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儿童圆梦公益行动启动(38年情系山区教育)

1988年8月,黄守浩在自己的12平方米卧室里创办了全国第一张农村小学校办小报----《摇篮报》,四开四版,第一版发布本校的重要新闻,第二版发表老师的教育视点,第三版刊登学生的书画习作,第四版介绍天堂寨的风土人情。没有纸,他自己掏钱买;没有印刷设备,就用学校的破油印机;对外邮寄没有信封,就到乡政府办公里找来废旧的公文用封翻折过来再利用。

经过二十多年的多方努力,《摇篮报》已历经四次质的飞跃:由蜡刻油印到打字油印、电脑打字油印、激光照排黑白印刷再到激光照排铜版彩印。现在已由江苏省常州市迪迩磁性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惠琴女士爱心赞助,由《六安新周报》免费激光照排,每月一期,每期2000份,累计用稿100多万字,现已向全县中小学、国内相关联谊单位和个人免费赠阅10万余份,除黄守浩本人不要稿费以外,所有在《摇篮报》上发表的稿件都付一定稿酬。

由于《摇篮报》的对外宣传影响,天堂寨中心小学得到了大量外援。自1994年6月2日《中国青年报》、《中国少年报》、《文摘报》发表《大山里的“总编辑”》一文以来,该校先后得到了上海宝冶公司、常州侨联、常州箱包有限公司的爱心资助和政府的配套支持,先后建起了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楼。学校建起了水泥乒乓球场、梦想课堂、图书室、鼓号队,师生办公、教学、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与此同时,黄守浩广泛宣传天堂寨的希望工程,推出了金寨县第三号希望工程新闻人物《背书包的“当家人”》姚文友,使一大批山村贫困孩子得到了有效救助,累计接受社会各界爱心捐赠达200多万元。他始终坚定为教育、为孩子、为家乡天堂寨而写作的信念,笔耕不辍。近十年来,先后在《中国日报》网、《中国教育》、《中国教师报》、《中国少年报》、《教育文汇》、《教师报》、《安徽日报》、《新安晚报》、《安徽商报》、《南京日报》、《金陵晚报》、《苏州日报》、人民网、中国网、凤凰网、中安在线、华网在线、安徽文化网、中国教师人才网等报刊、杂志、网站发表论文、回忆录、散文、随笔、通讯、图片1000多篇(幅),其代表作有《黛玉的教学艺术》、《让孩子成为孩子》、《谁来给教育把脉》、《我误过多少孩子》、《天堂的峡谷》等。通讯《深山沟里的小记者采访大记者》、《十六岁少女带着弟妹上小学》分别获得98年、2005年“安徽好新闻”三等奖和二等奖。小品《樊二八教子》获得2009年六安市创作三等奖,歌词《美丽天堂是我家》获得金寨县二等奖(一等奖空缺),诗歌《希望颂歌》获县创作十佳奖,话剧《山凤引凰》获县创作三等奖。另外,他还参与了全镇导游培训授课和导游词的编写工作,参与或独立完成了金寨县志、金寨教育志、《金寨地方文化丛书》天堂寨部分的编写工作。自费编印200本《教子有方》、《放飞希望》家长教材赠给学生家长,编辑整理了黄守浩《论文集》、《爱心集》、《希望的摇篮》、《奇山秀水天堂寨》、《山野拾遗》、《心语》、《杂记》等文集。

困境儿童圆梦公益行动启动(38年情系山区教育)(1)

勇于教改结硕果

黄守浩当了30年班主任,20年少先大队辅导员,担任了13年教务主任,组织开展了“雏鹰展翅新世纪”《摇篮报》小记者赴苏沪采访、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周、合工大城乡孩子手拉手、常州龙虎塘中心小学结对互助等许多极富创意的活动,进行了诸如小学超前英语教学、自律考试、趣味课堂、编故事识字、表演式教学、闭目默背法等一系列教学改革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效。他大胆推行班长竞选制,论文《从班长竞选看民主思想启蒙》曾在《中国教育》上发表。

在作文教学方面,他独树一帜,彻底改变传统的老师出题学生写、老师一改到底的做法,采用了情景作文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我手写我事,我心抒我情”。去年,他为苏州华菁教育暑期夏令营学生作了题为《生活即作文》的专题讲座,深受好评。他的论文《“零存整取”话作文》、《送学生一把作文的“金钥匙”》曾荣获市级教学论文一等奖。他以《摇篮报》为阵地,着力提高山村孩子写作兴趣与能力,注重培育文学新苗,在《新民晚报》、《少年博览》、《小学生优秀作文》、《小学生作文辅导》等报刊杂志上推荐发表小学生习作100余篇。

