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分析特朗普(罗伊科恩)

如果说看剧情片也算是读书,那么看纪录片更是如此,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心理学分析特朗普?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心理学分析特朗普(罗伊科恩)

心理学分析特朗普

如果说看剧情片也算是读书,那么看纪录片更是如此。

2020年的奥斯卡最佳长纪录片《美国工厂》已经声名远播,我看了,的确不错。最好的地方,是中国企业家曹德旺面对美国媒体的100%开放度,没有丝毫隐瞒。其中工会那个段落,堪称经典。把这部纪录片与大热的剧情片《爱尔兰人》对比着看,可以彻底了解中美工会之间的差异。另外不得不说,《美国工厂》的制片公司肯花四年半的时间在一部纪录片上,中国可能很少有电影人肯做这么无甚回报的事了。

疫情期间看了好几部纪录片,竟然都很好。

与《美国工厂》不相上下的是《人生七年》。如果前者的四年半算长,那后者的四十年堪称漫漫。1964年,片方找了14个英国不同阶层的七岁小孩,拍了第一部。以后每隔7年再把这14个人找来,各拍一天。7岁、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56岁,2005年上映。从五十年的轨迹,每个观影者可以得出不同的规律性的认识。

还有一部豆瓣9.1分的《日本之耻》,反映了日本文化中对女性的极端不公。在日本平均教育水平处于世界顶尖的今天,仍然有些最顽固的恶疾难以根除。看完令人忿忿。

接下来这部片子,看过的人不多——《我们的罗伊·科恩哪儿去了?》这句话是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说的。罗伊·科恩是谁?他是半个多世纪前著名的罗森博格间谍案的检察官(这是冷战期间唯一被处决的间谍案,而众所周知这一判决的证据并不充分)。罗伊·科恩最著名的工作,是臭名昭著的约瑟夫·麦卡锡的首席法律顾问,是麦卡锡主义的逻辑塑造者。更让我惊讶的,他竟然是特朗普的引路人。他的影响力跨越了几十年,直到1986年死于艾滋病依然阴魂不散。

1973年,在一次富人聚会上,27岁的特朗普主动趋前就教。当时他的公司被有关部门指控歧视黑人租户。科恩对特朗普说,“告诉他们去死吧。”不久之后,科恩开始担任特朗普的私人律师,帮助特朗普在政商权力的圈子里游走,奠定了特朗普的思想根基。所以在科恩死了多年之后,当特朗普遇到困难的时候,还在喟叹“我们的罗伊·科恩哪儿去了”。

罗伊·科恩的给特朗普留下的政治遗产很多:为了打赢官司,可以抛弃职业操守,用非法手段伪造证据;为了获利和上升,不惜贪污贿赂,干扰司法;放弃伦理道德,肆意践踏黑人、同性恋等弱势群体权利;为了掩盖内心的怯懦与不安,无底线攻击对手,哪怕被揭穿也不认错。在纪录片中,制作人用“表里不一、恃强凌弱、冷血自私”等词汇形容他。影片结尾有句话:罗伊·科恩是一个由部分美国文化所创造的魔鬼。这真透彻地说清楚了美国。

美国没有那么坏,也没有那么好;美国政治人物不全是坏人,也不全是好人;特朗普的内心既住着天使,也住着魔鬼。本来一切正常,但问题正如有些西方人认为“罗伊•科恩的政治影响力达到最大化的时代可能才刚刚开始”,类似的人依然活跃在政治生活中。比如特朗普曾经的竞选顾问、风评不佳、自称密探的罗杰•斯通,也是罗伊•科恩介绍认识的。在查阅罗杰•斯通的资料时,我又发现了2017年奈飞拍的纪录片《快找罗杰·斯通》,这口吻大概也是特朗普的。有机会我也要看看这部片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