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河道治理(做美水环境做优水生态)

平报融媒记者 张亚丹

6月14日上午,位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滍阳镇焦庄村的小陈庄沟河道治理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工人们忙着用水泥修砌护坡。

“虽然还没有治理完,但现在河道环境已经变得越来越好了。”焦庄村村民王建国说,以前的小陈庄沟就是一条小沟渠,荒草杂生,毫无生气,“现在动‘筋骨’扩宽了沟渠,还建景观,搞绿化,以后我们村也是水美景美,老百姓甭提多高兴了。”

生态型河道治理(做美水环境做优水生态)(1)

示范区地理位置优越,可谓是“山环水抱”,南拥100平方公里的白龟湖湿地,辖区内应河、沙河、湛河等多条水系交织流淌,应山、舒山、凤凰山、叶营山等多座山体遥相呼应,形成了独特的“一湖人文山水,百里生态画廊”美景。

生态型河道治理(做美水环境做优水生态)(2)

“示范区水系发达,近两年,我们坚持以水为脉、水岸同治,探索以水系治理带动水美乡村建设。”该区水利和移民服务中心主任罗志强介绍,该区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做足做活水文章,将城乡绿化与水系联通和基础配套设施同步推进,依托上游水源、对接已有水系规划,既打造出水绿交融、花木成趣的生态美景,又有效解决了雨季排涝问题,让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优势。

生态型河道治理(做美水环境做优水生态)(3)

为此,从2020年起示范区水利和移民服务中心共投入资金1532.11万元,先后在滍阳镇西王营村修建丰收渠、推进应河段叶营河道和贺营河道治理,三项全长共计2095米;修复小乌江河马跑泉村段、惠洼村段、周庄村西大渠段、焦庄小陈庄沟段等全长共计6084米;推进香山沟综合治理全长4912米。

生态型河道治理(做美水环境做优水生态)(4)

种树、修路、亮灯、造景、建园是示范区在水系河道整治过程中做的“加法”,这些河道绿带、亲水平台、步行廊道、亭廊雕塑等,不仅让百姓“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更彰显了示范区的山水底色。

生态型河道治理(做美水环境做优水生态)(5)

伴着轰轰烈烈的水系河道综合治理,一条条断头河、一个个小河沟,迎来新变化。

“我们叶营村不仅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而且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明显提升了。”叶营村党支部书记叶志刚说,通过应河治理项目的实施,杂物漂浮、发黑发臭的河水已不见踪影,现在的村子周边小桥流水、绿树成荫、鲜花簇放。每到傍晚,河边孩子嬉戏,大人们纳凉说笑,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画卷。

开展水系河道治理能够切实改善生态环境,确保河道排洪、蓄水功能,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

罗志强说,该区摒弃就水治水思路,按照“生态治理 水质提升 排灌有序 智慧调蓄 乡村振兴”的理念,以水生态为本底、以自然山水为映衬,因地制宜制定多种绿色生态治理措施,重塑“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环境;采用清、连、疏等手法“通”水系;采用统筹项目、带动群众、撬动产业等方式“筑”景观,实现水“活”起来、流域“绿”起来、环境“美”起来、群众“富”起来。

目前,该区以辖区水系、农村沟渠为“脉络”,通过河道治理重塑流域生态空间,以应河为带,覆盖沿线叶营村、闫口村、西滍村等6个村,打造水美乡村;以小乌江河为轴,对马跑泉引水灌溉渠进行疏浚修复治理,通过推进小陈庄沟整治,连通应河与湛河,贯通南北水系;以一支渠河道治理为基,贯通北部滍阳水系,逐步构建起“河河相通、河库相连、连片打造”的大水系格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