在天堂寨教师队伍中,他率先使用电脑,第一个发表教学论文,第一个办个人博客,第一个自主制作课件,第一个办学校网站,第一个荣获县“教坛新星”称号,“黄守浩的博客”获得2008年安徽省电化教育协会教师博客三等奖。

针对当今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且留守儿童数量逐年递增,家庭教育严重缺位,造成学生做人品格、亲情友爱、学习态度、养成教育的畸形发展,2009年,黄守浩老师适时提出在全校范围内弘扬传统经典文化,深入开展践行《弟子规》活动,并毛遂自荐教授安全、文明礼仪、《弟子规》课。他的这一建议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并得以顺利实施。

由于黄守浩老师一直注重师德修养,从主动问好、行鞠躬礼、捡垃圾、关水龙头、掏下水道、清理厕所粪便、清除蜘蛛网、主动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等细小事入手,身体力行,处处率先示范。上课时,他用生动的故事、典型的事例、形象的情景再现,让学生如痴如醉。有一天,五二班班主任张芳菊老师在办公室里与老师谈心:“浩老师的课真有魅力呀,这次写人作文,我们班有一半同学写他。”正好这时黄老师夹着自编的讲义准备给五二班上课,刚到教学楼前,三年级的一群同学围着他说:“您给我们班上课吧?”有一位同学说:“今天又不是星期四。”另一位同学十分遗憾地说:“今天要是星期四多好呀!”四年级的一位同学赶紧接着说:“我也盼望着星期四呀!”黄老师负责全校的安全课,每班每周一节,三四年级的是星期四上。当他走进五二班时,全班同学起立,掌声雷动。每次黄老师到课堂,同学们都会露出灿烂的笑容,有的甚至齐声大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三年来,他组织开展了践行《弟子规》演讲比赛、“六一”践行《弟子规》汇报演出活动,在《摇篮报》开辟专栏,发表《弟子规》小故事、师生感悟和学习体会。经过安全、文明礼仪和《弟子规》教学,加之科学有序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和文明班级的评选,现在学校天天都是窗明几净,学生站队、就餐、就寝基本上做到了秩序井然,绝大多数学生见到尊长都是彬彬有礼,在家知道感恩父母和关心他人了,在社会懂得谦逊礼让了,学习也由过去老师家长逼着学变为主动学习了,街上早点店的老板还直夸该校学生的爱心:很多同学经常省下早点送给路边的乞丐吃。

困境儿童圆梦公益行动启动(38年情系山区教育)(2)

爱心永驻济学子

走上教育岗位以后,黄老师牢记父亲的教诲:“要特别关心家庭困难的学生、学习差的学生、特别调皮甚至有品格缺陷的学生。这些孩子,虽然现在处于逆境,如果适时地给他一点资助,一次诚恳的谈心,一个赞许的微笑,都可能改变他一生。”

在一个大雨滂沱之夜,黄守浩老师正准备放下改作业的笔休息时,电话响了。原来六年级的一个叫小涛的学生哭着要回家,他的大伯万般无奈,只好拨通了黄老师的电话。黄老师打着雨伞摸黑来到学校,只见小涛在风雨中哭得像个泪人似的。黄老师没有一点责备,拉着他走到宿舍里,从头上摸到脚下,和蔼地说:“唉呀,可怜的孩子,你浑身都湿透了,是应该回去换一下。可是你想过没有,这个时候,你回去会不会出现危险呀?要是滚到河里,被河水冲走了,那你在上海打工的父母可伤心死了。要不,我打电话让你大伯来接你回去吧!”黄老师故作为难地自言自语,“这么大的雨,又伸手不见五指,一不小心骑车摔坏了,那可怎么办呀?”黄老师从厨房里打来热水,用手拭了一下温度,躬下身子把小涛的鞋子脱下来,放在脸盆里,轻轻地给他洗脚,边洗边与他聊天,并向同学借来衣服帮他换上,又回家拿来一双新鞋、一双袜子、一双鞋垫,用剪子把过大的鞋垫剪小,小心地垫好,放在他的床下面,还请同床位和宿舍里的同学关照他,此时的小涛被感动得泣不成声。自此以后,黄老师便经常找小涛同学谈心交朋友,发现他的一点点进步就在大会小会上表扬。经过一个学期的帮教,小涛同学从一个厌学、逃学的后进生变成了“践行《弟子规》先进个人”,成绩也名列前茅了。像这样用情感,用诚心转变学生的事例,在黄守浩老师身上可以说不胜枚举。很多令老师头疼的厌学、逃学、打架、撒谎、恶作剧的特殊群体,在他的爱心耐心教导下,都转变成为不断进步的好孩子了。

黄守浩老师是金寨县最早实施希望工程的老师之一。1987年寒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一位在师范读书的学生,因家境十分窘困,难以为继时,他从自己每月52.5元的微薄工资中挤出10元寄给这位素昧平生的孩子,直到其完成学业。

