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自己搞笑的诗句(讽刺搞笑的戏谑诗)

讽刺自己搞笑的诗句(讽刺搞笑的戏谑诗)(1)

陈振桂教授出版《起名八十八法》《中传统文化概览》《当代儿童文学》等100本著作,其中大学教材10本。

明朝的徐渭徐文长也是个中高手。话说一年春天,徐渭坐一小船游西湖。在湖心亭岸边,碰到一十来岁女孩啼哭。一问方知其父是渔民,出门打鱼遇太守游船,未及躲避被扣押。徐渭不平,带女孩去找太守评理。太守问:“你是何人?”徐渭回答:“我乃一秀才。”太守有意刁难,让其作首诗,作得好才肯放人。

徐渭提笔连写七个“天”字,太守大笑:“你这也叫诗?”徐渭不理,紧接着写下后三句,着实厉害:

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子新丧才半年。

山川草木皆含泪,太守西湖独放船。

意为:老皇帝才死半年,你这个太守就乘船游湖……太守看后,面如土色,只得立即放人。

徐渭还写过一首自嘲诗: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写这首诗时,心情可谓难以言说。从小虽有“神童”之名,五十还没中举。积极参与抗倭,但在权力倾轧中险受株连。精神病犯误杀妻子,坐牢七年。到老心情忧郁,倔强不屈的性格不被人们接受。真像诗中所写,这两个“闲”寓意颇深。

明代吴承恩在《西游记》第三十六回说:唐三藏带着叁徒弟去西天路上,这日遇一座高山,山势险峻,渺无人烟。三藏不觉感慨,吟诗曰:

自从益智登山盟, 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还岭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诗中,“益智”与毅志谐音;“王不留行”指唐王送唐僧上路;“三棱子”指叁徒弟;“马兜铃”指白龙马;“荆芥”指经卷;“茯苓”指佛灵;“茴香”指回乡等等。诗中巧妙地隐藏了九味中药名,可谓用心机巧。

讽刺自己搞笑的诗句(讽刺搞笑的戏谑诗)(2)

教育部2020年12月18日公示:陈振桂主编的《幼儿文学阅读与指导》《幼儿文学》入选“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

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是个文采极好的诗人,他留下的诗有四万多首,几乎和全唐诗差不多一样多了,虽然很多水平并不怎么样,可也有不少水平不错的诗。这样的皇帝,当然也少不了很多和诗有关的风雅故事。

有一次,乾隆皇帝带着纪晓岚去圆明园,时近黄昏,忽见一只白鹤在前头飞。乾隆灵机一动说:“卿善作诗联,能否以此鹤为题,急就一章?”他话没说完,纪晓岚就吟出了声:

万里长空一鹤飞,朱砂为顶雪为衣。

他刚吟出两句,那白鹤已远远离去,在幕色中变成了一抹黑影。乾隆又连忙说:“你看那鹤明明是一身墨黑,并无一点白色,卿为何说它是‘雪为衣’呢?这岂不是大谬?”

纪晓岚微微一笑,又转口吟道:

只因贪食归来晚,误入羲之蓄墨池。

乾隆听了,点头称叹,不再说话了。

纪晓岚是《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学识渊博,文思敏捷,平素喜欢开玩笑。

一天,有个翰林的夫人做寿,纪晓岚与众人一起去祝贺,这个翰林见纪晓岚来,就请他作首祝寿诗。纪晓岚一口允诺,稍加思索后就写了一句:

这个婆娘不是人,

这不是在骂人吗?在座的宾客无不大惊失色。纪晓岚却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地写下第二句:

九天仙女下凡尘。

啊,原来如此,老夫人不是人,而是天上仙女!大家转惊为喜。

纪晓岚见大家笑嘻嘻的,于是又写了第三句:

生个儿子去做贼,

大家看了又惊呆了,刚才是骂老夫人,现在骂到翰林头上了。但是,纪晓岚把笔锋轻轻一转,写出了结句:

偷得蟠桃孝母亲。

大家又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清朝的石涛写过一首题画诗,《墨笔梨花图》:

人说梨花白雪香,我爱梨花似月光。

明月梨花浑似水,不知何处是他乡。

石涛把梨花比作月光,独出心裁、别有新意。在月光中赏梨花,漠漠如水、茫茫似渡,此情景中,诗人已经分不清何处是他乡,何处是故乡了。用语清新自然,颇有点年少轻狂的戏谑意味。

清朝的郑板桥画画得好,诗也做得不错,人也够怪,所以也写了不少戏谑幽默的却又富于哲理诗句。

盆画半藏,兰画半含。

不求发泄,不畏凋残。

郑板桥这首《题半盆兰蕊图》的四言诗,寥寥十六字,表达了深刻的哲理。他曾在《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中言:“凡事留一分做不到处,便是一分蓄积。”他一贯主张“凡事留有余地”。“不求发泄,不畏凋残”,这是郑板桥的经验之谈。

又一年,郑板桥从山东潍县辞官回乡。眼看女儿要出嫁了。为官清廉的郑板桥,一向两袖清风,毫无积蓄,日常生活尚可,哪有钱给女儿办嫁妆。好在女儿懂事,体谅父难,并不嗔怪。她说:“我最喜欢您画的兰花,您给我画上一幅,就是嫁妆了。”板桥听罢甚喜,立即为女儿画了一幅茂盛的春兰图,并题上这首诗:

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

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郑板桥一生爱竹,以竹喻人。他喜欢竹子迎风挺立、宁折不弯、严寒不惧、敢于拼搏的精神。所以郑板桥竹子画得最多也最好,“胸有成竹”就是他提出来的理论,所以他也有不少题竹画的诗,如下一首:

秋风昨夜入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说到戏谑诗,当然少不了著名的调笑大才子李调元。李调元是四川人,后出任广东学政,于上任途中,经过某州,驻马更衣,独自走到湖边一个叫“张家楼”的酒楼上,凭窗饮酒观景。在他席旁有四个文人以张家楼为题,联起句来:

“张家楼外更无楼,”

“秋到江南不是秋,”

“幸有巫山来阻隔,”

“梦魂才不到蛮州。”

联毕,四人鼓掌互相赞赏,得意极了。

李调元一听,心想:哼!竟把四川称为“蛮州”,真是岂有此理了!他边想边不觉微微冷笑出来。不料被四人觉察到了,便很轻视地问他:“难道你也懂诗?”李答:“粗知一二。”又问:“也能作诗否?”李答:“能。”四人便要李仍以“张家楼”为题试和一首。李不加思索便吟出一句:

一上张家楼碰头,

四人一听,几乎笑倒。李接着吟出三句:

眼观四海飞横秋,

不是巫山云雨阻,

看破江南十二州!

四人听他诗句非常,气势很大,都为之惊慑,忙上前问李姓名。李笑而不答,又吟出七律一首:

朝辞西蜀锦州城,赢得文才动帝京。

淮北一联羞四座,江南三考服诸生。

将名入句传经院,以雀为诗送别亭。

萍水何劳相问询,谪仙与我本同根。

四书生这才惊悟,原来他就是名满天下的才子李调元,忙施礼赔罪,认错不迭。

讽刺自己搞笑的诗句(讽刺搞笑的戏谑诗)(3)

2021年1月8日

告读者: 2020年上半年,我在《今日头条》发表了90多篇文章,主要是研究家族文化。从8月22日开始,计划发表100多篇,研究大众文化,敬请各位读者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