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韦纳归因理论口诀,成败归因理论韦纳

韦纳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六个因素,即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机遇)、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同时,韦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

教育启示:

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老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学生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的状况来看,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

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力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简述韦纳归因理论口诀,成败归因理论韦纳(1)


李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他将行为的原因归因为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是不对的,这样他就对自己的行为不用负责,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越来越差。

他应该将其归因为自己的内部的可控制因素,如不努力。如果他认为学习失败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将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那么对于教师来说,正确掌握韦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呢?

有助于教师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生行为及其结果推断出个体的稳定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其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此外,归因训练还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归因,对消极归因进行辅导。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归因心态就有碍于人格的成长,如惯于逃避的学生,他们经常将失败归为能力不足,将成功于运气或任务容易,长此以往,成为一种习惯,就会演变为一种习得性无助感,将不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简述韦纳归因理论口诀,成败归因理论韦纳(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