此后,黄老师就开始了漫漫爱心助学之路,从给学生代交学费、赠送纸笔到送衣服,他越来越感觉个人的力量太微不足道了。特别是1989年团中央、中国青基会发起“希望工程”以后,他更是倍感众人拾柴火焰高,于是用激情,用言行,用写作,积极参加到希望工程的行列中来。由于他工作成绩突出,1990年,被团中央少工委、《辅导员》杂志社授予“全国学赖宁活动优秀指导者”光荣称号。1994年,他带贫困学生周丽应北京儿童文学作家张登魁之邀,到北京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助学宣传活动。1997年,他的一篇题为《背书包的“当家人”》,把特困学生姚文友推为金寨县第三号希望工程新闻人物,此后,他的《山间红杜鹃》、《山村苦菜花》、《城市与乡村孩子的对话》、《贫困生,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等100多篇希望工程通讯报道,相继在《中国少年报》、《少年博览》、《安徽青年报》、《农村孩子报》等数十家报刊杂志上发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爱心支持。近200位贫困学生得到了长期或一次性资助。

三十年来,他帮助过的学生,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在天堂寨,可以说,他几乎成了“希望工程”的代名词。只要有人上学困难,家里出了什么天灾人祸,乡亲们都很习惯地说:“你去找找黄老师,看他能不能帮帮你!”1994年,他荣幸地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授予“全国第二届希望工程园丁奖”,2000年获得《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纪之光》纪实文学征文大赛“优秀主人公奖”,2014年,被全国妇联授予“最美春蕾园丁奖”,多次被评为省、市、县优秀教师、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师德标兵。曾三次应邀参加师德报告团到金寨师范、金寨县内、六安市区县作巡回师德报告16场。

困境儿童圆梦公益行动启动(38年情系山区教育)(3)

为旅游事业作贡献

天堂寨是六安市旅游重点镇,为促进家乡旅游事业的发展,黄老师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不仅精心为景区撰写导游词,而且在人民网、凤凰、《中国日报》、《长江日报》、《安徽商报》等网络报刊上发表了1000多篇关于天堂寨散文、游记、诗歌、民间故事、革命故事,他还特别参与策划了大别山民俗半年接姑娘活动,让独轮车推进了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大厅,成为《欢乐中国行》“魅力六安”的重头戏,他自编自导自演的民俗表演《傻姑爷接俏媳妇》受好广泛好评,著名新闻节目主持人欧阳夏丹还进行了亲身体验表演,极大地提升天堂寨形象。在第七届天堂寨天贶节上,他又自编自导自演了小品《王大懒脱贫》,再次成为焦点新闻话题。

老骥伏枥放晚霞

黄守浩老师由于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不计份内份外,生活不计个人得失,加之家庭负担重,经济困难,曾经上有年迈多病的父母,下有年幼无知的儿子和多灾多难的侄儿,外有老实巴交的哥哥和智障的嫂子,妻子无职业,且患有神经质,喜怒无常,内外交困,工作生活压力巨大,积劳成疾,所以他年未半百就已是百病缠身,过早地患上了神经衰弱、腰间盘突出、颈椎病、胃病、尿结石、肾结石、静脉曲张、视弱等多种疾病。

他现在虽然已是做爷爷的人了,儿子工作稳定了,家里的荣誉证书装了一大木箱子,完全可以安步当车,乐享“功成名就”,但他却是老骥伏枥,怒放晚霞,仍然没日没夜地工作。他说:“年轻时,在那么艰难困苦的时候我都能很好的工作,现在生活无忧了,工作时间不多了,更应珍惜这难得的宝贵时光,为山村教育事业多发一份光,多贡献一份热呀!”他不仅课堂教学兢兢业业,教学管理真抓实干,编辑《摇篮报》呕心沥血,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还为旅游兴镇、富民强镇出智出力,曾两度荣获天堂寨镇政府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五次获得县镇创作演出大奖。

几十年如一日,他致力于教育教学工作,用前瞻的眼光、独到的见解创新教育教学,用智慧和爱心为山村孩子编织成长的摇篮,同时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哪里有需要帮助的,他都乐此不疲,尤其是孩子们有困难时都会找到他;他还凭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满腔的工作热情,助推家乡旅游事业的发展。在天堂寨镇,他就像一缕温暖山村的阳光,只要提及黄守浩老师,都会说他是个能人,更是个好人。

短评:38年情系山区教育,他在自己房间里办起了全国第一张希望小学校报,经历29载,《摇篮报》每月一期,每期2000份,累计用稿100多万字,现已向全县中小学、国内相关联谊单位和个人免费赠阅10万余份。由于《摇篮报》的对外宣传影响,天堂寨中心小学得到了大量外援,使一大批山村贫困孩子得到了有效救助,累计接受社会各界爱心捐赠达200多万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