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心无波澜(并非万万没想到的万万没想到)

万万没想到心无波澜(并非万万没想到的万万没想到)(1)

从《万万没想到》与《煎饼侠》的海报就不难看出,他们的最大目标就是逗乐观众

时光网特稿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是易小星和白客悟到的诀窍:目不暇给的快节奏,辅以爆竹般密集的台词,再加上肆意妄为而又天外飞仙的情节翻转,网剧《万万没想到》由此大获成功。

然而,网剧只有几分钟,电影则至少一个半小时起步。剧场版《万万没想到》的罩门,就在于整个叙事时空被大大拉长之后,节奏、风格、技巧,这些曾经的核心竞争力,却通通变成了破绽。而且,“万万”网剧真正的灵魂是每集结尾处的“神转折”,不仅包袱抖得聪明俏皮无厘头,更在于它们往往非常尖锐。它实则是千千万万个王大锤这样的普通青年对当下中国社会的种种无奈现实的辛辣嘲讽。

可是,几乎从第一分钟起,电影版《万万》就注定了之后的剧情一览无遗,只等着王大锤按部就班地实现屌丝逆袭。影片内里的形态,也就从百无禁忌的讽刺剧,变成了毫无惊喜的励志正剧。

所以,抱着巨大期待而去的众多“万万”粉丝,在影厅里的心情是渐次下滑的,而对于数量更多的、对“万万”品牌缺乏认知的一般观众而言,“万万”系演员及他们的演绎方式,更引发了某种排异反应。不少曾经在小屏幕上奏效的三俗恶搞段子,经过大银幕的放大,也时常令人不适。这些都导致《万万》大电影在口碑和票房上,双双高开低走,基本无望复刻同类兼前辈《煎饼侠》的成就。

不过,这倒不能说明《煎饼侠》就比《万万》高明多少。公允地说,在视听呈现、剧情建构上,《煎饼侠》比之《万万》其实还略逊一筹,之所以前者能在放映期引起现象级轰动,大概与该片大打明星牌,又有很强的怀旧情怀有关系(进而导致了可观的从众效用)。而且,《煎饼侠》的毛病和《万万》一样,都是没有找到电影叙事应该有的结构及节奏。

草根业余VS科班血统

谁更适合为庶民时代代言?

万万没想到心无波澜(并非万万没想到的万万没想到)(2)

无论是大鹏、沈腾还是白客,都在努力为还未“功成名就”的青年们代言

两部影片的不成熟不言而喻。可是,即使如此,网剧大电影的兴起,对于热闹红火的中国电影业来说,仍然算是一种积极的迹象。我们不难发现,两部影片的主创者,大鹏和易小星,真是完全草根出身的业余选手。但是经过网剧拍摄的磨砺,他们切实掌握了一种互联网体例的喜剧工艺,而且直接能和海量网友互动的新式体验,更是以往中国影视圈创作者难以比拟的特色。

这在我们这个几十年来长期奉行计划主义、从业者自成小圈子的影视行当而言,当然带来了可贵的生物多样性(最起码也是一种允许试错的实验)。甚至,“网剧”这一相对新颖的视听形式的诞生,本身就是对我们官办电视家经营电视剧这一业务的重大突破——虽然它现在还如此的稚嫩业余。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电影人材极度重视科班和血统。尽管我们无意否认学院教育,而且事实上北影、中戏、上戏三大专业院校出产的人才确实功不可没。不过,在另一方面看,自上世纪90年代的国营制片厂体制瓦解、民营资本推动中国电影在新世纪的复兴以来,三大校毕业生,仍然占据了影视创作群体的绝大多数。特别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这个超级精英俱乐部,基本垄断性地承包了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及之后一拨拨的青年导演的出产,终究不是一种能够般配新时代的状况。

这不止是技术或美学上的问题,更在于这种精英化、贵族化的道统传统,至少无法全面完整地表达当下这个民智大开、信息爆炸的庶民时代。简单说,非科班出身的大鹏、易小星、闫非(《夏洛特烦恼》导演),比起贾樟柯、陆川、宁浩、乌尔善、赵薇、路阳等等这些北影师兄弟,或许更适合为屌丝“带盐”。就像那个黑色幽默段子指出的那样,现实真相是无奈且难堪的:贾樟柯、郝杰们,拍的是农民工的生活实况,可是农民工并不欣赏——或者干脆说不知道——他们及他们的电影。

可是,大鹏、易小星们却从东北方言小品、香港无厘头喜剧、日本ACG、好莱坞大片等等通俗流行文化里,汲取到了足够的养分(当然种种的偷拳自学,也时常为他们引来“抄袭”、“剽窃”的指责),再贴合时代,创造出完全呼应了互联网精神及互联网世代的一套东西。对长期以第五代、第六代导演为两大山头的中国电影创作倾向而言,这一波业余选手绝对是一股新鲜血液,甚至夸张或拔高一点地说,就仿佛1970年代,香港电影从邵氏国语对白的功夫片、宫闱片、艳情片,转变为许氏兄弟的粤语时装片类似,这标志着一轮变革正在到来。

IP不论出处

风大的时候任何类型都有可能成功

万万没想到心无波澜(并非万万没想到的万万没想到)(3)

网剧《暗黑者》、《盗墓笔记》的出现令内地网剧类型更行丰富

“IP”,是如今娱乐圈的热词,争夺好“IP”,就像从前的能源商人在山西内蒙河北抢夺煤矿、地产大亨在北上广竞逐地标一样,充满了资本的投机、骄横、懒惰,但又的确是事半功倍的好办法。因为在拿来主义盛行的土地上,这就是已经经过了验证的富矿。

当然,其实从其他媒介里选择好项目,改为电影,这是好莱坞为首的世界商业电影产业的基础工作之一。有着亲缘关系的电视剧和电影,更是互相启发彼此改造的完美拍档。《碟中谍》、《名侦探柯南》都是典型到足以作为教科书的案例。

说回到中国的“网剧”,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一些特征,但说到底,它仍旧不脱“剧”的基本属性。而且,随着《盗墓笔记》、《灵魂摆渡》、《暗黑者》等网剧的涌现,“网剧”已经不能只和草台班子的恶搞喜剧划等号了。特别是由于网络剧(和网络电影)处在有关部门审查监管的边缘地带,题材、形式都可以探索出足够的深度和宽度(尤其是后者),所以,未来这个领域为大银幕提供、或者共生出更多的热门“IP”完全不难想象。

对比美英法日韩等传播文娱业发达的国家,网络剧、网络文学成为我们影视剧改编的自留地,当然说起来也是某种不得已而为之的状况,因为我们的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至今仍是铁板一块的国营“事业”。主干道规矩多,自然就会有旁门左道的空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高速普及,草根、交互、便捷的特性,为我们带来了生活和思维上的巨大变革。尽管,也因为这是一个缺乏规则、缺乏沉淀的新生事物,所以种种的“low”、种种的“赞”,就如百花齐放一样繁荣而凌乱。但是,我们也不难设想,假以时日,网剧、网文,必然也会赶上传统电视台、出版社的品质,不但能为传统影视业充当创意策源地,本身它们就能成长为华语文化的一方重镇。

万万没想到,只不过16年的时间,中国电影就从9亿产值(票房)野蛮生长到了400亿。综艺电影、网剧电影,都只是这波狂飙突进的一小部分。就像喜剧、动作、惊悚、言情一样,即使贴上了网剧或众筹等时髦标签,既不能证明也不能反证出其实际品质的优劣。“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看起来中国特色的种种,往往不过只是阶段现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