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秦朔响应式服务)

咸阳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秦朔响应式服务)(1)

咸阳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秦朔响应式服务)(2)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要认识到发展的大逻辑正在发生变化。”8月25日,在安徽省芜湖市,“科创美的 创领全国”顺德区北滘镇合肥芜湖深调研研讨会上,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作主题演讲,阐述其对新时期产业发展与政企关系的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

8月22日到25日,在北滘镇委联合美的集团、南方日报发起“科创美的 创领全国”的深调研活动中,秦朔作为领衔专家,与顺德区、北滘镇相关部门以及多位顺德企业家一起走进合肥、芜湖,考察调研当地科创平台、知名企业、重点产业,了解当地政府服务与企业发展的最新进展。(链接>>深读|“中国最牛小镇”跨越千里找差距)

“分化时代,出路是逼出来的,创出来的。”秦朔认为,在变革时代,不仅需要服务型政府,也需要更有企业精神的变革型政府。他建议,作为先行地区,一定要动态地观察目标和路径的变化,同时要长期耕耘那些在任何时候都不变的竞争力和领导力。

咸阳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秦朔响应式服务)(3)

主题演讲现场。戴嘉信 摄

以下为秦朔主题演讲的整理:

马克思以前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就是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你创造自己历史的方式,都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在这个变化的时代,就应该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开新局。

如果说改革开放前几十年,更多是用市场经济活力打破传统计划经济,那现在就是用社会主义重新对市场经济进行一些调试和规范。因此,无论是作为政府还是企业,都要认识到一些大的逻辑正在发生变化。

第一个是价值逻辑变化,从“代工 地产 基建 间接融资”的资产负债表扩张逻辑,向“科创 内需 直接融资”的生产性价值创新逻辑切换。第二个是市场逻辑变化,从增量为主到存量为主;最后一个是政经逻辑变化,从用市场激活社会主义到用社会主义规范市场的变化。

当年顺德、南海等广东四小虎的发展,更多提倡政府参与越少越好。但放在今天重新思考政企关系,这一逻辑已经改变。我们可以观察到,现在大量新兴产业的兴起,背后都有政府的力量。政府与企业已经是一种相互交融的促进。

这次北滘带着企业家来调研,大家就可以看到政企间的促进融合共济。

咸阳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秦朔响应式服务)(4)

调研组走进合肥、芜湖。戴嘉信 摄

那么,如何理解如今政府正越来越多地参与经济活动?我认为,过去政府权力高度集中、行政配置资源僵化时,就需要放权放活放开,无为而治,无事不扰。但现在处于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中,许多产业发展面临“卡脖子”难题,有为而治就是势所必然。

但这里的有为而治,并不意味着到处抓权,牢牢管着企业,而是通过响应式的服务加上战略性的牵引,引导资源更高效的配置,以提升市场全要素的劳动生产率。

我们可以看到,合肥、芜湖两地对企业的支持,都是基于以上逻辑,通过新型研发机构的设立为企业补科创短板。北滘服务美的的模式,也是通过资源的更高效配置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为什么要进行战略性牵引?大家都不愿意做半导体,不愿意做面板,不愿意做芯片、不愿意做存储,因为投资量太大了。那谁来弄?必须有政府参与。尤其在大数据时代,政府掌握更充分的信息,能做出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决策。所以,过去的政府把规则制订好即可,而现在的政府还要成为环境营造的主体。环境营造是进行时,是永无止境的,招商引资的项目服务也是进行时。

在调研中,我们看到了许多类似的企业案例。因此再谈政企关系,我觉得在国与国的竞争中,地方与地方的竞争中,纯粹单个企业的自发创造已经不够,这个时候需要整合资源,创造各种配套条件,培育新的产业清单,促进高质量发展。这对政府行为的一致性也提出更高要求,政府要“一张蓝图绘到底”。

过去,为了解决温饱解决衣食住行,许多产品是不需要与国家战略接轨。但现在更多的国家战略出台,谁来实施?一般的民营企业是不能承受那么长周期的投入,这就需要政府的介入。我自己的一个判断,从总体来看,未来政府会更大更强,同时也保有服务性。

最后,我想讲一下顺德。我对顺德很有感情,上世纪90年代就一直在顺德跑新闻,写过很多关于顺德的文章,包括“靓女先嫁”的产权体制改革等。

顺德的发展源于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政策环境,加上以港为师、对接国际,还有强烈的市场化意识,以及本土的商业文化传统。例如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在香港看到“鸿运扇”后引进。本地人也有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喜欢做生意。这些带动了顺德原生态市场经济的崛起,以及顺德企业生生不息的发展——这是一条主线。

但是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主题,需要的产业形态、投资模式、企业禀赋、技术资本会发生变化。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果仅依靠原生态的环境,不一定能生长出来。虽然顺德不一定要发展某些产业,但是这个产业发展模式的问题,值得我们去观察和思考。

在投资模式上,我们看到一些地方有更多的风险资本,国资或者国资主导的基金积极参与。在企业家的禀赋上,过去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是“洗脚上田”,何享健也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那时候,我们觉得这很好、胆子大就行,读书人根本就做不了企业家。但现在可不是这样。现在我们看互联网企业的创始人、新能源汽车“蔚小理”的创始人,几乎全是名校出身,拥有新的技术禀赋。

这些现象,引出的结论是什么呢?我认为像美的这样,自我超越型、未来牵引型的企业会继续领航。这次我们调研了美的芜湖厨热基地,美的的整个体系水平相当高,不是纯粹自然的,代表着未来。而对于传统路径依赖型的企业来说,未来很可能就会掉队。所以我认为,提升自己的能力、坚持价值创新还是“硬道理”。

“变与不变”,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话题。我离开广东后,在浙江、江苏、上海等地跑得也很多,关注变化过程中的很多东西,就觉得一个地方的发展曲线是若干历史因素的汇合。就如顺德,在当时的时点上“万千宠爱在一身”,各种要素集聚,然后就发展起来。

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都有个目标是“山顶”,但这个“山顶”也是在不断变化的。30年以前,什么样的人引领风骚?今天又是什么人?两者肯定不一样了。简单来说,昨天在前面的人,在新的一个坐标系里可能会落后;昨天落后的人,在新的坐标系里,有可能凭借后发优势而领先。作为先行地区,我们一定要动态地观察目标和路径的变化。与此同时,我们需要长期耕耘那些在任何时候都不变的竞争力和领导力。

现在是一个分化的时代,出路是逼出来的、创出来的。我们的企业家要聚焦生产性的创新,要坚持长期主义、专业主义,也要有社会责任意识,对利益相关方负责。这样的话,政府也会长期服务你、支持你。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蓝志凌 熊程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相关链接:

学习合肥合力打造新型研发机构,秦朔:创新生态要“富养”|科创美的 创领全国①

聚焦核心技术成就单项冠军:科创需孕育“杂交型”人才环境|科创美的 创领全国②

“中国最牛小镇”跨越千里找差距:寻找科创产业“新阳光”|科创美的 创领全国③

【作者】 蓝志凌;熊程;戴嘉信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