这是提升鹰潭龙虎山的一个好机会,等到确定了,我们先做方案,报贺部长,龙虎山全力支持。又与龙虎山雷主任讲,他也说到时尽全力做好。之后,我和于导通电话时他说他的第98部剧准备就绪即将开拍,到时邀请我们去探班。我告诉他相约的收官之剧第100部戏在鹰潭龙虎山拍摄,市里和龙虎山都支持,见面后我们提个初步想法给市里,于导一口答应下来。遗憾的是我因身体的原因,这次云南探班未去成。半年之后,到于导拍第99部剧的时候,于导又邀请我们去贵州,我想一定要去了,很好商量一下收官戏的拍摄方案了,可等到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随着于导的远去,他允下的那个紧紧贴近鹰潭的诺言,也将留下一个永远的遗憾,热切的愿望成了一个让人感叹而又怀念的无法实现的允诺。

受人尊敬的老艺术家于淑珍(情系鹰潭的艺术家于立清先生)(4)

一定不会忘记的“荣誉市民”

一年前和现在一样冷的一个上午,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告诉我于立清编导转身仙世了,我大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们在半个多月前还通过电话,让我们一定要去贵州探班,他第99部戏《诛寇》在贵州都匀地区建组基本完成已开拍,只差开机仪式,让我们等他的通知,赶去贵州参加开机仪式。可等到的是这则不幸的消息!核实确定是我最不想接受的消息,心里十分悲痛。因为于导是我市的荣誉市民,我便向一直关心我市文化建设,关心于导电视剧在鹰潭拍摄的市人大杜德春主任报告了这一不幸的消息,杜主任也很震惊,我请示他是否要向市委,市政府报告,他说,于立清导演是我市的“荣誉市民”,他又为提升鹰潭的形象,提高龙虎山知名度,为繁荣鹰潭的文化艺术事业做了很大的贡献,你应当向市委报告。于是我向市委黄忠秘书长报告,市委十分重视,上官副秘书长协调,以市委市政府两办的名义送花圈进行哀悼,肯定和褒扬他为鹰潭所做的贡献。鹰潭日报和鹰潭电视台等媒体也发消息和文章悼念。于立清是一位高产的编剧和导演,十多年来,为拍摄电视剧,每年都会来几次鹰潭,每次带组来拍摄都会呆上月余,和为拍摄服务、共同创作、参与拍戏的鹰潭人见面的机会也多了,从机关干部到工厂职工,大学学生,甚至是小学生都和于导交成了朋友。各大官方和民间微信群中,都在怀念于导为鹰潭不计得失做贡献的情缘。于导在鹰潭拍摄的电视剧照也广泛传播。各界人士纷纷以各种形式发出悼念的声音。席文涛的《那些年,于立清导演在鹰潭——清清茉莉花,人间“于”无声》一时成为网络热文。于立清先生的至交朋友原市人大副主任张鲁年发了唁电送了花圈向于导表达哀悼和祭奠。长期与于导合作的市总工会也向这位市“五一”奖章获得者送上花圈寄托追思。我带着病体和于立清先生的朋友吴国保在北京八宝山向于立清先生做最后的告别,并带去杜德春主任向于立清先生的哀悼和对其家属的问候:“于立清离去是中国失去了一位好艺术家,鹰潭失去一位好‘市民’,我们失去一位好朋友,对他的离世我非常难过。”同时,我还带去了鹰潭许许多多朋友告别和追悼。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杨金红在向于立清的亲属电唁并送花圈,深切哀悼这位龙的传人,怀念他对鹰潭发展做的贡献,慰问其的亲属时说:“于立清是鹰潭不会忘记的人!”

我深切怀念于立清先生,既感佩他对影视艺术的执着,更感念他对鹰潭这片热土的衷情。作为鹰潭荣誉市民,他不仅倾情植根龙虎山特色文化沃土,倾力开掘龙虎山文艺创作富矿;而且一直关注鹰潭经济社会发展,鼎力宣传龙虎山独特的人文景观。于立清先生衷情鹰潭,

体现了诸多关心、支持、助力鹰潭发展有识之士的共同情怀。

可告慰于立清先生的是:如今年轻鹰潭,日新月异;亘古龙虎山,活力央央。思至此,

我亦欣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