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潮汕人不会说潮汕话(你知道潮汕人为什么能说着一口很)

潮汕人跟陌生人用普通话交流时,对方也许突然冒出一句:你是潮汕人吧,你的普通话很“潮汕”,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现在的潮汕人不会说潮汕话?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现在的潮汕人不会说潮汕话(你知道潮汕人为什么能说着一口很)

现在的潮汕人不会说潮汕话

潮汕人跟陌生人用普通话交流时,对方也许突然冒出一句:你是潮汕人吧,你的普通话很“潮汕”。

今天这是一个科普贴,解密的就是为什么潮汕人说普通话很“潮汕”?

其实只要是南方人,讲普通话都会暴露出一些特点,不同的区域的人暴露出来的特点不同而已。

广州佛山的人讲普通话有一些广府人才有的特点;梅州河源的人讲普通话有一些客家人才有的特点。

同样的,我们潮汕人讲普通话当然就有潮汕特点。

这些在老一辈的身上是体现得非常突出的,比如把“飞机”读成“灰鸡”、把“新年”读成“新娘”、把“全部”读成“前部”。

诸如此类的情况非常多。

但是当然别笑老一辈,我们年轻的一代在经过了九年义务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之后,大部分人至今还是无法说好“卷舌音”和“前鼻音”,至于为什么说不好,这是因为潮汕话没有“卷舌音”和“前鼻音”,我们潜意识中是抗拒这两种东西的。

在潮汕人中,若非经过极其专业的普通话培训,否则大多数人的普通话最多也就是二乙的标准。

因此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解密一下,潮汕人普通话的那些困难来自哪里?

若是用一句话来说,导致潮汕人讲普通话的困难就来自于:普通话有一些潮汕话没有的东西,潮汕人很难讲出来;同时,潮汕话也有一些普通话没有的东西,潮汕人很容易把这些自己有的东西带到普通话中去。

这么一来,就造成了潮汕人讲普通话的天生缺陷。

而上面所提到的这些“东西”,归根到底就是由不同的声母、韵母和声调所带来。

首先,我们需要先说说潮汕话的声母跟普通话的声母有那些不同。

普通话有声母表(不包括零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而潮汕话声母表(不包括零声母):b p bh m d t n l g k gh ng h z c r s

这两个声母表大家一对比,便可以发现一些普通话有,而潮汕没有的声母。

一是潮汕话没有声母唇齿擦音f。这么一来,潮汕人在用普通话读到f作为声母的字时,就很容易用h去代替,至于为什么会自然用h代替,这就是因为h是轻颚擦音,两者同是擦音,比较相似。

最终的结果就是很多潮汕老一辈都会把“飞机(fēi jī)”读成“灰鸡”(huī jī)。

只要是f作为声母的,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福气、放屁等。

二是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潮汕话比普通话少了j q x和zh ch sh两套音,所以潮汕人会把z c s 以一当三来用。

最经典的就是把z c s这三个平舌音声母当做卷舌音的zh ch sh用,所以大多数潮汕人讲普通话都是没有卷舌音的。

这些的例子就太多了,相信大家一定深有体会。

以上两点就是潮汕话声母与普通话声母不同,而导致潮汕人学普通话存在一些困难的原因。

说完了声母的不同,下来我们来说一下韵母的不同,以及其带来的学普通话困难。而这一点就有点复杂了,毕竟里面涉及多个语音概念,即使我是读这个专业的,但是太久没接触,一开始对于各个概念也是有点懵。因此对于下面这些概念,大家有需要可以查查百度。

我们尝试着尽量把一切讲得通俗易懂点。

一,普通话有前鼻音,潮汕话没有前鼻音。因此潮汕人说普通话时,一旦遇到前鼻音市,总是很容易读成后鼻音。

毕竟潜意识里,对于前鼻音就是陌生的。这么一来就会出现这面这些情况。

比如平凡(fán)读作平房(fáng),出产(chǎn)读作出场(chǎng),新年(nián)读作新娘(niáng)。

二,在普通话中,有着音韵学上所谓的四呼,即是开口呼,迟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但是潮汕话是没有撮口呼的,简单理解,就是嘴型需要是圆的发音方式。

而在普通话中,撮口呼的韵母有着 ü üe ün üan 四个,那么如果潮汕人不经过训练学习,一旦遇到这么韵母时,会怎么办?

会找一些相似的韵母代表,分别用 i ie in ian 代替。我们可以相应地举例。

用i代替ü的,比如大鱼(yú),有些人会读成大姨(yí)。

用ie代替üe的,比如比如月(yuè)关,有些人会读成夜(yè)光。

用in代替ün,比如白云(yún),有些人会读成白银(yín)。

用ian代替üan,比如全(quán)部,读作前(qián)部。

三,潮汕话有一套鼻化韵音,这是普通话中没有的,因此潮汕人会把这种特点带入到普通话中去。

什么是鼻化韵音呢?简单点来说,就读一个字时,气流从嘴巴流出的同时,也从鼻孔流出。这个特点在普通话中是不存在的。

简单举个例子,比如潮汕话中的胶水和潮州柑,胶ga¹ 就是非鼻化音,而柑gaⁿ¹ 则是鼻化音,前者的气流是从嘴巴流出的,后者的气流是从嘴巴和鼻孔同时流出的。

如果大家像感受一下非鼻化音和鼻化音的差别,可以用潮汕话试读一下下面这些对比字:打和胆,姨和圆,池和缠、我和碗等等。

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潮汕话特点,一不小心就会带入到普通话中去。

四,潮汕话有塞音韵尾,而这一点同样是普通话中没有的,它的特点就是读得很急促。

比如在我们潮汕话的八音中,以“低 弟 帝 滴 池 弟 地 碟”为例,滴和碟会读得比其他六个声调的字更急促。这也就是潮汕话中的一个特点,凡是四声和八声的字,都带着塞音韵尾,而深究原因,塞音韵尾又是来源于入声韵母。

而普通话因为入声韵已经失传,当然就没有塞音韵尾了。

这一个差别就造成了潮汕人在读普通话的某些字眼时,会不自觉地把塞音韵尾带进去。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吧。

比如学(xué)习变学( xióh )习,一(gè)个变成一个(gòh)。

以上这四点就是在韵母方面,潮汕话与普通话基因做不同的地方,而也正是这种不同,带来了潮汕人在学习普通话上的一困难。

声母和韵母都说完了,最后还要说说声调,潮汕话的一声跟普通话的一声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但又是相似的。

因为两者都是平调,只不过潮汕话的一声是中平调,33调值,而普通话的一声是高平调,55调值。

因此我们会不自觉地把习惯性的用33调值的一声去说普通话,这样一来,调值就低了,感觉轻了,因此北方人听我们潮汕人读普通话的一声时,总会觉得潮汕人没有吃饭。

这一点,估计只有北方的朋友才容易发现,我们潮汕人自己是很难判断的。

以上就是因为普通话和潮汕话在两套语音范畴内带来的问题,只要注意好声母、韵母和声调上的问题,其实就能针对性解决很多问题。

我希望从普通话这个角度切入,可以让大家了解更多关于潮汕话的特点,也有助于将来我们的下一代在潮汕话和普通话中双双上手。这个时代,一个人要潮汕话和普通话都说得很好,那是很难的。下个时代,情况终将更加严峻。而做潮汕文化也属不易,大家一起多多传播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