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的尊重会让我们感到自满对吗(我们先做到敬重尊长)

《了凡四训》云:"何谓敬重尊长?家之父兄,国之君长,与凡年高、德高、位高、识高者,皆当加意奉事。"

一个孩子在家里对父母亲没有敬畏之心,这个孩子长大不可能会有成就。为什么?他会通过这种对父母的不敬畏,对别人、对天地都不敬畏,甚至折服。他还会有什么福报呢?这种心是相连的,所以,老百姓平常说:父为天,母为地。严父慈母他敢不敬,天地他也不会放在眼里。为什么圣贤文化那么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从小就要教孩子孝顺父母!孝顺孝顺,没有顺就没有孝。何谓顺?顺就是随顺、恒顺、温顺。我们有没有发现,一个人在家里敢顶撞父母,在单位一定会顶撞领导,会经常与同事发生矛盾,他会有什么福报呢?

他人的尊重会让我们感到自满对吗(我们先做到敬重尊长)(1)

很多父母为了孩子付出一切,可孩子还是不领情,这个时候,就要问问自己,有没有先做到尊敬自己师长,给孩子做出榜样来,让孩子模仿、学习。孩子最亲的是父母,最容易模仿的人还是父母。所以,我们自己学会敬重尊长了,孩子也会跟着学我们,这样,我们都不用多努力,孩子会一点点慢慢变好。

他人的尊重会让我们感到自满对吗(我们先做到敬重尊长)(2)

《弟子规》: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仁者的特点就是,人人都非常敬畏他,这个"畏",不是仅仅当害怕讲,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敬。有没有害怕的成分呢?有一些,但害怕的成分在这里不占主导地位,占主导地位的是恭敬。"后生可畏"这个词,就不能解释为年轻人很可怕,而是说年轻人值得尊敬。为什么?因为年轻人能做出利益别人、利益社会的事情,这才是后生可畏的真正含义。中国老祖宗发明的文艺奇妙无穷,如果一个真正有仁德的人,人们自然而然会尊敬他。

他人的尊重会让我们感到自满对吗(我们先做到敬重尊长)(3)

现代中国人最可怜的地方是,对天地鬼神都失去了敬畏之心。这是灾难的根源之一,一切灾难都是我们自高、自大,"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心态造成的。当一个孩子还小的时候,就不能给他灌输说他有多了不起,父母的骄傲全靠他了。这让他忘了,他所有的成就,是自己努力得来的,等以后工作的时候,就会受很多苦难。让孩子从小学会敬重别人,对他以后有百利而无一害。

"果仁者,人多畏",古人早把办法教给我们了,做一位有仁爱之心的人,就会受到别人的敬重。为什么?因为他没有私心,不为名利,他所做的事都是帮助别人成长的。别人都受到他的恩惠,怎么不会敬重他呢?学习去做到敬重尊长,别人也就会效仿我们、学习我们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