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雷雨云的距离公式(云来雾)

如今,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几乎随处可见云计算的踪影。当手机提示存储空间已满时,你可以选择把图片上传至“云端”来节省空间;企业无需购置大量实体设备,可以选择和其他机构一起共享“云平台”……鲜为人知的是,“云计算”还有一个兄弟——“雾计算”,那“雾计算”又是什么呢?

计算雷雨云的距离公式(云来雾)(1)

雾计算是一个从云(Cloud)到物(Thing)的系统级多层次计算架构,具有分发计算、通信、存储、控制和联网等多种功能。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云数据中心难以达成高效应对处理海量数据的需求。而雾计算可以将一些并不需要放到云上的数据,直接在网络边缘层进行处理和存储,提高数据分析处理的效率,降低时延,减少网络传输压力,提升安全性。

那么雾计算和云计算具体有什么区别呢?打个比方,云计算是把所有东西都往“云”里送,雾计算则是把数据往身边“雾气”里送,这种逻辑被称为“分散式云计算”。相比云计算要把所有数据集中运输到同一个中心,雾计算的模式是设置多个中心节点,即所谓的“雾节点”处理数据。

计算雷雨云的距离公式(云来雾)(2)

如果说云计算是现在时,那么雾计算就是将来时。云计算是对海量的全局物联网数据实施集中式、系统性的全面分析和理解。相较于云计算,雾计算能对有限的本地物联网数据实施分布式和实时性的智能处理决策,其主要优势是服务响应时间更短、本地化计算能力更强、数据传输负载更少、分散式服务架构更安全以及分析、决策和控制机制更快更精准。两种计算技术各有所长,互为补充,协作共赢。

在未来,雾计算的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网联汽车、无人机遥控、3D虚拟现实游戏、工业控制系统和智慧城市管理等都离不开雾计算。

本文由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一级教师李岩进行科学性把关。

计算雷雨云的距离公式(云来雾)(3)

科普中国中央厨房

新华网科普事业部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来源: 新华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