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到底如何提升(资料分析要怎么提升)

一、「资料分析」的本质是什么?

高情商:

一是通过大量的文字和数据,测试考生的计算能力;二是通过时间少和计算量大的矛盾评判考生的抗压能力;三是尽可能人为创造一个紧张的环境,考验考生的心理状态。低情商:

就问你这题目你烦不烦?你做不做吧?你不做有的是考生想做呢!

资料分析到底如何提升(资料分析要怎么提升)(1)

图片来源:电视剧《征服》截图

大家一直在做「资料分析」,有没有想过此类题目的本质是什么呢?

——回答是不是「没有」?确实,认真想过该板块的小伙伴并不多,因为「资料分析」看上去实在是太普通了。

在大家的印象里,该板块≈「找数据来计算」,无非就是找数据、计算的过程麻烦点。

——其实,这个「麻烦点」才是「资料分析」板块的本质。说白了,「资料分析」就是用来测试考生能否在压力下顺利做完行测的。刚接触行测的小伙伴,往往对「资料分析」很不适应,最大的感受就是「做不完」。

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的考试,都是以「正常时间内能做完」为前提设置的,但行测不是。

在行测考试中,大家需要在120分钟做完大概130题,而其中「资料分析」板块位于最后,题量最多,阅读难度也最大(文字量大、数据多)。

也就是说,大家必须做题要尽量快,才能在最后留出充裕的空间给「资料分析」这个大头。

——但「资料分析」本身又是需要花时间去读题、找数据、计算复杂过程的,消耗时间较多,这种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出题者有意设计的。

也就是说,行测考试的主要矛盾之一,是考生时间紧张和「资料分析」题量大、理解难、耗时多的矛盾。如果时间不够多,只能「蒙选项」了。

解决这个矛盾的过程,就是行测考试拿高分的过程。

二、「资料分析」与行测时间规划

只要稍一分析就可发现:

如果没有时间限制,「资料分析」的难度为0。

绝大部分「资料分析」题,其计算过程小学高年级即可应对。只要不限时间或时间非常宽裕,随便找个学习成绩好的小朋友就能把正确率做到95%以上,甚至100%,这在公考中是独一无二的!

对于「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板块,考生往往是「会就基本做对,不会就做不对」,哪怕给一整天时间,该做不对的还是做不对,只有「资料分析」十分独特。

也就是说,行测其实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常」「言」「数」「判」4个板块。特点:会就对,不会就错。

第二部分:「资料分析」板块:特点:时间充裕就对,不充裕就错。

因此我们在做行测时间规划时,有一个核心主旨,即:

做完第一部分4个板块后,要给「资料分析」留出足够充裕的时间。

因此,行测想要考高分,一定要做到两点:

一是完成4个板块后留给「资料分析」的时间要尽可能多;二是「资料分析」的解题效率要尽可能高。

当「资料分析」的解析效率能够满足做完第一部分余下的时间后,就可以视为「行测做题时间规划」成功。

关于「资料分析」的解题效率,每个小伙伴是不同的。西瓜个人建议以「4分钟5题(即1个大材料)」为最终标准,尽量往这方面努力,如果实在做不到也要达到「5~6分钟5道题」的水平,再慢就不合适了。

三、做「资料分析」时要克服的核心难点

可能大家都没意识到,做「资料分析」时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心态。

绝大多数考生在做这个板块时都会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厌恶感,这很正常,因为它符合人类的心理。

对于行测其他板块来说,备考过程是有收获的感觉的。

比如「常识判断」新学到的知识点;比如「言语理解与表达」新学到的成语使用语境;比如「数量关系」「判断推理」新学到的通用解析技巧……

只有「资料分析」板块,你读的时候感觉「字多、数多」很烦躁,解的时候感觉找到数据很麻烦,解出来之后也没啥成就感!

做对了——小学生都能解出来,做对很正常;做错了——小学生都会做我却不会!挫败感很强。

关键是大家平时备考时可能没那么注意「资料分析」对时间要求如此之高,所以可能不会严格要求自己「必须在5~6分钟做完一篇材料的5道题」。

等到了考场上,在真实的时间压力下,那种烦躁感和挫败感会快速放大,对考生的心理压迫更强。

因此,大家在备考「资料分析」后,最重要、最优先要做的,是认识到「资料分析」对时间要求极为严格,因此在备考阶段就要通过各种方法克服这一核心困难。

——备考未雨绸缪,方能考场上胸有成竹。

编辑于 2021-10-29 19:3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