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头拜年风俗(农村磕头拜年是陋习)

在山东农村,很多地方在过年期间给长辈拜年的形式上,仍保留着下跪磕头的传统,不仅如此,对已经仙去的长辈,也要把家谱请出来然后跪拜。这种习俗也出现在河南、广东等地,很多人觉得在新时期,应当移风易俗,下跪磕头是带有封建思想的糟粕文化,是应当抛弃的陋习,甚至有人觉得中国人要真正挺起脊梁,膝盖就应该先硬起来。

磕头拜年风俗(农村磕头拜年是陋习)(1)

我记得在小时候大年初一要起个大早跟着家族里的长辈一起去拜大年,十多人的队伍,先对着供奉在正门中间的家谱打躬作揖磕头,然后起身打躬后,再向家中的长辈挨个磕头说吉祥嘱咐恭祝新年,这种拜年活动需要趁早,一般要在天亮之前完成。

磕头拜年风俗(农村磕头拜年是陋习)(2)

小时候贪睡,再加上本来年三十晚上熬夜就很困,早晨又要起大早自然心里就很不情愿,但是在家长的催促下还是会强打精神离开被窝,洗漱完后跟着安静的队伍出门拜年。那时候对下跪磕头并没有排斥也没有过多的想法,但是在家长“不情愿也要起床”的要求,和拜年下跪的一套简单仪式中,我心里觉得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这件事上不能马马虎虎。

磕头拜年风俗(农村磕头拜年是陋习)(3)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对早已经离开人世的先辈们的崇敬和尊重感开始慢慢在心里形成。现在在再回头来看,如果拜年的过程和形式只是口头表达祝福,而没有遵循这一套老辈人传下来的仪式的话,心里产生的那种庄重感就会大打折扣,所谓的拜年就更会流于随意和形式化,就像奥运冠军拿了金牌却不升国旗奏国歌一样,没有了仪式感,也就没有了敬重感、庄重感,活动本身的意义也会逊色不少。

磕头拜年风俗(农村磕头拜年是陋习)(4)

也像过年放鞭炮贴春联,如果缺少了这些元素,过年的味道就淡了,过年的氛围和感觉就提不起来。对先人们的追思和对长辈的敬重的表达,也需要某种形式化的仪式来营造。在以前,大臣会向皇帝跪拜,奴才会向主子下跪磕头,同样是膝盖上的礼节,自然会让很多人产生封建糟粕文化的不好联想,但是我觉得这之间有着根本区别。

磕头拜年风俗(农村磕头拜年是陋习)(5)

首先,强制性上有差别

臣子与百姓叩拜皇帝,黎民百姓跪拜官宦,这是屈从于权利的巨大力量,也是封建社会统治阶层通过律条来硬性地彰显阶层官威的形式。但是晚辈子孙向长辈下跪磕头,不存在这些“不这么做就怎么怎么”样的硬性要求,长辈接受晚辈跪拜从中感受到的也不是自己有多威风,而是亲情与晚辈对自己的敬重,即便是有些晚辈不按老规矩行跪拜礼而采用握手等新式做法,长辈也不会挑理。这中间没有权利的因素,更没有体现压迫的律条要求。

磕头拜年风俗(农村磕头拜年是陋习)(6)

其次,时候有差别

封建社会时期的下跪磕头,是官员见皇帝,黎民百姓见到达官贵人时候常规行为,每次都少不了,不然就很可能被问罪。但是晚辈子孙跪拜长辈是只在过年这一最被看重的传统节日里才会有的行为,更多体现的是过年期间各种仪式里面的一部分,相反,如果在平时每次看到长辈都下跪,反而会成为笑话。

磕头拜年风俗(农村磕头拜年是陋习)(7)

再次,不是所有长辈都是下跪磕头的对象

拜年时候下跪磕头的对象首先都是家族里面的长辈,其次是亲戚中的长辈,不过长辈有时候年龄不一定就大,相反,很多辈分很高的人年龄却很小,在封建社会往往就有了年长者给小孩子磕头的现象,但是现在在农村,下跪磕头的对象中,年龄小的长辈也不再被列为磕头拜年的对象,这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传统风俗中对封建糟粕部分的扬弃与进步。

磕头拜年风俗(农村磕头拜年是陋习)(8)

所以,从形式上看,磕头拜年跟封建社会并没有多大差异,但是在新时期,这种形式里面所包含的意义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经过滤掉了不平等、压迫等有违时代精神的成分,更多的成为一种表达礼貌、尊敬和认同的形式,这这中间更有浓浓的亲情友情在里面,是一种宝贵的有益沟通形式。

磕头拜年风俗(农村磕头拜年是陋习)(9)

对待民间风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关键是看这些风俗里面包涵了哪些实质性的意义,只要符合新时代的精神文化风尚就应该继承,只看外在上具有旧时期的样子,就打上糟粕的烙印予以抛弃,这种一刀切的武断做法不是对待传统文化的理性态度,更不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也将有损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继承与发扬。

磕头拜年风俗(农村磕头拜年是陋习)(10)

就像当年有些人剪掉了头上的辫子,却剪不掉心里的辫子一样,真正的膝盖不在腿上,而在精神。今天跪父母拜宗亲的人,丝毫不会有损精神上的气节,假如脚下的这片土地遭受列强侵犯,同样会像先辈们做的那样,拿起手中的武器誓死捍卫,因为我们的精神世界里有一个共同的宗亲——祖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