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者才有自由这句话谁说的(自律者自由自由者自律)

无论是自律使人自由,还是自由促人自律二者总是相互作用,紧密相连的如何做到呢?包学习APP从这篇文章中给你答案~,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自律者才有自由这句话谁说的?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自律者才有自由这句话谁说的(自律者自由自由者自律)

自律者才有自由这句话谁说的

无论是自律使人自由,还是自由促人自律。二者总是相互作用,紧密相连的。如何做到呢?包学习APP从这篇文章中给你答案~

嗯,别人家的妈妈系列。

想象一下,把这篇文章转给妈妈……

——小编乱入

自律者自由,自由者自律

文/毛怡然

本文不是励志故事或心灵鸡汤,不是教学渣如何逆袭,也不适合真学霸的远大理想,只是写给那些和我一样平凡的、曾经迷茫的普通高中学生,探讨怎样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小学开始接触网络游戏,初中时也偶尔去光顾网吧,小说、游戏、日漫和美剧一直陪伴着我的中学时代,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你问我的学业如何,那要看衡量的标准是什么了。人的天资有别,我不是聪慧超凡的学霸,即便是废寝忘食也难以结缘清华北大。我只是一名平凡女生,初中是区重点,高中是天津市五所,大学是北京的某985高校,今年大三的我,已经考完了雅思,正准备申请英国读研。我的成绩对于那些出类拔萃者而言过于普通了,但是对于作为普通人的我而言,应该已经做到了“不普通”。

一个普通的女孩如何成就了自己的“不普通”呢?我觉得首先得力于我不普通的家庭教育:自由且自律。

1 你闭嘴!我们在讨论“言论自由”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愿意与他们沟通,从不倾吐心声,甚至冷漠以对。但实际上是家长们不愿意听。这个“听”不是指行动上的聆听,而是指放下那些固有偏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想法。有些家长的行为用一句话反讽来概括就是:你闭嘴!我们在讨论“言论自由”。

一旦听到不认同的观点,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去思考为什么我们会这么想,而是立即在心里或言语上批判一番。这使得他们忽视了一个事实:没有人愿意被否定,更加难以接受来自亲人的否定。另一方面,倘若一个人认定了“真理”而拒绝接受其他观点对它发出反驳的挑战,那便证明“真理”本身或许就是经不住推敲和检验的“伪命题”。

现在网络的发达,没有人能永远生活在象牙塔里,对任何事情的围追堵截都只能起到暂时性的封闭作用;对于不了解或是自以为了解的事物的无知与偏见,或者夸大其词的污名化,进而强行禁止的结果往往是引发逆反心理。

我的妈妈并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称职的母亲形象。她不管我学习,也不过问我的社交,甚至鼓励我去面对那些被主流“妖魔化”的事物,比如网络游戏、社会群体方面的敏感话题、男女恋情等。

2 网吧?回来告诉我里面什么样子

我在初二的一个周末出于好奇想和表哥去网吧,她说:“可以,回来告诉我里面什么样子,我还没看过呢。”

回来以后她问我:“感觉怎么样?”

我说:“还行吧,就是一堆电脑和一堆玩电脑的人。”

我接触电脑的时间比较早,所以网络游戏对我而言早就是家常便饭。虽然我是女生,但从初中到高中都是游戏爱好者。从最早的开心农场,4399网站的小游戏到如今的Steam、Uplay上欧美日本的大型游戏,全都有所涉猎。但我没有为了买几个游戏皮肤一掷千金,也没荒废学业成为一个网瘾少女。相反,正是游戏里的一些内容激起我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我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和书籍,收获了很多方面的知识。

我和母亲都认同:凡事皆有限度,彼此之间遵守“契约精神”。最初我们约定考进年级前30,她就继续让我放任自流。如果出了这个范围,直到下次考试前我就减少娱乐时间。她给我信任,我也回报她信任。比较有趣的是,她从没真正意义上监督过我是否遵守了这个约定。学校考完试开家长会,她还来找我“请假”:“你们考那么多次,开那么多次家长会,我少去几次行不行?”

而我也自觉没违背过约定。

有关网络游戏的问题,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说法:一方面,玩游戏是为了放松;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走向独立,内心渴望“超过”父母。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游戏”是为数不多的“父母知识盲区”。这让我们产生了优越感,自尊心也能得到满足。

我的妈妈极大地满足了我身上这种“青少年的自尊心”,她还会听我讲那些游戏里的人物、背景和技能,也让我说说从游戏中学到了什么,喜欢上了什么。那时候我便觉得她愿意主动踏入我的世界,了解年轻人的兴趣爱好,而不是只关心我的分数和她的柴米油盐。

步入高中,我接触了更多的人和事,有时候也为做决定感到纠结和迷茫。但我们仍然可以心平气和地面对面说话。她依然赋予我那些我所寻求的平等权利和一个可以发出声音的场合。

3 喜欢就去追吧

我对她讲过我对学校课业的不满,对未来男朋友的期待、对社会弱势群体LGBT和两性关系的看法。诚然,代沟导致我们的观点也有过不少冲突,不过这养成了我从小就拥有了独立思考能力和责任意识。遇到难事我会先独自考虑利弊,和母亲交谈并阐述我的想法。她再给出建议,但最终做决定的还是我自己。从文理分班到大学专业的选择上,我都掌握着自主权,而且她没有用任何方式诱导过我的决定。

高三时我对班上的一个男生有好感,花了一个小时主动向她讲述他的优点和缺点、我对他的看法以及我们是否合适。妈妈根据去开家长会时对那个男生的印象和我的讲述得出结论:喜欢就去追吧,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也会越来越优秀!

她说的不是不要耽误学习或是什么女生要矜持之类的陈词滥调,她知道我会自律,相信我一向有分寸。

假如一定要说,她在哪方面不容让步,那就是坚决不能说谎、不得失信。另外便是身为生物老师的她坚决反对“吃小摊上的零食”,以至于我在上高中之前只吃过两次小卖部的零食却能背下来好几种食品添加剂的名字。

我妈妈始终认为,要自律而非他律。因为我在长大,她在衰老,总有一天,他律会被打破。在那之前,她希望我能成熟到为自己负责。

她说,人能够自己选择和把握的事情本来就不多,所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要尽力过得开心。

我也相信,自律是对自由的挑战,也是对自由的捍卫。

包学习APP,实现学习过程的自律,收获学习思考的自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