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非遗文化传承(石阡感受非遗魅力)

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营造浓厚的非遗文化氛围,石阡县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非遗博物馆进行讲解,让市民、学生近距离接触和学习石阡木偶戏、石阡茶灯等传统文化,更好地感受非遗文化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霍山非遗文化传承?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霍山非遗文化传承(石阡感受非遗魅力)

霍山非遗文化传承

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营造浓厚的非遗文化氛围,石阡县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非遗博物馆进行讲解,让市民、学生近距离接触和学习石阡木偶戏、石阡茶灯等传统文化,更好地感受非遗文化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走进石阡县民族中学,省级非遗传承人刘超、孙洪祥正在教授学生木偶戏基础动作,学生们跟着老师认真学习,控制木偶点头、弯腰、转身等。石阡木偶戏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独特的民族性、地域性以及多样性的社会功能,其表现形式独特,需做到手、眼、心协调配合完成,每次老师来授课,学生们都会认真学习木偶戏表演的技巧和方法。

据介绍,石阡县民族中学是石阡木偶戏走进的第一所学校。从2006年起,该校就把石阡木偶戏作为特色教育改革内容和素质教育重要举措列入专门课程。通过不定期请木偶戏传承人现场指导授课、成立社团等方式,让石阡木偶戏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传承中得以弘扬。

省级非遗传承人、石阡县民族中学教师刘超介绍说:“在课堂上,主要是给学生介绍我们石阡木偶戏的历史、来龙去脉以及它的文化价值,它的行当划分及表演形式等等。我们还成立了一个木偶戏社团,感兴趣的学生就可以来到社团里面学习观摩、实际操作。”

同样,在石阡县非遗博物馆,市级传承人唐必秀和杨芳正在为前来参观的市民详细介绍石阡木偶戏的相关知识,并现场表演。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石阡非遗文化,近年来,在石阡县委、县政府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下,石阡木偶戏、说春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陆续走进校园,走进市民们的生活,在石阡这片沃土的滋养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截至目前,石阡县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个,即“二十四节气”(说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3个,即木偶戏、仡佬毛龙节、仡佬族民歌;省级11个,市级15个,县级55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