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鄂伦春斜仁柱制作技艺(襄遇非遗感受非遗之美)

近年来,襄阳市文旅局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非遗保护硕果累累。襄阳市政府近日公布了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9项,省级35项、市级148项。

为了加大非遗的普及力度,让群众能够走近襄阳非遗,感受非遗之美,市文旅局特别策划【襄遇•非遗】,为大家介绍襄阳非遗。今天来看看市级非遗项目——汤氏胎毛笔(画)制作技艺。

非遗鄂伦春斜仁柱制作技艺(襄遇非遗感受非遗之美)(1)

汤氏胎毛笔(画)制作技艺

胎毛笔(画)制作技艺,由河南南阳籍商人汤有祥夫妇,于上世纪二十年代(1920年前后)传入襄阳地区,后因生计原因,举家迁往樊城大井台定居,并于民国26年(1937年)在樊城磁器街开设店铺“恒胜号”,主营文房四宝,兼做“刺绣女红”补贴家用。其胎毛制笔、做画技艺高超,质量上乘,兼具文化、纪念和实用价值,在客户有着极高的声誉,吸引了各地学徒慕名学艺。

非遗鄂伦春斜仁柱制作技艺(襄遇非遗感受非遗之美)(2)

因樊城具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地理优势,交通便利、商贾云集,通过与各地客商的交流、学习、借鉴,胎毛笔、胎毛画制作技艺不断提升。

非遗鄂伦春斜仁柱制作技艺(襄遇非遗感受非遗之美)(3)

为适应客户的不同需求,汤有祥之子汤光荣,在汲取技艺精髓的同时,积极改进制作方法,将胎发脱脂技艺应用到胎毛笔(画)制作过程中,胎发脱脂后制笔、做画保存时间更久,并结合装裱字画的经验,使胎毛画颜色更加鲜明。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来源:襄阳文化旅游

记者:王成瑜 |通讯员:龚经红 和琼 潘越

编发:吕迪锐 |编辑:彭璟

责编:梁龙 |审核:王妍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